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观察此次7张不同固定程序的染色结果,无论是固定前风干还是固定后取出风干,都会导致细胞肿胀变形,核细节消失,导致阅片时产生误区。
今天来看看中心实验室细胞学亚专科负责人金宇飚老师和丁小丽老师带来关于细胞涂片样本固定那些事。
衡道病理中心实验室
细胞学亚专科负责人 金宇飚
中心实验室细胞室技术员
丁小丽
作为病理科诊断医师,尤其是专职细胞病理诊断医师,对于制片质量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我们普遍的共识是,一张优质的病理制片为一个准确的病理诊断贡献了一半的占比。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一张优质制片的起始端(我们暂不论临床取材质量)——样本固定——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开头。
材料:我们选用的是一例已经确诊为肺腺癌患者的胸水样本(胸水中已经明确诊断有腺癌细胞)。
方法:未经任何处理干预,将胸水原液摇匀后倒取50ml至离心管,2000转/分,10分钟离心后,取沉淀物,分别滴注在如下图的载玻片上,并按照既定方案分别进行固定(固定液为95%酒精):①、涂片完成后未等干燥即刻浸入固定液中,固定完成后即时染色;②、涂片完成后置于空气中1分钟后浸入固定液中,固定完成后即时染色;③、涂片完成后置于空气中5分钟后浸入固定液中,固定完成后即时染色;④、涂片完成后置于空气中10分钟后浸入固定液中,固定完成后即时染色;⑤、涂片完成后即时固定,固定15分钟后取出风干10分钟后染色;⑥、涂片完成后即时固定,固定30分钟后取出风干10分钟后染色;⑦、涂片完成后即时固定,固定15分钟后取出风干2小时后染色。
按照既定固定方案完成固定后染色,制片后照片结果如下:
01
涂片①:肿瘤细胞胞膜、胞浆、胞核及核内染色质清晰可辨;胞膜分界较为清晰、锐利;胞质染色细腻、可见颗粒或空泡;胞核完整,核膜可见明显增厚,核染色质可见有颗粒状表现,多数细胞可见明显的紫红色核仁。
02
涂片②:整体表现接近涂片①,但核染色质的表现比涂片①略有欠缺。
03
涂片③:虽然总体观察可见到肿瘤细胞整体结构尚可清晰表现,但是与涂片①比较,胞浆染色偏深,与细胞核染色对比度不如涂片① ;细胞核染色略微模糊,染色质细节不清晰,核仁表现开始不清晰。
04
涂片④:虽然总体观察尚可见到肿瘤细胞整体结构,但是细胞明显有肿胀表现,核浆染色对比度欠佳。胞浆细节消失,细胞核明显增大,核膜不规则,部分细胞核核膜皱褶、断裂(上图红色箭头所示),核染色偏浅、略带暗灰,核内染色质细节消失,甚至核仁亦同消失。
05
涂片⑤:虽然在染色对比度表现略好于涂片④,但是细胞肿胀依旧比较明显,核细节消失,核仁亦已消失。
06
涂片⑥:细胞肿胀明显,核膜及核内细节表现略好于涂片④,但较涂片⑤更为模糊,部分细胞核核膜出现毛糙、破裂现象(上右图红色箭头所示)。
07
涂片⑦:细胞肿胀,细胞膜边界不清晰(细胞可能有退变破裂),核肿胀呈不规则形态,核内染色模糊,呈现出不规则空泡状(上左图蓝色箭头所示)表现(可能与肿胀退变有关),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呈现出不规则线条状等不规则形态(上右图红色箭头所示)。
总结:综合观察此次7张不同固定程序的染色结果,无论是固定前风干还是固定后取出风干,都会导致细胞肿胀变形,核细节消失,导致阅片时产生误区。因此,建议样本离体涂片后应即时浸入固定液中,至染片前都要避免风干。此观点同样适用于刷检涂片样本、穿刺涂片样本等任何涂片的样本。
设计:鹏飞
编辑: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