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如何提升急诊急救能力,看四川县级医院各显神通

2022-05-11 21:25   健康县域传媒

郫都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首次入选全国百强区。

彭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马春茂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女性口服了100ml百草枯,出现双肺明显纤维化和双侧气胸、纵膈皮下气肿、严重的低氧血症、呼吸急促、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症。她说,病人的肺部造成严重的损伤。

后经医院的血液净化、综合治疗等抢救措施,患者的右肺得到大部分复张,低氧纠正呼吸平稳。患者病愈出院后,医院在两年内进行了随访,发现她的肺功能恢复得比较好。

2022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其中提出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及专科疾病防治能力,实现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如何运用更加专业医疗技术,缩短急救时间,为急救患者开通更多的绿色通道,让生命得到更有保障的救治,四川省各县级医院各显其能。

彭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马春茂:

特色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彭州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是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彭州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开放床位1106张,职工1321人。现有四川省级重点专科两个,成都市级重点专科两个。

医院急诊科是彭州市的重点专科,目前已经建立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急诊综合病区连贯一体化急危重症的救治管理体系。并开展了重症医学与复苏专业、急性中毒专业、创伤救治专业、院前急救专业四个亚专业组。

19661652138364605

马春茂介绍说,通过几年的努力,急诊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技术,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于2018年开展的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和在2015年开展的手足显微重建修复术,此项技术主要是针对断腕、断掌、断肢、断指的患者进行血管、神经、肌腱断裂的修复,得到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频道以及杭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医院引进的扁鹊飞救系统,能够达到与120指挥中心信息互通、视频共享,做到120指挥中心院前院内无缝衔接。

科室每年都开展彭州市内的急救急诊技能培训,定期举行技能培训活动。到目前为止,急救急诊技能培训已覆盖了辖区内的急诊从业人员。

科室还启动急诊医师专业化建设,即任何一个急诊专业的医师可以担任科内的所有岗位,具备院前、院内、内科、外科所有的抢救能力,可以随时进行补位。

郫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广明:

纵+横+能力,推动急诊大平台建设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郫都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首次入选全国百强区。郫都区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有职工1300余人,开放床位1200张。

30151652138365003

2022年1月,医院的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合并成立急危重症医学部,形成一体化发展,现有医务人员118人,重症床位40张,是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示范单位。

刘广明说,急诊大平台要求达到一纵一横一能力。一纵是以信息化为依托,达到院前急救信息化、规范化、同质化救治。其中信息化依托的是成都120信息化系统。

一横就是整合急诊与重症形成一体化发展,提升医院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一横中又以中心建设为抓手来打造急诊大平台,优化流程、做好指控。

一能力既是提升区域内急诊能力水平。医院起草了《成都市郫都区域急救体系建设规范》,成立区域急救联盟。郫都区13家乡镇卫生院从事急诊相关的人员全部加入联盟,定期到乡镇培训、讲课,到医院学习参观。平台还通过急诊指控中心区域对他们进行系列的指控,同时区域疾控联盟群对转过来病人进行及时反馈。

科室履行急救知识普及提升老百姓的急救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医院和科室的影响力。

西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范从华:

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全覆盖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西昌市属于全国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2020年实现脱贫。西昌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职工1600人。2019年被定为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

50451652138365434

按照国家医改要求,医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范从华介绍说,2018年成立医共体,西昌市人民总医院既提出“精准、微创、介入,多学科中心化建设”发展战略。

首先是急诊急救围绕多学科中心化建设;扩大急诊队伍、分层分级培养;提高急诊急救综合能力,提高急诊科研能力;优化急诊功能分区,深挖急诊发展空间。

2017年,医院成功创建基层版胸痛中心,2018年为全国县医院第一家基层版转标准版胸痛中心,连续三年全国质控考核前列,已构建区域胸痛救治体系。

以卒中中心建设提升脑血管急症救治能力,通过网络建设构建卒中救治天网。将急诊科作为全院卒中中心建设大平台,借助中心建设对医共体单位进行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021年12月,医院在四川省市综合防治卒中中心评比中排名第一,进入全国100强。

医院的创伤中心建设是将外科进行整合,只要需要紧急手术的病人直接从科室直达手术室,医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电梯通道。

范从华说:“目前,急诊科应急手术室准备投入使用,以后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就可以直接在急诊科手术。”

2020年10月医院成立中毒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四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建立了多方面的技术、科研合作,更进一步增强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复苏中心积极参与医院癫痫中心、胰腺炎诊疗中心、眩晕中心的建设,进一步融合全院资源,实现专科前移、技术前移、急诊前移的目标,将西昌市全域的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全覆盖。

叙永县人民医院院长靳开宇:

一体化重症诊疗体系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叙永县在云南、贵州交界处,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叙永县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有职工700余人,开放床位600张。

9611652138365902

县域内山区辽阔,偏远山区3、4小时才能到达县城。靳开宇说,根据县域情况,医院整合急诊科、重症医学科、120远程急救、救护车队成立急诊--重症医学中心,逐步建成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为一体的重症诊疗体系。依托叙永县人民医院,建立县级120急救中心,进一步优化与各乡镇卫生院、各民营医院的急诊、急救、转诊转接流程。

成立急诊急救管理委员会、急诊门诊、院前急救工作组、院内抢救工作组、急诊留观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各小组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同时建立急诊急救团体,完善教育培训、五大中心建设;规范急诊急救的服务流程和处置预案;提升基层急诊急救能力和灾难应对能力,缩短辖区内急诊急救半径,努力打通基层急救的“最后一公里”。

除120院前急救外,急诊发展中心以院前、院内联合救治为主,院内急诊救治在急诊科内进行诊治及抢救,在进行专业分科,安排专人送至病房或送做辅助检测,配合胸痛、卒中中心患者的绿色通道以及其他一切危重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方案。危重症患者可直接收入ICU救治。

医院120院前急救完全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联合病案管理科、信息科已基本实行院前急救电子病例。

简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徐文革:  

一抓手一主线,促进大平台建设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简阳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1800张,职工2300多人,有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4个,成都市重点专科11个。急诊科是成都市重点专科。

82821652138366251

县域急救大平台由卫健局局长担任组长,由医院书记和院长担任副组长,组员包括网络医院院长、急救部急救科主任以及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急救中心下设八家网络医院,共有救护车26辆,其中转运型救护车10辆,按照就近原则执行出诊义务。

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的一纵一横一能体系建设中的一纵是依托信息化建设,缩短呼叫到确切治疗时间,实现县域急危重症患者流程规范化、同质化。一横是通过MPT实现零通道理念,多学科诊疗模式,多系统资源协同管理。一能是县域危急重症综合救治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于打通不同等级医院的信息化差异,努力做到无缝衔接院前院内快速通道和五大中心核心建设。

医共体单位按自身条件建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等中心协同核心医院完成急危重症的救治。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贯穿平台建设,始终在通讯联络、信息分享、医疗质控、科研转化、远程技术支撑等起到关键作用,实现无缝衔接。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急诊多中心建设为主线,促进大平台建设。一个平台可以支持多个中心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急救资源。

医院实行绕行急诊的快速救治,病人到达医院后,通过院前确诊,远程分诊,然后直接到达手术室,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

三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侯俊丞:

大平台下“台”“围”“链”“轴”“窗”建设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三台县人民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有职工1394人,实际开放床位1260张。

2020年6月,三台县人民医院建立了急诊急救快速联动平台,并分步骤实施运行。侯俊丞说,目前,医院建设完成了调度指挥、院前预检分诊、院前患者监测、院前院内信息传输、绿色通道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卒中中心质控、区域转诊统计等系统。

19821652138366397

其中,在调度指挥系统中,有医生、护士和驾驶员的每天排班,系统自动拨打出诊人员电话并短信通知。医院对接120后,护士直接调取120信息。

院前预检分诊系统:医生出诊通过iPad预检分诊信息不仅可以传入到急诊科的护士工作站,也可以传入到收费室、手术室。所有的信息都会无差异性传输。

信息化突发事件处置,突发事件可以一键呼叫。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多少人发生了一起车祸,系统把人数与选择自动传送给院领导、急诊科的医生、护士还有驾驶员,同时也会短信推送,就可以马上召集到人手。

急诊急救快速联动平台围绕“台”“围”“链”“轴”“窗”建设展开,“台”以抢救室为基础,为临床专科提供展示平台。“围”是围绕院前、院内所有急危重症开展救治。急诊成立MET小组将急诊技术带入专科。

“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创伤、胸痛、卒中救治链,改变传统流程实现零通道、零流程、零时间。“轴”是自动化时间采集完成急诊急救平台工作质量控制。“窗”是如何控制好时间窗。院内加强时间依耐性疾病质量监管;院前对接转诊、信息化支撑、早期干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建设,能力,急救,医院,急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