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褶皱处皮炎
一、什么是褶皱处皮炎
褶皱处皮炎(Intertriginous dermatitis , ITD),为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ASD)的类别之一,是指褶皱部位皮肤在温暖、潮湿、互相摩擦等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褶皱部位皮肤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引起的炎症反应,湿热季节更易发生,好发的部位有颈部、腋下、乳房下、脐周、双侧腹股沟、臀间沟、肛周、关节曲侧面及指和趾缝等【1】。据相关研究报道在成人重症监护病房,36%的病人在4天内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ASD)【2-3】,而住院患者ITD的发生率占11.2%【4】,在 ICU患者中发生率达4.4%【5】。皮肤湿润屏障功能通过阻止过多的水分进入体内或丢失,维持体内外液体平衡,而肥胖削弱了皮肤的湿润屏障功能,肥胖者在热量贮存、流汗时间均长于正常人,故肥胖者褶皱处皮肤受汗液浸渍的现象更严重【4】,同时肥胖者皮肤褶皱比正常人更多,褶皱处皮肤的汗液不能快速蒸发,当合并皮肤与皮肤或皮肤与衣物之间持续摩擦时,发生ITD的风险大大增加,故肥胖患者更易发生ITD【6】。加之严重多发伤危重患者常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自理能力差,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7],常规的临床护理仅针对现有疾病发生情况进行护理和救治,并未针对即将发生的护理问题提前作出预警【8-9】,故对严重多发伤肥胖患者实施预见性皮肤护理尤为必要。
二、什么是“5E”预防策略
“5E”预防策略是指在预防伤害成因时将评估(Evaluation) 、教育(Education)、环境(Environment) 、工程(Engineering) 、强化执行(Enforcement) 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0】,且被广泛应用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跌倒发生率,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11】,但将“5E”预防策略应用在严重多发伤肥胖患者ITD的管理尚未有相关研究。综合国内外文献发现,不论是采取何种皮肤干预方案,在ITD的评估、防治、管理等方面均为形成一套动态的、系统的皮肤管理模式,而“5E”预防策略优点在于将零散的护理措施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皮肤管理有据可循,避免了护理人员进行皮肤管理的盲目性。基于此,本研究将“5E”预防策略运用于严重多发伤肥胖患者ITD的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如何实施
1、评估策略(Evaluation)
目前对于MASD的风险评估工具极少,仅有美国学者Nix构建的用来预测失禁性皮炎的发生风险的评估工具PAT【12】,目前尚无专门的ITD的风险评估工具,主要是通过皮肤外观检查及病史采集来进行精确地诊断【13】。
(1)
评估时间:
①要求对新入院或转入患者2 h 以内进行评估,常规每2小时重新进行皮肤评估一次,每班进行皮肤评估交接,包括口头交接及《危重病人床头交接表》进行书面交接。
(2)
评估内容:
包括营养筛查、皮肤情况及防护现状【14】;
(3)
局部皮肤评估部位:
包括全身的皱褶处皮肤,如颈部、腋下、乳房下、 肘、肩胛下区、腰部、腹股沟、腹部脂膜、阴阜、膝盖后部、脚踝、趾间区等【1】;
(4)
评估人员:
先由责任护士进行初次皮肤评估,实行首诊负责制,对于Braden评分中潮湿评分为十分潮湿(2分)或持久潮湿(1分)时由科室伤口专科护士与责任护士共同进行评估;
(5)
评估要求:
①动态评估;
②首次评估或皮肤发生改变时使用伤口评估尺按要求留取影像学资料。
2、教育预防策略(Education)
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由伤口专科护士对每次新入职护士、轮转护士、进修护士入科时进行ITD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皮肤功能、ITD定义、临床表现、病因和病理生理学、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及与压力性损伤、失禁性皮炎的区别、护理产品性能及使用、肥胖病人翻身技巧,以理论授课及工作坊形式进行,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以后每季度常规进行一次学习巩固,由护士主讲,伤口治疗师负责策划指导。
2)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1)发放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和观看ITD相关视频,由责任护士负责讲解跟落实,提高患者对ITD的认知;
(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接受疾病给身体带来的变化,告知其出汗较多或感觉皮肤潮湿不适时及时通知责任护士,提高患者依从性;
(3)自觉皮肤不舒适时可适当活动、保持四肢外展,增加褶皱处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保持皮肤干燥;
(4)告知患者着医院统一的棉质、宽松病员服。
3)
对家属及照护者健康宣教 鼓励家属参与式护理【15】:
(1)清洗:温水轻柔的清洗褶皱处皮肤,避免用力摩擦,教会家属如何正确进行水温检测,防止烫伤;
(2)与家属沟通,让其购买吸汗能力较好的棉质大浴巾、棉布垫于患者身下,准备相关皮肤护理产品,如造口护肤粉、液体敷料等;
(3)避免使用不透气护理垫,用棉质浴巾或棉布替代;
(4)讲解各护理产品的用法,通过举办每月一次“创友会”,围绕“病人皮肤护理我有妙招”进行开展,让家属更直观的知道如何进行病人皮肤的护理,护理产品如何使用;
(5)更换照护者时要做好交接班,通知责任护士。
3、环境改善策略(Environment)
在原有病房环境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环境护理理论进行病房环境的管理【16】:
(1)
实行家属弹性探视制度【17】:15:00-15:30酌情探视;
(2)
09:00-11:00、14:30-17:00、19:00-21:00在病房内播放轻音乐;
(3)
中午午休时间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拉上窗帘,同时夜间在保证不影响病人治疗及病情观察的前提下关闭房间大灯、开床头小灯,避免光线过强而带来的不适感;
(4)
增加《病房物理环境监测表》,由护理组长每班检查登记,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20~22℃、50%-60%)。
工程学策略( Engineering)
(1)
在原有紫外线消毒的基础上对入科前床单位包括床垫、被褥、枕芯均用臭氧进行消毒处理;
(2)
住院期间每日2次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床架、床栏的擦拭;
(3)
采用可调节式病床,根据病情调节合适高度、采取合适卧位,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4)
肥胖患者更易怕热,在湿热季节发生ITD风险增高,在保持室温恒定的情况下酌情提供电风扇,增加空气对流;
(5)
改进肥胖患者病员服尺寸及穿戴方式,采用反穿的形式罩于患者身体前侧。
5、强化执行策略(Enforcement)
(1)
将ITD及ITD高风险患者列入床头书面交接班内容;
(2)
新职工、轮转护士、进修护士入科时进行ITD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提高风险识别及ITD防治能力;
(3)
夜间因护士少、患者体质重是ITD发生的高危时段,采取“分位三步翻身法”【18】及值班人员新老搭配、护士与护理员合作的弹性化排班模式;
(4)
对疑难危重病人采取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19】,查找出汗原因;
(5)
进行PDCA循环质量管理【20】:科内伤口防控小组每周1次专项质控,通过对每次留取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检查每名护士实施护理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发现的个性问题给予当场纠正,检查中共性问题及疑难复杂问题进性每月1次集体讨论并制订整改措施,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解决。
褶皱处皮炎是多发伤肥胖患者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为我们护理工作带了挑战,ITD 的防治重点不仅在于采取针对性干预方案,而且还在于干预措施是否及时有效的落实,当患者ITD严重程度发生变化时是否经过动态、科学的再次评估,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等这一系列问题。“5E”预防策略既强调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将健康教育面向患者、家属及照护者,实现护患共同参与式护理【19】。其优点在于将零散的护理措施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皮肤管理有据可循,避免了护理人员进行皮肤管理的盲目性,能有效的提高严重多发伤肥胖患者皮肤管理质量,降低ITD的发生率、促进ITD皮肤损伤后的愈合,保证患者皮肤管理的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创伤外科 郭江凤 汤曼力 )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493.
[2] NEWAN DK. Doubletaboos: Urinary and fecal in continence. The state of the science[J]. OstomyWound Mange,2007,53(12):6-7.
[3] BLISS DZ, SAVIK K,THORSON MA, et al.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time to development, severity, and risk factors[J]. J Wound OstomyContinence,2011,38:433-445.
[4] GRAY M, BLACK JM,BAHARESTANI MM.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 overview andpathophysiology[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1,38(3):233-241.
[5] EMRE S,EMRE C,AKOGLU G,etal. Evaluation of dermatological consultations ofpatients treat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J]. Dermatology,2013,226(1):75-80.
[6] 郑萍萍,刘莎,陈芳. 潮湿环境相关性皮肤损伤问题及护理对策研究[J]. 循证护理,2017,3(5):485-488.
[7] 王玥,秦秉玉,邵换璋,等.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ICU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6):597-600.
[8] 陈聪,曾凡杰,苟亚军,等.预镇痛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疼痛和炎症的作用评价[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8):735-740.
[9] 朱勇,李娜,何振扬,等.腹部多发伤患者引流液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检测对腹部创伤脓毒症的诊断分析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795-1797.
[10] 庄妍,张淑彦. “5E”预防策略在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9):673-675.
[11] 刘璐,康凤英,薛宁宁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及“5E”伤害预防策略在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6):84-88.
[12] NIX DH.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erineal Assessment Tool[J].Ostomy Wound Manage,2002,48(2):43-49.
[13] 马燕君. 潮湿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4,12(18):1637-1641.
[14] 俞超,高春华,王辉等.ICU危重患者皮肤管理流程的设计与[J]. 护理学杂志2019,34(12):58-60.
[15] 郁水金. 家属参与式护理在神经内科失禁相关性皮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循证护理2017,3(6):673-675.
[16] 袁越,季红,赵军燕等. 运用现代环境护理理论管理病房环境的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73-675.
[17] TUZUN Y, WOLF R,ENGIN B,et al. Bacterial infections of thefolds (intertriginous areas) [J]. Clin Dermatol,2015,33 (4) :420-428.
[18]胡方国,周湘桦.对瘫痪肥胖病人翻身效果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8):3-4.
[19]白杨静,陈佳丽,李梅,等.心血管外科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113-2114.
[20] 戴雪梅,窦英茹,朱庆捷等.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4):260-26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