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狂犬病、恐狂症,99%的人都误解了这些知识

2022
05/04

+
分享
评论
听李医生说
A-
A+

到底要给狗注射疫苗,还是给人注射疫苗?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后台一直有很多朋友让我讲讲狂犬病,今天我们来谈谈大家最关心的一些问题。首先声明,李医生不是专业搞传染病的,以下知识来源于教科书、指南、WHO文件及参考了严家新教授的科普文章及我极其有限的个人经验。 1.狂犬病的潜伏期到底有多长? 

什么是潜伏期?简单来讲,就是被动物(狗、猫等)咬了到发病前无任何症状的时期。 第9版(2018年)《传染病学》介绍说: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3个月内发病,潜伏期可长达10年以上。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数量和毒力等因素有关。 而中国CDC于2016年出版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则说:一般1-3个月,极少数短至2周以内(头面部严重咬伤的,发病时间相对短,因为入侵大脑更快)或长至1年以上(这么长潜伏期的不到总数的1%)。 上述2个文件应当是当前国内最权威的说法了。 而2020年WHO官网对狂犬病潜伏期的描述:通常2-3个月,短则不到1周,长则1年。 

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这是1991年美国学者报道的一个病例,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91;324:205-211),但这个病例的证据链不十分完整,很难确定患者一定是6年前被狗咬了才导致的发病而不是中途又接触过病毒,所以很多学者对这个病例不以为然(不相信潜伏期超过6年),即便是作者本人在发表时也明确表示没有把握(潜伏期超过6年)。 而且极个别的病例不一定有普遍意义,很多人认为潜伏期超过1年的病例极为罕见,如果被狗猫咬了超过1年,通常不必再补充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WHO的观点),因为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 

国内狂犬病工作做得非常多、科普也最充分的严家新教授也说,他们一直在国内搜索潜伏期超过1年的病例,但30年来都没有找到有确切证据的。咱们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所以结论应当是被科学证实才行,而不是道听途说,隔壁村有个人被狗咬了十年才发病,类似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谁能保证这10年间他没被狗咬过或者破了皮的伤口接触过狗猫的唾液等?乡下农村的确狗猫多,二次感染暴露的概率还是不低的。必须要有专业人员参与鉴定的结果才可靠,才能写入病例报道,才能作为研究资料。

 教科书说的潜伏期可长达10年以上这句话,目前还是有争议的,因为这样的病例证据链不完整,难以确保患者在10年期间没有二次感染,另外,病例太罕见,没有普遍意义,“潜伏期有10年以上”这样说出来会造成很多人心理恐惧。但作为教科书,它可能是本着“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态度,我们也理解。 

综上所述,潜伏期超过1年的病例极为罕见,罕见到WHO认为潜伏期长则1年(潜台词是不超过1年),甚至有学者认为超过1年后都可以不用注射疫苗了,因为不会发病。 很多人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被狗咬了,后来听说狂犬病的恐怖,赶紧去补种疫苗,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这是瞎折腾,因为按当前主流观点(潜伏期不超过1年),被咬超过1年还没发病,说明不是狂犬病,不会再发病,再接种疫苗纯属浪费、自己吓自己。如果实在不放心,摆脱不下心理阴影,那就去接种疫苗吧,就能确保过去所有的狂犬病风险一笔勾销。 

2.十日观察法是否可靠?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10日观察法这个东西。被猫狗咬了后,可以边打疫苗,边观察(绝对不是先观察10天再决定是否处置),如果咬人的猫狗10日后还没死掉,说明它不带病毒,被咬者自然也不会狂犬病,那么接下来的疫苗都可以不打了,不用害怕。 为什么是10日观察?因为病毒会先侵犯大脑,再进入唾液腺,一旦唾液腺有病毒,说明大脑已经被感染,而大脑一旦被感染,基本上5天以内就会死亡,最迟不超过10天,所以说观察咬伤人的动物10天,如果它10天还没死掉,就说明它的大脑没被感染,唾液腺就更加不可能有病毒,被咬者也就不会发病。这已经是被反复多次验证的科学事实了。 WHO于2005年在《狂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就提出了10日观察法这一概念。后续十几二十年一直非常坚持10日观察法的科学正确性。 

但在国内,10日观察法迟迟未能登上权威教材。其实很早以前,学术界多数人都是认同10日观察法的,但因为中国大多数狗都没有接种疫苗,而且咬人的狗很多都不是家养狗,大家认为要观察它10天会面临很多困难,谁来抓狗?谁来观察?万一过了10天出事了谁来负责?问题很多,所以虽然理论是正确的,但一直没有执行下去。 2018年最新版本的《传染病学》关于狂犬病的介绍当中,都没有提到10日观察法,更早以前的教科书当然也没有提到这个说法。 

我能找到最早出现10日观察法的文件是2016年出版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该指南说:WHO及美国CDC均推荐10日观察法,但同时也明确指出“10日观察法仅限于家养的犬、猫和雪貂,且伤人动物需有2次明确记载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史”。 

不管如何,中国指南第一次把10日观察法写进去,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如果你以前从来没有接种过狂犬病疫苗,这次被狗猫咬了,第一时间应清洗伤口,然后按照接种流程注射疫苗(如果你能确定你家的狗是健康的,你可以不接种),同时观察那只咬人的狗(如果是家养狗,能被观察10日),如果10日后狗还在,说明他是健康的,那么接下来的2针就可以不打了。这就是所谓的边打疫苗边观察狗。 但如果你在被狗猫咬伤之前不久接种过疫苗,并且还处于保护期,那就无需再次接种,具体后面我们提到。 

3.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多长? 

所谓狂犬病疫苗保护期,就是如果我们接种了疫苗,如果再次暴露是发生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内,则不需要再次接种(或者不需要再次全程接种)疫苗也可以确保安全,这段间隔的时间,就是疫苗的保护期。 WHO规定,对于那些持续处于高风险的人群,只有在中和抗体滴度下降到0.5 IU/ml以下时才需要加强免疫,而如果抗体滴度在0.5以上就说明仍处于保护期,抗体滴度越高,对病毒杀灭作用越强,保护期也就可能越长。 我们先讲狂犬病疫苗接种的两种情况,暴露前预防、暴露后预防。 第9版《传染病学》狂犬病中介绍:暴露前预防是接种3针,每次1ml,于0、7、28天进行,并且1-3年加强注射一次。暴露前预防主要用于高危人群,比如兽医、山洞探险者、从事狂犬病病毒研究人员、动物管理人员等。 暴露后预防:接种5次,每次2ml,于0、3、7、14和28天完成。 

教科书关于狂犬病疫苗的介绍仅如上而已,并无提及所谓的保护期,也没有说如果之前注射过疫苗了,再次被咬后(再次暴露)还要不要加强等等。正因为教科书没有介绍这些,相关专业人员也容易犯糊涂,普通群众更加是惶恐不可终日。 我们再来看看2016年中国CDC出版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怎么说,指南说:如果出于暴露前预防的目的,那么已经接受全程基础免疫者(3针)无需定期进行加强免疫。定期加强免疫仅仅推荐用于因职业原因存在持续、频繁或较高暴露风险者(比如接触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兽医)。 

首次暴露的(第一次被咬),必须清理伤口,然后全程接种疫苗(5针法,于0、3、7、14和28天完成),期间如果能观察咬人的猫狗,10日后还没死亡,那么第14天、28天的疫苗可以不接种了。如果没法观察动物,那就接完5针。 如果曾经接受过疫苗全程接种者,如3个月内再次暴露,如动物健康且已被免疫,并能进行10日观察,这可以推迟加强免疫(暂不接种)。如果是超过3个月以上再次暴露,则需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1针疫苗(加强接种最多2针,而非全程接种)。 

上述便是2016年中国指南的介绍,其实也没有明确提保护期的概念,但相对2018年教科书来说,详细了很多,也参考了部分WHO的建议。 

2018年WHO发布的更新文件《狂犬病疫苗:世界卫生组织立场文件》明确指出:如果再次暴露发生在前次暴露后的3个月内,且暴露者在前次暴露后已经进行了完整的暴露后预防(比如5针打满),那么再次暴露后只需进行伤口处置,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也就是说,只要再次暴露是发生在前次暴露后全程疫苗接种完成的3个月之内,就无条件地不需要再接种疫苗,即狂犬病疫苗的绝对保护期为3个月。 在这以前,WHO的观点也是模棱两可的,经常规定:只要是再次暴露,不考虑时间间隔,一律要接种加强针2针。但2018年的WHO文件终于更新了,明确提出了3个月绝对保护期的概念。 中国2016年的指南同意3个月的保护期,但是加了附加条件“如动物健康且已经被免疫,并能进行10日观察,就可以推迟加强免疫”,这个说法相对保守很多。WHO的观点是不管动物是否免疫,也不管是否能观察10日,只要暴露是发生在全程接种疫苗的3个月内,都可以不再接种。但考虑到狂犬病一大发病必死无疑,所以宁可保守一点,如果遇到特别严重的暴露,即便在3个月内,也可以加强2针,但这个特别严重有明确定义,指的是头面部咬伤很厉害,而不是轻微的手脚擦破皮等等,所以还是不要滥用疫苗。 而如果是之前有全程接种,后来暴露了又加强了1-2针,则加强针后有3年的有效保护期,在此期间内,除非特别严重咬伤都不需再打加强针。遇到轻微暴露(皮肤未出血的咬伤或者抓伤),终身都有保护作用。换句话说,对普通人来说,除非遇到特别严重的咬伤,否则一个人一辈子打2次疫苗就可以了(第一次是全程接种,第二次是加强针1-2针),很多人每年都打疫苗,纯属浪费。 

造成这种误解的,我认为跟指南的描述有关。2016年中国指南只是说“(已经全程接种的患者)超过3个月以上再次暴露者,需第0天和第3天个接种一剂疫苗”,但指南并没有说如果有第三次暴露、第四次暴露、第五次暴露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事实上,第三次以后的暴露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咬伤,都是无需再打加强针,人体的记忆性免疫细胞的记忆是终身保持的。对很多似是而非的暴露都是高枕无忧的,不要太害怕。 如果指南多说一句话,能终止让多少人的惶恐不安、疑神疑鬼呢? 

4、到底要给狗注射疫苗,还是给人注射疫苗? 

所有的狗都应该注射狂犬病疫苗。全世界99%的狂犬病病例感染源都是狗,中国95%的病例都是源于狗,2%左右的病例源于猫。 《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二次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大型接种活动中,无论年龄、体重或者健康状态,所有的犬都应该接种疫苗。 2019年2月25日国家卫健委举行发布会,当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今年有一个提案是:我们如何消除狂犬病? 高福主任说,有人呼吁,怎么不把疫苗打给狗而打给人呢?这话是有道理的,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狂犬病消除靠的是什么?是把疫苗打给狗。规范犬只的管理,是防控消除狂犬病的关键,如果犬的狂犬病没得到控制,人的狂犬病就还会有。WHO提出2030年消除狂犬病的目标,最关键靠我们基层。基层社区责任到人,他们的狗是不是都打了疫苗,这应该是工作的重点。 2011年的数据:中国每年接种了1500万人份的狂犬病疫苗,约占全球总数的80%。而每年仍然有2000左右人被狂犬病杀死,仅次于印度每年2万人的死亡。 到了最近几年,我们的数据趋于好转,最近几年每年下降到300人左右死亡,算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数据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文件)。 

呼吁把疫苗打给狗的专家不仅仅是高福主任一个人,严家新教授也是其中之一。国际上早在20多年前就明确指出,中国在这方面犯了方向、路线错误(严家新教授原话)。 

对某一地区70%的犬进行持续和有效的免疫,就可以切断狂犬病的传播,达到消灭狂犬病的目标。解决狂犬病问题主要靠兽用疫苗而不是人用疫苗,靠的是农业部,而不是卫生部。中国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治标不治本(严家新教授原话)。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都未能完全实现给狗打疫苗的这个做法。但情况也在变好当中,起码目前城市地区已经几乎没有狂犬病了(恐狂症患者倒是非常多),每年新发的狂犬病病例几乎都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要管理犬只有一定难度,但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做得到。 

以上便是今天的主要内容。 狂犬病一大发病,死亡率100%(这个数据是主流观点),所以大家很恐惧狂犬病,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我们要承认这点。但是注射疫苗也是有讲究的,有策略的,有很多细节。由于大家对狂犬病、疫苗的误解,造成大量不必要的疫苗接种,也有人本应接种而不接种导致死亡。 包括很多医务人员在内(包括CDC人员)对这些知识观点都不全面,李医生本人也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认识,更别说普通人了。强烈建议大家关注严家新教授的公众号(独轮车上的博导),这个80岁的退休老人,真的做了很多工作,我也在他发布的论文、文章里学习了很多。 

本文完。 

参考文献(粗略): 

  1. 1.第九版《传染病学》

  2. 2.2016版本《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3. 3.WHO关于狂犬病的系列文件

  4. 4.严家新教授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 为了跟大家分享、交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狂症,观察法,保护期,教科书,知识,误解,暴露,病例,指南,动物,全程,文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