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全球第一款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罗氏)获批,2019年巅峰时期销售额达123亿美金。
4月22日罗氏公告,基于CHMP给出的积极意见,相信不久后欧盟委员会将有条件批准CD20×CD3 T细胞接合器双抗mosunetuzumab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滤泡性淋巴瘤,即将推出TCE双抗使得CD20市场本就激烈的竞争再度升级。
1、CD20 TCE双抗新升级
2、竞争格局
3、临床试验信息
4、联用策略
5、技术分析
1 CD20 TCE双抗新升级
1997年全球第一款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罗氏)获批,2019年巅峰时期销售额达123亿美金。CD20带来的诱人市场让药企纷纷布局,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20款靶向CD20产品(单抗、双抗、CAR-T)处于临床以上开发阶段。
靶向CD20单抗经历了三代创新药物,第二代CD20单抗通过人源化或者全人源化改造,降低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但抗体特异性和抗原结合的亲和力也有所下降,适应症局限在CLL。第三代CD20单抗对Fc端进行糖基化修饰,增强靶点结合力使ADCC效应增强,理论上增强抗肿瘤作用(临床上奥妥珠单抗在CLL、FL上疗效优于利妥昔单抗,但是在大适应症DLBCL未能战胜利妥昔单抗)。因此即便经过多次迭代,二三代产品并打败利妥昔单抗,后者依旧是临床中应用最广的CD20单抗。
CD20×CD3双抗属于CD20赛道上的一次全新升级:不同于CD20单抗通过补体与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ADCC)杀伤癌细胞,TCE双抗强调重新定向接合T细胞以消除恶性B细胞,这一点类似于临床中CAR-T细胞疗法但在安全性与价格上相对更有优势。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0款CD20单抗获批(包含生物类似药),TCE双抗凭借差异化升级有望在CD20领域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
2 竞争格局
罗氏作为CD20市场守擂者,相继推出了利妥昔单抗、奥瑞珠单抗、奥妥珠单抗三代单抗产品,布局的两款CD20×CD3双抗也处于研发领先地位。除了上文提及的即将上市的mosunetuzumab外, 另一款基于“2:1”的结构形式即具有两个CD20与一个CD3结合的Fab结构的glofitama也值得关注。罗氏的两款CD20×CD3双抗目前有多项临床开发计划,包括作为单药疗法或者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及皮下注射剂型启动多项临床试验。
图1 全球CD20×CD3双抗竞争格局(来源:clinicaltrials,丰硕创投整理)
深耕血液肿瘤领域的艾伯维,其在2020年与Genmab达成合作获得由DuoBody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平台研发的CD20×CD3双抗epcoritamab(皮下注射给药)的共同开发权。艾伯维与Genmab声称epcoritamab是潜在“best in class”产品,在今年4月更新了I/II期临床初步数据也进一步支持了以上说法。
生物技术翘楚再生元拥有抗体药物开发全流程Veloci技术平台,依靠其Veloci-Bi双特异性抗体平台开发了odronextamab全人源双抗。再鼎医药在2020年以1.9亿美元总金额引进odronextamab,获得大中华区开发权益。
2021年Xencor与强生达成全球合作,共同开发商业化CD20×CD3双抗plamotamab,plamotamab基于Xencor公司XmAb®双抗技术平台构建,致力于解决双抗开发中分子稳定性差、生产困难和体内半衰短的技术问题。
国内CD20×CD3双抗赛道上罗氏、艾伯维、再生元/再鼎处于领先梯队,此外还有诺诚健华与康诺亚共同开发CM355、嘉和生物开发的高度差异化双抗GB261、爱思迈生物EX103进入临床研究。
3 临床试验信息
适应症分布:目前,CD20×CD3双抗临床适应症分布集中在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B-NHL、DLCBL、FL等)以及复发或难治性白血病(主要为CLL)的后线治疗方案中。除应用于复发难治的患者外,罗氏两款进度领先的抗体mosunetuzumab、glofitamab开展了DLBCL一线初始治疗的临床研究(NCT03677154、NCT04980222)。除了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CD20×CD3双抗还可以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NCT05155345),上述自免疾病相关B细胞中同样表达CD20抗原。
图2 CD20×CD3双抗临床试验信息(来源:clinicaltrials,丰硕创投整理)
进入临床时间:罗氏的mosunetuzumab与再生元odronextamab在2015年最早登记临床研究,其余临床登记时间集中在2020年之后。2022年共有16项临床登记,其中罗氏两款抗体便登记了11项临床试验。
图3 CD20×CD3双抗临床适应症与时间分布(来源:clinicaltrials,丰硕创投整理)
4 联用策略
CD20×CD3双抗的临床试验更多为联合用药的应用探索(不计I期剂量探索试验),这一点在罗氏的临床开发中得到充分体现,两款抗体与自家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或奥妥珠单抗)、CD79b靶点ADC药物Polivy、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TIGIT单抗以及化疗等搭配成丰富的联用药物组合。
图4CD20×CD3双抗临床联用策略(来源:clinicaltrials,丰硕创投整理)
罗氏在研究中提及,在CD20×CD3双抗glofitamab给药前给予患者CD20单抗,能够降低治疗中CRS的发生提高患者耐受。
5 技术分析
目前几款开发进度CD20×CD3 TCE双抗均为包含Fc端lgG抗体。细胞因子风暴是T细胞桥接机制双抗临床中最大的毒副作用,主要由高亲和力CD3和Fc介导的免疫效应造成。因此临床开发中聚焦于CD3识别域以及抗体Fc端的改造:
罗氏CD20×CD3二代抗体glofitamab采用“ 2:1”的结构形式,增强对CD20亲和力进而提高抗体效力并降低副作用,同时Fc端引入P329G LALA突变消除与FcγR以及补体C1q的结合,减少Fc端功能引起的副作用。
艾伯维/Genmab开发的epcoritamab通过引入L234F L235E D265A突变沉默其Fc端功能,从而降低ADCC、ADCP、CDC产生的副作用;
再生元开发的odronextamab为全人源IgG4亚型,能够避免ADCC与CDC效应(但仍存在ADCP效应)。
Xencor/强生开发的plamotamab设计上,CD3识别域为低亲和力单价结合的scFv结构,避免过度激活T细胞带来的副作用(国内友芝友生物YBODY®平台也有类似的设计)。
图5 CD20×CD3双抗技术特征对比(来源:公开资料,丰硕创投整理)
最终从临床试验给药剂量与方式来看,epcoritamab与odronextamab耐受较好,在较高大剂量水平下(60mg、160mg)均未到最大耐受剂量,II期临床采用固定剂量;mosunetuzumab、glofitamab、plamotamab则需要采用剂量递增的方式给药,让患者逐步建立耐受。
结语 CD20 属于历久弥新的经典药靶之一,经历三代产品迭代CD20单抗赛道竞争白热化,一代产品利妥昔单仍稳坐王位,证明单抗在CD20市场中突围并不简单。CD20×CD3 双抗不再强调单抗领域Fc端介导的免疫功能,更注重于定向接合T细胞发挥免疫杀伤作用,未来凭借差异化优势将逐步在CD20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