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藏,夏初长 “忽而今夏,风暖人间草木香”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日的开端。
春意藏,夏初长
“忽而今夏,风暖人间草木香”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日的开端。
转眼间已春逝夏临,槐香暗度,绿苔新酿,堤边柳浪斜穿之中,便是满衣风洒绿荷声了。
万物至此皆长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假”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发芽生长的植物到此时已经长大了。田间蛙鸣声声,草木葳蕤茂盛,万物绽放浓烈的生命气息。
夏日长,戒怒戒焦躁
立夏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高温天气易使人心浮气躁。立夏之后尤其要重视情志养生,养成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为安度酷暑做好准备。
重在调和阴阳。使脏腑、气血的运作与脑力、体力等身体机能和谐一致。
立夏·三宜
健胃
随着气温变高,人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差。立夏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平时的饮食应以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清淡的食物为主。
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一并煮粥,搁凉后食用,能起到健胃、解暑的功效。
午休
立夏以后,天气炎热,人体的血管会扩张,导致大量的血液聚集在体表。午餐后胃肠道血液供应增加,脑部供血量相对降低,午后会感觉精神萎靡,容易犯困。
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以30~60分钟为宜。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转转眼睛,能促进血液流注到眼部,缓解眼疲劳。
静心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是相通的。《养生论》:“夏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立夏之际要注意清心除烦,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
常按揉内关穴(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能调心养心、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立夏·三忌
冷饮
贪一时冰爽口感,吃过多冷饮,会伤及“喜燥恶湿”的脾胃,导致腹胀、食欲减退、容易困倦等症状。
消热解暑可以新鲜果蔬代替,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黄瓜、绿豆等都是很好的清热利湿食物。
大汗
立夏以后,自然界中阳气渐长、阴气转弱,气温逐渐走高,体内新陈代谢加快。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易伤阳气。
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湿热
受湿热天气的影响,人体也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包括口苦、食欲下降、腹泻,还可能出现皮肤湿疹。
可多吃些祛湿、清热解暑的食物调理身体,如:薏苡、黄瓜、空心菜、莴笋、莲子、冬瓜等。
立夏·三俗
吃蛋
节日与节气,不吃点什么就等于白过,就像出门旅游不发朋友圈就约等于没去过一样。立夏这一天,南方的习俗是吃鸡蛋。但没听过北方立夏吃什么,这里建议选择节日百搭款饺子。
南方“立夏蛋”的玩法是把煮好的茶叶蛋放在彩线编织的网兜里,挂在孩子胸前,还有句俗话,“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这大抵是一种骗小孩吃饭的方法吧,疰夏是中暑的病症,吃鸡蛋当然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但吃鸡蛋总是有益于身体的。
上秤
立夏上秤这个习俗起源于三国传说,阿斗被孙夫人抚养,她会在赵子龙面前给阿斗称体重,每一次的周期就是根据立夏来估定,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情况。民间认为,立夏之日称了体重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使人消瘦,能远离病灾,添福增寿。
尝新
立夏时节,一部分作物收割了,所以各地都有尝新的习俗。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杭州则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三烧指烧饼、烧鹅、烧酒,五腊指黄鱼、腊肉、盐蛋、海狮、清明狗,九时新指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
本文整合自生命时报、学科网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