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做创新药要小火慢炖

2022
05/15

+
分享
评论
医脉同道
A-
A+

在华创资本,熊伟铭先生主要负责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投资,投资了新格元、华科精准、璧辰医药、应世生物等项目。

上一期“直播嘉宾专访”栏目,我们请到了正心谷资本的风险合伙人徐凌女士,为我们分享了她眼中优秀的创新药企和人才画像。专访内容发送后,获得了很多医药人的欢迎,尤其是很多医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希望了解到更多投资人对于创新药的评估和观点。为此,本期医脉同道请来了另一位投资大咖,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先生   华创资本是中国优秀的早期投资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初创期的风险投资。自2006年成立,华创资本专注于企业软件、前沿科技、生命科学、消费升级领域的早期投资。目前华创资本管理的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合计80亿元人民币,投资范围覆盖天使轮到C轮,投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亿元人民币。华创资本成功投资了什么值得买、每日优鲜、同盾科技、老虎证券等明星项目。 熊伟铭先生在加入华创资本前,曾任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美国中经合集团合伙人和Piper Jaffray中国分析师。  在华创资本,熊伟铭先生主要负责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投资,投资了新格元、华科精准、璧辰医药、应世生物等项目。

在“2022医药人升职季”直播中,熊伟铭先生多次提到互联网和创新药行业的区别。在投资了多个互联网明星项目后,熊伟铭全心投身于医疗投资的新领域,并将越来越多的心力投注到创新药上。  他认为和互联网“速成”模式不同,创新药产品迭代难,每一个看似孤注一掷的决策背后,都展现了医药人的勇敢果决和一腔孤勇。 从互联网到创新药:眼光要尽可能放长远

参加完医脉同道“2022医药人升职季”直播,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熊伟铭:   作为创新药的投资人,参加这种行业内的活动很受启发。比如几位创新药企的创始人在谈论到行业内卷话题时,我突然就理解了创业者们做follow策略时的真实心理活动。在之前的投资项目合作中,运营者大多会用数字和我们交流,很少去谈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次直播帮助我从投资人的角度去理解创新药创业者人群,切身感受到他们面对市场机会的心理活动,深度挖掘了创新药创业者的其他侧面。 

和很多医疗领域的投资人不同,你不是医药学出身,早期工作经历也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这会让你在做创新药投资时会和其他“科班”出身的投资人有什么不一样? 

熊伟铭:   其实现在医疗行业中像我们这样复合背景的投资人越来越多了,我觉得这是件好事。首先要谦虚,这个行业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能用自以为正确,实际是错误的投资逻辑去看待这个行业。 我和其他医学背景投资人不同的一点是,我会倒着从市场的需求来看创业这回事,华创内部有一个理论,叫三角形审美。  三个角分别对应着临床未满足的需求、资本市场未满足的需求和商业的需求,一个好的创业项目不能只满足一个需求,要让三个需求同时得到平衡。 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对创新药投资没有那么怵。很多时候,大家投资创新药都是发怵的,觉得需要用十年的时间投资十亿美金才能成功。其实有大量的创新药企只用了三五年的时间,凭借一款竞争力大的产品就获得了不错的估值。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VC的工作花费不了十年那么久。前沿科技领域的投资方法论同样适用于创新药,创新药和互联网发展唯一的不同是,创新药的迭代周期比较长。华创过去在自动驾驶、半导体等前沿技术领域做了大量的投资,虽然我们不是创新药的学术背景,但是之前的投资经验都可以复用在创新药行业,主要的区别是创新药多了一个监管流程。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是科技还是创新药,都是一种产品形态,差别并没有那么大。

您之前一直做互联网相关的投资,为什么会在2017年左右转向医疗领域的投资?这两者的投资逻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熊伟铭:   这和华创投资眼光有很大关系。华创早前做互联网投资做得不错,但是在2016年左右,我们内部就决定不再投互联网了,虽然那时候互联网赛道仍然很火热,但是我们觉得互联网格局已经定型,资源都集中在了头部。在这个大型商业化企业之间的博弈主战场上,VC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了科技投资,尤其是AI医药领域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中国的创新药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讨论了很久的创新药市场突然启动了大规模的新药审批改革,整个市场都被激活,一些真正有创新意义的企业陆续出现。对于投资人而言,我们能投资的行业必须有很强的技术成分,因为这样不容易形成垄断,而创新药非常符合我们的审美。 创新药和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在于,创新药的生命周期要比互联网长很多。这是因为互联网其实不存在垄断性技术,一家大公司可以做的事情,换成另一家大公司照样可以做,只不过看哪一家资本规模比较大、更加善于运营。但是创新药领域是存在技术绝对垄断的,有很长的专利保护期。所以只要你有了技术,你就永远有机会。目前创新药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有大量的创业和合作机会,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比较大,有长期持续的科技投资窗口,这个窗口期可能长达200年,而不是像互联网,只用了20年就走到了成熟。 互联网就像是一锅麻辣烫,菜熟得很快,你这个月不投,下个月就抢不到了。而创新药解冻的时间很长,长期停在科学技术开发阶段,留给投资人的时间很长。

在生命科学领域,从2017年至今,华创的投资线是什么?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哪些领域? 

熊伟铭:   我们一开始进入医疗领域,首先聚焦的是AI诊断赛道,这对于我们科技背景的投资人比较好进入。我们投资了两家手术机器人企业,之后又接着投资了五六家介入式医药器械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于医疗赛道投资的信心。不过我们开始投资创新药还有一些偶然的因素。 2019年,我们接触到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这位教授正在做神经退行的创新药创业,这个项目非常难做,预期的困难也非常多,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决定投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我们看到了创业者的热情,要用一生来做这件事的一个决心,而且创业者的领导力非常强,在短时间就快速搭建起了队伍。其次,我们从产品的临床数据上看到了项目在不停进步。最终这家创业公司成为了一个明星企业,这点燃了我们对于创新药投资的巨大兴趣,之后又陆续投了十几家不同类型的创新药企业  未来,我也会All-in 在创新药投资上 我们团队成员背景比较复合,合伙人中有学核物理的,有做蛋白质结构的,有做软件的,大家对于创新药都保持了很大的兴趣。当然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投资,我们现在在持续地寻找优秀的医药学背景的人才来加入我们。

您觉得创新药投资和医药器械、IVD的投资有什么不一样? 

熊伟铭:   医药器械、IVD和互联网科技很接近,考虑更多的是安全性的问题,而不是有效性的问题。它们的技术门槛更多体现在工艺和材料方面,面临的挑战是能否做出最好的产品,能不能快速定价上市,能不能进医保,能不能快速打开商业市场,很容易在短时间出现巨头,成熟期比较短。 创新药因为科学临床的严谨性,使得行业周期相当长,将创新药和基金结合起来,我认为永远有蓝海的机会。  之后我们会把更多的投资资源从医疗器械转移到创新药上来。 

您之前说过对于AI制药领域很感兴趣,但是国内针对AI制药一直有一些争议,您怎么看? 

熊伟铭:   我觉得目前AI制药还处在一个早期的阶段。首先用AI来寻找药物靶点肯定是很聪明的做法,但是AI制药现在主要问题是数据太少,需要时间去验证可行性。而且AI是基于人类训练,很难替代人类去实现靶点的突破,我们还是应该更多期待科学家自身的突破,而将AI作为辅助。目前我们也会看一些AI制药企业的投资机会,但是估值的空间暂时不会很大。 

您目前比较看好哪些创新药的细分赛道? 

熊伟铭:     核酸领域是我们目前比较看好一个方向,  我们目前只有一个核酸疫苗公司,在这个方向我们想要寻找到更多的投资机会。mRNA平台经过疫情期间这一轮竞争,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接下来就是如何更多解决递送问题,如何利用更好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储能做出更聪明的核酸药物。

华创对于医疗企业的投后管理重点是什么? 

熊伟铭:   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两个——找人和找钱,作为投资人找钱肯定是第一步要做的。钱有了,如果没有人也是不行的。目前我国的创新药和欧美还有很大差距,欧美生产要素流动性高,不管是资本合作还是人才流动都比较成熟。但是国内人才非常稀缺,不管是CEO、CFO、CMO,还是不同管线医院资源的合作伙伴,都不太容易寻找。我们希望能够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找到那些可以影响同行、影响同事、影响上下游资源的关键人才。   

您比较看重人才的哪一种特质?创新药和互联网对于人才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 

熊伟铭:     创新药要的是“专才”,互联网要的是“全才”。  做创新药最重要的是你有一个可以被验证的学术成绩,其次还要有领导力。当然互联网人才也需要领导力,但是创新药的领导力门槛更高一些,怎么样将一群高学历人才团结起来,怎么处理企业不同阶段内外部的BD事宜等等,都是创新药创业者需要考虑的事情。在企业用人方面,如果是停留在科学阶段,作为投资机构我们是不会涉足的,只有到了商业阶段,我们才会投资。 在创新药企早期发展阶段,科学家往往要担当公司的主心骨,进入临床阶段后,企业会陆续加入各种各样的顾问,创始人是否愿意让利来招揽人才,这种包容天下的合作精神是我比较看重的创始人素质。 

创新药企在不同的创业阶段主要面临的人才问题有什么不同? 

熊伟铭:   我觉得人才引进要分几步走:  第一步引进人才  ,企业初期阶段,招人比较有挑战,能够吸引候选人的除了创始人的专业背景、对于业务和产品技术的剖析深度,还有能够给予候选人的待遇和升职空间;到了商业化阶段,企业有了初步的成型,企业就会经历。第  二步——人才升级  的问题,这个时候企业往往会发现在给了早期员工过多承诺之后,出现了更厉害的人选,怎么给这些后来的人才留出空间,这需要创业者在招聘人才时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招揽的人才到底处于行业什么位置。  第三步细分人才  ,让不同的人才都能留在合适的位置,不仅考验创始人的智慧,也需要企业和投资人、专业人才机构的合作。人才问题很难一步到位,需要慢慢来。 

创新药初创企业是否需要重视品牌建设尤其是雇主品牌? 

熊伟铭:   创业一定要做宣传,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招聘人才时,能够极大降低对外沟通的难度。创始人在一些场合的发言和对于某种现象的观点、企业在行业中受到的肯定,都能提高候选人的信任感。我有一次去参加活动,很多创新药创始人需要亲自出面争抢人才,有一个创始人回去就让公司员工把网站等线上的宣传做起来,这个创始人个人影响力很大,但是他还是意识到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是需要宣传来做助力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互联网,创业者,创新,投资,企业,医药,医疗,AI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