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全部55家IVD行业上市公司均已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情况,企业排位发生巨幅改变。
新冠疫情下,每隔一段时间IVD企业净利润排名变化之大,超出大家想象。
继2020年硕世、2021年热景,2022年一季度再次创造业绩神话的是安旭生物。
截止到目前,全部55家IVD行业上市公司均已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情况,企业排位发生巨幅改变。2022年一季度报显示,安旭生物单季度净利润第一次超越迈瑞医疗成为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产品的IVD行业第一,东方生物排名第三。 Ps:九安医疗虽不是主营IVD,但因其受益新冠抗原检测的特殊性,故列在表中,但未计入总排名。
总营收排行榜 (按营收总数降幂排列)
总营收排行榜 (按营收同比增长降幂排列)
净利润排行榜 (按净利润总数降幂排列)
净利润排行榜 (按净利润同比增长降幂排列)
0 1 迈瑞“铁打”的营收、净利润排名第一被打破
迈瑞医疗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虽然此次单季度净利润排名被超越,但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以迈瑞目前年营收超过200亿的体量,能连续5年持续出现双位数的增长那难度有多么的大。
2022年Q1挤进净利润前十的企业中,安旭生物、东方生物、奥泰生物等公司,在疫情(2020年)前全年净利润都超不过1亿元,疫情成为最为难得的一次产业洗牌机会。当然,未来更重要的还要看这些在新冠中赚到钱的IVD企业,如何利用好手中积累的巨额资本,进行新的产品管线布局。 以净利润榜首安旭生物为例,2020年启动科创板上市程序,2021年底科创板上市。
仅2022年一季度营收就超过2021年全年,且净利翻了3倍还多。而安旭是从2021年第四季开始爆发,究其原因,2021年第四季度欧洲开始大规模推广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用来替代核酸检测,而安旭无疑抓住了这一机会。虽然安旭抗原产品到目前为止还没能成功在国内获证,但在国外却赚得盆满钵满。
0 2 国内新冠抗原多家企业获证,对业绩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3月,抗原检测作为新冠筛查的补充方式得到国家的认可,截止此刻药监局已经审批了31家国内企业取得了新冠抗原的注册证,加之各地疫情反复,市场需求剧增。仅以上海为例,已进行多轮全员抗原筛查;多个省份的机场、车站、路口检测点也都在开展核酸+抗原的双检。在当前“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各地的防疫措施中抗原检测也充当了重要角色。
这一需求增长在众多IVD企业的一季报中也得到了体现,前一段时间多家抗原生产商都在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宣传和推广自家的抗原产品。 从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的31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来看,涉及国内上市企业包括东方生物、丽珠集团、万泰生物、万孚生物、乐普医疗、明德生物、奥泰生物、亚辉龙、热景生物、诺维赞等,他们的业绩均位居行业前列。
0 3 头一次见,三家企业仅一季度营收就超过去年全年
通过季度报可以看出,安旭生物、奥泰生物、亚辉龙今年一季度营收业绩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业绩,这三家企业都是去年刚刚上市的企业。 三家企业都是牢牢抓住了抗原出口的机遇。虽然国内市场对抗原有需求,但是抗原的大量使用订单还是来自海外市场,比如亚辉龙一季度7天内拿下了6.52亿抗原大单就是来自日本,而且海外抗原订单的利润率也是相当可观的,反观我们国内仅仅2个月时间,新冠抗原的全国集采价格就从9元/人左右降到了现在的最低3.91元/人,单品利润率已经极低,但是即使这样据报道,亚辉龙抗原试剂在国内目前也已经发货超过1.3亿人份。
此外,万孚生物、明德生物作为老牌POCT上市企业,一季度营收也逼近去年一年。
0 4 资本市场对因为新冠获利的企业虽关注但并不长期看好
虽然一季度业绩有大洗牌的迹象,但从市值来看,截至4月27日,迈瑞医疗总市值为38105.20亿元,而安旭生物总市值为130.3亿元、东方生物为273.6亿元、奥泰生物为77.08亿元,资本市场给予因新冠产品而业绩暴涨的企业的PE估值并不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