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老龄化、青黄不接基本是每个地方面临的基层造血最棘手的问题,伴随乡村振兴计划的全面推进,这个历史陈旧性问题在各地都催生了相对完整可行的办法。
导语
破冰!村卫生室将逐步由“科班医生”坐诊!赤脚医生有接班人啦
编辑 | 曾鸣
村医老龄化、青黄不接基本是每个地方面临的基层造血最棘手的问题,伴随乡村振兴计划的全面推进,这个历史陈旧性问题在各地都催生了相对完整可行的办法。
以浙江宁波余姚市为例,近日当地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势破局,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参考模板。
亮点一:“村办院管”变“院办院管”,规划外村卫生室转诊所
依照乡村一体化管理进程,当地村卫生室机构性质发生调整,不再是游离的“个体”,而是逐渐过渡变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支服务点。
《意见》明确村卫生室由乡镇(街道)政府举办,医务人员由属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派,即所谓的院办院管。
既有村卫生室分化成两个方向:
1.院办院管
原规划内的村卫生室,有村医执业的暂时维持现状,村医自然退出后转院办院管;无村医执业的,转变为院办院管。
2.诊所转型
原规划外的村卫生室,等原有村医退出后,按照一村一家村卫生室的标准设置,鼓励其余村卫生室转型为诊所。
从这点可以预测,首先,未来村卫生室从属性发生转变,变成上级卫生机构的分支,便于人员统筹管理。
其次,自然行政村多个村卫生室的竞争加大,对于不符合开办诊所条件的村卫生室而言,人员基本只能慢慢隐退。
亮点二:增加人员编制,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村医
文件强调,要明确村医性质,每个村卫生室至少一名村医。其次,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新招聘的在编乡村医生,编制在属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的事业编制数中统筹,人员经费按实际发放标准由市财政全额保障。
对于多数人关心的基层发展前途问题,《意见》提到三个方面补充和优化村医队伍:
公招:以公开招聘并轨方式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
定向招:适当放宽条件向社会公开定向招聘事业编制乡村医生等为主
院派: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晋升前服务村卫生室
这三种方式基本是各地施行最普遍的类型,且兼顾了编制保根本的本质需求,符合村医培养本土化、稳定化的基本要求,相对更能留住人、保持基层活力。
亮点三:包村入户开展公卫、防病工作
关于村级卫生服务模式的改革重点体现在:推动乡村医生以包村入户的方式开展村级公共卫生和防病工作。
探索设立村级“健康加油站”,开展精准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前移防病关口,降低辖区人群的疾病发生率。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健康服务e站、医生移动工作站等,为农村居民提供数字健康服务,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尽管公开信息并未显示具体包村入户的管理流程及方案,但结合以往其他地区开展的同类实施细则来看,这种分片区划定责任制的管理模式对于标准化完成职能任务来说更为科学、便捷。
乡村一体化开展已经多年,具体落地情况如何,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