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副总理孙春兰作出重要指示!第三方医检企业要忙晕了!

2022-05-10 16:11

核酸检测随着政策风口的变化,在不同阶段营造了各有差异的商机

孙春兰: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些IVD企业又要忙得脚打后脑勺了!联防联控机制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

她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确保疫情可管可控,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主持会议。

孙春兰指出: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要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升级防控标准,提高应对处置能力。

发生疫情地区要采取更坚决果断措施,刻不容缓做到“四应四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对缓报、瞒报、漏报的严肃追责。

要提高隔离点、方舱医院建设储备标准,做好规划选址和基础设施、必备物资准备,确保需要时24小时内投入使用。

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防控工作落实到点位和人员,老城区、工地、学校、养老福利机构等场所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重点人员严格做到闭环管理。

要继续做好以老年人为重点的疫苗免疫接种,推进核酸检测结果互认,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影响。

随着核酸检测周期大幅缩短,15分钟核酸“采样圈”,核酸检测常态化的到来,这些IVD企业又要忙得脚打后脑勺了!

市场增速不及预期,黄金时代已过?

数据报告显示,2018-2021年,中国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分别为90亿,106亿,121亿和132亿,2022年预计为146亿。从增长幅度来看,2021年的增长金额相比前两年反而有所下降,而增长率也在一路走低。

中国核酸市场规模 图/中商产业研究院

在核酸检测市场覆盖的多个环节中,增长最为明显的是核酸样本保持试剂的规模,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核酸样本保持试剂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0和12亿元,而2020年直接增长了108%,达到24.7亿元。

除此之外,核酸检测被批准试剂的相关企业数量,在过去两年也未显著增加。2020年6月时,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42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来自27家企业,其中有12家上市公司;到了2022年初,被批准上市的核酸检测试剂虽增至68个,但分布的企业为34家,上市公司数量则为14家。

随着今年2月起多地因Omicron毒株引发的散发疫情,国内又再次掀起了核酸检测热潮。这或许也将扭转核酸检测市场自2020年凭借高利润起飞后,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颓势。

为数众多的核酸检测公司们,入局较早的已在过去两年里已然成就了造富神话,在风口被再度吹起的当下,这些公司们在前后的热潮中究竟赚了多少?

核酸检测公司,究竟赚了多少?

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最高的五家上市检测公司分别是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圣湘生物、迈克生物。硕世生物,凯普生物,明德生物以及之江生物则紧随其后。在核酸检测量和品牌指数上,前三同样是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只是互相换了座次。

核酸检测品牌指数排名 图/网络

那么,我们以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硕世生物、凯普生物、明德生物六家作为样本,探究风口下核酸检测公司们过去一季度和2021年的收益情况。

迪安诊断在4月27日刚刚披露了其一季报,一季度迪安诊断营收达到46.5亿,同比增长52.1%,净利润达到7.5亿,同比大增122.6%。

迪安诊断表示,整体业务中最主要的诊断服务业务,一季度收入为28.49亿元,同比增长103%,剔除新冠业务收入后诊断服务的收入仅为9.68亿元,同比增速也不过20.6%,这意味着营收中18.81亿元都来自新冠业务收入,可见新冠检测对其收益的推动。

金域医学也发布了其2022年一季报和2021年年报。一季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金域医学营收达42.51亿元,同比大增58.7%,净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62.4%。

一季报中虽未详细提及其新冠检测的收入,不过其预测,2022年一季度新冠检测收入为约24亿元,占到公司营收比重的56%。

2021年全年,金域医学的总营收为119.4亿,净利润为22.2亿元。其中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的营收为113亿,几乎撑起了公司的全部营收。

具体到新冠检测方面,2021年金域医学仅大规模的新冠筛查就营收18亿,全年的新冠检测收入共达到47亿元,占医学诊断服务营收比重超40%。

达安基因的2022年一季报则显示,达安基因该季度营收为33.62亿,净利润则为16.8亿,不过,达安基因在一季报中并未提及新冠检测业务带来的营收和利润。于是,我们转向其2021年全年的年报。

达安基因2021年的年报显示,2021年全年,其营收为76.64亿元,同比增长43.5%,净利润为36.18亿元,同比增长47.7%。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销售为其带来了48.94亿的营收,同比增长64.5%,扣除其5.56亿的营业成本,核酸检测试剂盒带来的营业利润达到惊人的43.38亿元。

明德生物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24.87亿元;扣非净利润13.85亿元,同比增长307.04%。去年一整年扣非净利润为14.03亿元,今年仅一季度的利润都快赶上去年全年利润。

凯普生物发布的2022一季报中则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147.9%;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190.6%;中泰证券估计,2022年一季度新冠检测收入对公司的收入贡献达到10亿元以上。

硕世生物在今年一季度同样取得了不错业绩。根据公司一季度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2亿元,比去年上半年整体收入还要高3.91亿元,同比增长77.7%;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62.9%。

从上述六家的2022一季报和2021年年报来看,披露了2022一季度核酸检测收入的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核酸检测收入规模在20亿元左右。凯普生物一季度核酸检测收入估计也在10亿元以上。而核酸检测产品的毛利率大多在80%以上,其利润应当颇为可观。

未披露2022一季度核酸检测收入的另外三家上市公司,2021年核酸检测的收入也均在10亿元以上,从各家营收的增长幅度来看,一季度达安基因的核酸检测收入或在10亿元以上,明德生物和硕世生物则难以精确估计,但预计会超过5亿元。

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立后的猜测

核酸检测随着政策风口的变化,在不同阶段营造了各有差异的商机。

疫情初期,有核酸检测能力的企业少。所以只要公司有产能,就有市场,前期产品的利润高,尽管检测量并未增加,但仍然很容易为公司带来收益。

可随着疫情发展,国内已经有几十家公司具备生产核酸检测产品的能力。企业间相互竞争,导致销售价已经快降到了成本价区间,利润也是比较微薄了。

行业进入了拼产能、拼生产成本的阶段。此时,靠单一产品的高利润模式已经走不通了。此时除了产品外,能够高效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广大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迎来了更大的服务机会。

特别是现在根据最新的国家情况和政策,新冠核酸检测48小时测一次成出行标配,“15分钟核酸检测服务圈”更是被孙副总理提到了这样的高度,而且以目前的大环境来看这种政策的延续至少是以季度为单位的!

所以可以预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没有大的政策调整或者是新冠病毒的突然消失,这些IVD相关企业,特别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又要忙得不可开交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达安基因,金域医学,孙春兰,净利润,医检,指示,总理,企业,核酸,新冠,检测,季报,营收,疫情,试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