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手打出“组合拳”,新辅助+微创手术击败“晚期肺癌”!
在临床诊断中,肺癌四期意味着癌症进入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可你以为这就是终点吗?
只要有一丝希望,医生永远不会放弃病人。通过内科专家的努力,患者由晚期好转为局部晚期,成功获得了手术的机会。
新生的起点也由此拉开序幕。
1年前,汤女士参加体检时,意外发现右肺部有一个2.7*2.6cm大小的结节,经过进一步检查,最终诊断为浸润性腺癌,而且在病灶的周围发现多个卫星灶,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PET-CT考虑癌转移为肺癌四期(晚期)。得此消息,患者及家人多方求医,在南京多家大医院就诊,结果均认为失去手术机会,只能保守治疗。
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王亚勤(左)及团队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
辗转求医未果后,家人听闻淮安市二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王亚勤技术实力强,于是慕名而来,寻找一丝希望。王亚勤主任医师接诊后,本着对病患负责的态度,仔细寻找解决方案,并召集肿瘤内科、放疗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进行联合诊疗,研究治疗方案。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与商讨,决定先由肿瘤内科周学义主任医师对其进行新辅助治疗,采取化疗加免疫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新辅助治疗前的病灶
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灶
在周学义主任的精心医治下,仅1个疗程,患者病灶就明显缩小,这让患者及家属仿佛都看到了生的希望。半年后,患者的原发灶缩小了近三分之二,周围的转移灶均已消失,纵膈淋巴结也已消失,专家诊断已由原来的肺癌四期(晚期)降至三期(局部晚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内科专家功成身退,该到外科专家出场对敌了。但是,另一个问题摆在了王亚勤主任医师的面前:虽然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很明显,但是也为手术带来难度,首先是病灶组织纤维化,肿瘤变得更加紧实,为手术切除增加难度;同时病灶周围血管丰富,手术中很容易出血。王主任组织团队进行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最终决定进行“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为患者切除肿瘤。
单孔胸腔镜手术示意图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艰苦作战,王亚勤主任医师团队最终完整切除了肿瘤,清扫了可能有转移的淋巴结,手术非常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从失去手术机会的肿瘤中晚期,到患者重获新生,患者和家属也经历了心理上的大悲大喜,由衷感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团队。
王亚勤主任医师介绍,新辅助治疗就是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方式,减轻手术前肿瘤负荷,使肿瘤缩小、癌症降期,创造手术机会,并达到减少术后复发和降低转移的目的,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可以说,新辅助治疗在死亡的峭壁之间凿开一条生路。”
该病例的阶段性成功,标志着我院多学科专家联合诊疗的强劲实力,也彰显了我院作为国家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各优势学科拥有与时俱进的医疗技术,不断引进当下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造福广大患者,为淮安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