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方DRG/DIP讲座100期之20:DIP支付下医院“
秦永方DRG/DIP讲座100期之20:DIP支付下医院“精益学科能力分析”
秦永方: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顾问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指出,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医疗机构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伴随着全国各地DIP付费落地推行,倒逼医院DIP精益运营管理,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鉴于目前DIP推行中,出现医院管理者“紧张”和“焦虑”,医务人员“恐慌”和“迷茫”的现状,适逢笔者主编的《DRG/DIP病种(组)精益运营管理实操手册》协和出版社出版发行,结合笔者调研探索研究感悟,推出系列讲座100篇,与同道分享交流。面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对DIP分38期介绍。
之20:DIP支付下医院“精益学科能力分析”
通过熟悉和了解DIP目录形成,对医院病组进行精益分析,评价住院医疗服务能力,发现学科发展的不足,为学科建设提供决策参数。
1、DIP支付下医院“精益分组分析”
通过与国家DIP和地方DIP目录对比分析,就可以清楚区域医疗服务供给情况,了解本院及学科的优势和不足。
(1)本院DIP与国家DIP目录对比覆盖度分析
本院DIP数量与国家DIP目录数量对比,从覆盖广度分析可以看出,本院整体住院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在国内同行中的竞争优势,计算公式:
本院DIP与国家DIP目录对比覆盖度=本院DIP病组数量/国家DIP目录数量(核心组11553+综合组2499)×100%
通过与国家DIP目录对比分析,可以与国内同级别规模的医院比照,一般情况,覆盖度越高,表明接诊DIP病种范围广,住院医疗服务能力较强,反之,覆盖度越低,表明接诊DIP病种范围较窄,如果不是专科医院,表明住院医疗服务能力较弱。
(2)本院DIP与当地医保DIP目录覆盖度分析
本院DIP数量与本地DIP目录数量对比,从覆盖广度分析可以看出,本院整体住院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在区域内的竞争优势,计算公式:
本院DIP与本地DIP目录对比覆盖度=本院DIP病组数量/本地DIP目录数量(各地分组数多少而定)×100%
覆盖度越高,表明接诊DIP病种范围广,住院医疗服务能力较强,反之,覆盖度越低,表明接诊DIP病种范围较窄,如果不是专科医院,表明住院医疗服务能力较弱。
特别是分析本院在当地医院的竞争力,DIP覆盖度越高,相应来说学科齐全,就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DIP覆盖度可以与三级医院评审医疗服务能力指标对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26号)第二章 医疗服务能力与医院质量安全指标,医疗服务能力六大指标的前两项, (一)收治病种数量(ICD-10 四位亚目数量) (二)住院术种数量(ICD-9-CM-3 四位亚目数量),也就是评价医院住院医疗服务覆盖度。DIP数据来源使用符合“疾病诊断分类及代码(ICD-10医保V2.0版)”和“手术操作分类与编码(ICD-9-CM-3医保V2.0版)”,以“主要诊断”+“治疗方式”随机组合的方式生成DIP病种分组(使用医保版疾病诊断编码前4位和手术操作编码进行聚类)。两者之间计算方式虽然有差异,但都是反映一个道理,住院医疗服务的广度。
2、DIP覆盖度精益分析为学科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DIP覆盖度不仅仅从医院层面进行分析,还可以细化到科室及主诊组或医师进行精细化分析,分析原理基本一致,对标国家DIP及地方DIP目录,发现本学科应该诊治的病种,以及实际开展的病种,评价医疗服务能力的高低,发现学科建设差距。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936号)明确:临床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是三级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反映医院的整体能力水平和学术地位。基本标准为临床专科应当达到的基础能力要求,疑难重症诊治基本标准是指应当具备诊治以下疑难重症的医疗服务能力,关键技术基本标准应当具备开展以下关键技术的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是鼓励临床专科提升能力后达到的要求,是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方向指引,疑难重症诊治推荐标准是在应当诊治疑难重症疾病的基础上,可 以具有诊治以下疾病的服务能力,关键医疗技术推荐标准是在应当开展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可以 具有开展以下关键技术的服务能力。
DIP以“主要诊断”+“治疗方式”随机组合的方式生成DIP病种分组,通过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实现对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评价。
请关注下期:之21:DIP支付下医院“精益分值分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