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术中出血不到50毫升。
4月29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王育教授团队成功为妇科肿瘤患者岳女士完成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单孔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术后岳女士恢复良好。这下,她和家人悬在心里几个月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近期,岳女士连续几个月都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人变得虚弱而焦虑。3月初,她来到一妇婴做了宫腔镜检查。一周后,她接到医生电话,告知其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但此后,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她所住的小区封控了。这让她和家人更加惴惴不安:病情会被延误吗?妇科肿瘤手术还能顺利进行吗?她在线咨询医生:“现在我这个病,疫情期间能正常安排手术吗?”一妇婴医生耐心安慰道:“请放心。妇科肿瘤手术,一妇婴一刻都不会耽误。” 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的诊疗停不得——这是一妇婴团队的共识。为了以最快速度推进手术,在主诊医生王育的安排下,团队立即与岳女士建立了“互访通道”,医生时刻了解其所在楼栋、小区的防疫情况,以便及时对其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经过半个多月的等待,得知岳女士小区解封的消息后,一妇婴团队第一时间为其安排了核酸检测,并秉持“应收尽收”理念,让她住进了妇科缓冲病房。
术前讨论时,王育大胆提出,“要把单孔腹腔镜的最小损伤化,和达芬奇机器人的最高精准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举两得,既为患者手术除瘤,同时收到快速康复的成效。”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4月29日手术如期开始。手术中,机械臂在王育娴熟的操控下,相互配合,在狭小的手术区域内平稳精准、灵活自如地游走于血管、神经及临近组织之间。在近两小时的镜下操作中,通过3厘米的切口入路,王育凭借其微创技术的熟练度、对解剖位置的熟悉度以及对镜下分离技术的把控度,成功完成了挑战。患者术中出血不到50毫升,术后第一天已排气,能够下床走动。
“疫情期间,妇科肿瘤患者始终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和来院就诊的每个妇科肿瘤患者都建立了网络或电话联系通道,会第一时间统筹安排患者的住院及治疗,保证不让任何一位患者因疫情而影响了救治,时刻为女性提供关爱和健康护佑。” 王育介绍,妇科手术单孔微创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单孔微创在体验度、术后快速康复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都较传统微创有明显优势。不过,单孔微创技术因其极为狭小的操作空间,对术者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但作为在妇科肿瘤领域耕耘近30年的资深专家,王育认为这样的挑战值得。 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相对来讲较为肥胖,部分患者合并症多,开腹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均存在手术视野暴露不清、手术创面愈合不良、术后恢复慢的缺点。 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视野清晰,腕式操作可以覆盖传统器械无法到达的死角,因此具有极大的优势。 虽然对我们而言提高了手术难度,但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