中国的监管改革促进了本土医疗创新。获批的IND和NDA的数量趋势以及获批所需的时长表明这些审查审批改革是有益的,但临床试验阶段的进展仍有待提速。
撰稿人| NING
5月5日,北京大学药学院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合作在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IF=84.694)上发表题为《 Trends in innovative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文章。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崔一民教授与NMPA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王涛。
该文章分析了2010至2020年我国创新药自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至新药上市申请(NDA)和批准的趋势,并对比分析了 2015 年前后新药研发与上市变化,探讨了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政策对新药研发的影响。(2015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 2015 〕 44 号)后,中国新药研发环境与审评审批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层面实施新版《药品管理法》,国家药监局发布了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国新药研发与上市进入快车道。)
首次IND申请数量急剧增加
从2010年到2020年,共有1636种创新药物提交了首次IND申请,平均年增长率为32%(图1)。其中,1410种(86%)药物来自689家本土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与2016年相比,2017年创新药的首次IND申请数量增加了78%,其中化学品和治疗性生物制品分别增加了60%和159%。
在1466项首次IND审查中,1404项(96%)获得批准。未获批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相关研究资料、临床效益风险比不合理、违反临床诊断基本原则等。首次IND获批的创新药物每年增长35%,2016年首次IND获批的创新药物数量显著增加。
图1:中国创新药年度IND申请与获批数量
获批创新药物NDA数量较少,但整体稳步增长
2010年-2020年共提交101种创新药物NDA, 其中58种创新药物获批。近年来,提交和获批的NDA数量普遍增加(图2),58个获批的创新药物中有42个(72%)于2015年7月之后获批。
在完成的66项首次NDA审查中,有58项(88%)获得批准。未获批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或临床研究设计存在重大缺陷、不同发展阶段使用的研究样本不一致、以及检查中发现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
在获批的58种创新药物中,37种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新分子实体(NMEs);21种属于传统疫苗、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等;14种(24%)为孤儿药,其中13种符合美国FDA的孤儿药标准;此外,40种创新药物(69%)获得了优先审评,其中35种(88%)在2015年7月之后获得批准,可见2015年8月推出的优先审评等监管改革措施驱动了创新。
图2:中国创新药年度NDA申请与获批数量
肿瘤领域是创新药物的主要版块,大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获批的首次IND申请的创新药物的主要治疗类别有肿瘤(864,62%)、感染(166,12%)、内分泌疾病(72,5%)和心血管疾病(60,4%)。2016年获批的首次IND申请的肿瘤药物数量显著增加,增长率为133%(图3)。
图3:2010–2020年中国创新药不同治疗领域首次IND申请获批的趋势
在获批的首次IND申请的创新药物中,705项(50%)达到了临床I期,286项(20%)和108项(8%)分别达到了临床II期和III期。大多数抗癌药物(57%)尚未突破I期(图4a)。
中国处于快速跟进和渐进创新阶段,目前只有3种已获批NDA的创新药物被评为"first in class":benvitimod,sodium oligomannurarate 和roxadustat。靶向EGFR、PDL1和HER2的药物超过40种(图4b),其中靶向EGFR的药物获批数量最多(4种),到达临床试验也最多(64种)。然而,开发相同靶标和适应症会降低药物创新的效率。
图4:创新药物的发展现状
IND和NDA的审批速度加快,但临床试验阶段的进展仍有待提速
如下图所示,改革后(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的IND审批时间比改革前(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缩短了414天(87天vs501天)。同样,改革后药品的NDA审批时间比改革前缩短了441天(483天vs924天)。
2018年7月,NMPA将药物临床试验的批准程序调整为默示许可证制度。就整个临床试验阶段的时间长度而言,这两个流程的差异并不显著(分别为2572天和2688天),而在改革后,IND批准到第一个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的时间比改革前多59天(分别为328天和269天)。
图5:2010-2020年期间获批的创新药物的阶段时长
总结
中国的监管改革促进了本土医疗创新。获批的IND和NDA的数量趋势以及获批所需的时长表明这些审查审批改革是有益的,但临床试验阶段的进展仍有待提速。
提高临床试验效率是中国鼓励创新的重要改革方向。然而,这受到伦理审查效率、研究人员经验和临床试验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目前相同靶标和适应症的药物集中在相同的临床试验阶段,这严重影响了临床试验效率,需要对国家临床试验能力进行战略升级才能解决。
参考资料:Xian Su, et al. Trends in innovative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Nature. (2022)
* 推文用于传递知识,如有版权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BiG生物创新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