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下,激励机制鼓励医院使用成本效果好的药品
数据不说谎,三明医改成绩体现在一系列变化的数据之中。
一、2011-2020年三明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情况
二、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日趋优化
2012—2020 年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从改革前的16%以上下降到6.57%。
如果未实行改革,医疗总收入如按改革前16%的增速计算,改革以来医疗总费用按16%增长计算,要达到343.41亿元,实际232.74亿元, 相对节约110.67亿元;
药品耗材费用按16%增长计算,要达到206.30亿元, 实际82.20亿元,相对节约124.10亿元;
医务性收入按16%增长计算,只能达到63.09亿元,而改革后实际达到88.10亿元,改革没有使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性收入减少,反而增加得利25.01亿元,比重从改革前的18.37%提高到现在的41.46%,真正实现了“腾笼换鸟”。
三、公立医院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通过改革,三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工资总额由2011年的3.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7亿元,增加了3.08倍。
人员经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由25.15%提高到45.98%。
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的4.22万元提高到 2020 年的13.37万元,改革后年均增长11.87%。
其中医师队伍人均年收入由5.65万元增加到16.93万元,改革后年均增长11.59%。
2020年,医师最高年薪达59.80万元。
四、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2011-2020年,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城镇职工住院均次费用持平;个人自付费用从1818元,下降到1664元,报销比例由72.26%提高到74.61%。
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均次费用只增加了29.7%;个人自付费用从2194元,下降到1712元, 报销比例由46.25% 提高到70.53%。
2021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55.41%。
五、医防协同融合初见成效
2020年三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926.78万人次,占总诊疗量的57.36%,比 2016 年诊疗量增长16.80%,比同期公立医院诊疗量增幅高11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累计开展双向转诊8.2万例,各总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心电诊断19.32万人次、临床检验诊断15.15万人次、医学影像诊断8.1万人次、远程会诊3.03万人次。
2020年三明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3.02%、82.48%、90.25%和99.68%,分别较2017年增加7.22、7.65、6.52和24.33个百分点。
至2020年,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等六类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39种基本药物,累计供药123.05万人次、2404.7万元。
六、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稳中向好
2020年,在医疗服务方面,新技术、新项目有234项;在建的重点专科数(含院内重点专科)有90项;
2018年,已实现了辖区内所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设置全覆盖。
医疗质量方面,患者住院总死亡率从2011年的0.46%下降至2020年的0.03%;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从20211年的0.17%下降至2020年的0.01%;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从2011年的91.98%上升至2020年的96.88%;
Ⅲ、Ⅳ级手术例数从2014年的14116台上升至2020年的37089台。
七、医院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从2014年三明市22家县级及以上医院首次转亏为盈结余1.2亿元开始,直到2020年累计结余11.52亿元。
从2017年开始,以县(市、区) 域为单位,以“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自付” 为原则,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政策。政策实施以来,累计结余9.38亿元作为奖励金,直接奖励给各总医院。
数据来源:三明市医疗保障局,詹积富《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以三明医改为例》,公开数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