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先进典型系列报道】马纪琳——守护心脏的“铅衣战士”

2022
05/01

+
分享
评论
定西市二院
A-
A+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马纪琳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工作者,“定西县骨干人才”、“定西市首届优秀青年” 、 “群众满意好医生”、 “安定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安定区劳动模范”、“安定区区级领军人才”、“安定区区管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是对马纪琳辛勤工作的最大褒奖和肯定。

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加强全院医德医风建设,逐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继续大力弘扬我院广大医护人员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医德医风的道德风尚,在全院营造争先创优、优质服务的浓厚氛围。

医院推出“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对医德医风先进科室和典型个人进行风采展示,引领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纯洁高尚的医德医风,共同营造我院良好的就医环境。

37191651276948270

马纪琳 心内科、介入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

1968年出生,1986年9月至1991年7月就读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

2014年8月成立导管室后,带领心内科团队单独开展了心血管多领域业务技术: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及 支架植入术;经皮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术(IABP)。临时性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独立开展了双螺旋双主动永久性起搏器电极植入。

常规心律失常二维射频消融手术外,定西市历史性首次开展了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术。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

选择性动静脉造影术,肺动脉造影术及肺栓塞导管置管溶栓术,经皮外周动静脉血管内置管及溶栓术,动脉切开经导管取栓术,外周动静脉支架植入术,下腔静脉内滤器植入术等。

专业特长:冠心病、心律失常药物及介入诊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其它常见病及危重病的诊治,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医道源远自古传,时珍华佗是前贤。华夏医学深博大,中西结合疗效显。纪琳谦和医精湛,杏林春暖满人间。救死扶伤献真情,废寝忘食苦也甜。起死回生危转安,德医双馨堪称赞。再造之恩永难忘有口皆碑遍陇原。” 病危患者古稀老叟——魏殿魁敬赠拙诗一首,岁在公元二00九年十月(古重阳节)。

这是十三年前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退休干部,77岁高龄的魏殿魁老人因扩张型心肌病在心内科住院期间,发作急性左心衰,生命垂危,经马纪琳带领科室人员积极抢救后,转危为安。魏老德艺双馨,是安定区的文化界名人,在2009年的那个重阳节老人发出了肺腑感言,提笔作诗赠与马主任。自此他们两人成了忘年交,经常年服药调理,魏老病情稳定,目前日常生活自理,身心依然健康。

1968年12月,马纪琳降生在通渭县榜罗镇毛店村一个农民家庭。毛店村、榜罗镇是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当地民风淳朴,群众觉悟很高。在这样一个红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自然耳濡目染,从小到大一直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好学生。1986年,马纪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1年毕业后分配到定西市二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至今。

勇担重任 探索创新

从进入医院开始,以病人为中心,以院为家,长年忙碌于科室一线、任劳任怨、努力工作。从2004年起,马纪琳进入医院中层领导岗位,担任市二院心内科主任,2014年7月兼任介入中心主任。

13711651276948447

以求实创新精神,探索新技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诊治,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心血管内科专业;参加卫生部主办的冠心病介入培训班,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学习冠心病介入诊疗;到兰大一院心内科导管室及外周介入科导管室学习。通过不断学习,马纪琳及其心内科团队具备了系统、全面、深入的技术水平。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院2014年成立了导管室(后更名介入中心),开展了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及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临时性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植入术,常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同时开展了外周血管造影及介入诊疗。

自介入中心成立,凭着不断的努力,心内科团队在心血管领域的技术水平一次次突破和发展,他们在心血管领域基本与省内教学医院保持一致,领先于省内地市级医院。

9871651276948622

马纪琳主任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培训会

患者的康复就是最大的幸福

以至诚至善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马纪琳常说,干上这一行才真正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的真正含义,虽然工作节奏快了,身子累了,但是能让患者早一点接受治疗,他们就多一分康复的希望。马纪琳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患者诊治,不放弃一线希望。

一年365天,马纪琳大多数时间都在科里,每天上班,他都忙着看病号、赶手术。除进修学习或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外,马纪琳长年工作于医院,以院为家,忙碌于科室一线。

2015年5月的一天,他意外膝关节受伤,疼痛难忍,同事们都劝他休息几天,可面对渴求救治的病人,他对自己狠了狠心,强忍着疼痛继续上班。

73971651276948758

26481651276948892

科室查房

01、2016年2月11日(大年初四)晚7点30分,一位男性患者马某某, 44周岁,由于突发性胸骨后疼痛3小时被紧急送入心内科,值班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命垂危,马纪琳紧急启动急诊手术所有程序。

造影结果示:右冠状动脉内血栓致管腔完全闭塞,术中于右冠状动脉内抽出大量血栓,右冠重度狭窄,行支架植入。经过2个小时的全力抢救,患者得以成功脱险,此时已是晚上10点了。次日凌晨3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一名79周岁男性患者,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危在旦夕,再次施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

又是120分钟的全力抢救,安全打通前降支并植入支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返回病房。此时时钟已是凌晨6点,他才松了一口气。

37061651276949049

2016年,患者痊愈后向科室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02、2016年3月22日中午,马纪琳吃完午饭正在午睡,他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定西某高校女学生胸痛,急诊检查疑是急性心肌梗死。马纪琳火速赶到医院,患者为一年轻女性,21岁,在校学生,1小时前站立看书时突发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出汗、气短。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心电图疑诊急性心肌梗死。

这么年轻,而且病情蹊跷,极为罕见,需马上急诊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但是,女学生家在千里之外的敦煌,家长听说在定西医院手术,不同意。马主任在对病人进行监护、吸氧,特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不停地与学校及患者家长电话联系解释,女孩病情凶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转院兰州将会延误手术最佳时机并带来更多风险。通过他不厌其烦地解说,家长终于同意手术了。

等到女孩的父母坐飞机赶到医院时,她已经手术结束,转危为安了,女孩的父母抱着心爱的女儿热泪盈眶,他的高超技术和果敢精神让家属非常感动,面对家属的感谢和酬劳,他婉言谢绝,仅是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03、2017年1月27日(大年三十日),45岁张姓男子,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收住,合并高血压3级,需急诊手术开通引起心梗的心脏闭塞血管。为了挽救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条中年人的生命,马纪琳和他的团队放弃休息,行急诊PCI术处理病变血管。次日早晨(大年初一),又亲自到病房查房,患者神志清醒,精神尚可,他才放心地回家了。

04、2020年11月26日,在家的罗奶奶突然发病,家属赶快将病人送到心内科二病区,马主任高度重视,快速启动绿色救治通道。可是,导管室大型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故障,维修配件正在等待中。时间就是生命,病人年龄高病情重,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和马虎。于是,马主任果断决定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帮助老人调节心率。

27日观察一天,疗效不明显,导管室“大C”配件还在派送中,病人必须尽快实施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日傍晚,马主任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本院设备修复不可预期等情况,为了不耽误老人病情,就与家属进行协商,最后一致同意转入市内别家医院。当晚手术未能顺利进行,病情逆反,罗老太太被送至ICU抢救。随后,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回家。

当晚10时许,马主任闻讯后赶至患者家中,老人的儿女们乱作一团,哭哭泣泣,准备罗奶奶的后事。马主任仔细查看了老人的病情,积极地实施了一系列救治措施,凌晨一点才离开患者家中。

28日早上7时许,天色微亮,马主任再次驱车来到患者家中,查看病情后,告诉患者家属一个好消息,二院“大C”已于昨夜修复,今日全天手术,午后可送老人再次入院,择期手术。可是,罗奶奶似乎还没有从昨夜的恐慌中摆脱出来,极力反对去医院。于是,马主任和颜悦色地与老人反复沟通、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

其实,罗老太太老两口是马主任多年的老病号,对马主任是信任的,基于一段信任的医患情,最后老人同意再次入院。

晚上七点多,罗老太太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静地推入导管室。时间在家属焦急的等待中缓缓流逝,两个小时后,导管室的门徐徐打开了,马主任拖着疲惫的身躯告诉家属,手术圆满成功!

当老人的儿女们看到导管室里的医务人员个个汗水浸透手术服时,紧紧拉住马主任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今天,他们可是连续做了8台手术呀!难道他们是铁人?等他脱下近30斤重的铅衣和铅围,他满头大汗双腿疲软,整个人一下瘫在了地上。“做手术时很有精神,做完手术想倒头就睡”马主任说。

97701651276949230

11月30日是老人的八十四岁生日,马主任知道后决定在CCU里给老人开一个特殊的生日会。他亲自为老人送上生日蛋糕,握住老人的手送上祝福:“您要遵从医嘱,保重身体,这个永久性起搏器要用15年,等您100岁回来,我们就给您庆祝大寿!”。

同时又对现场的医务人员及家属说 “过个生日热热闹闹,老人心情好了,更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家属眼中早已闪烁着晶莹的泪花,那场面感人至深。

18361651276949385

在病人眼里,马纪琳是一个谦和友善没有架子的好医生。20多年前,初识马主任,一次偶然的机会和他一起驱车去通渭老家,一路颠簸,3个多小时的车程才到通渭县榜罗镇毛店村,村庄很大,四周群山环绕,街道两边星罗棋布着几百户人家。汽车从街道通过,车窗外一双双热切、期盼的目光不停地同马纪琳打招呼。到了家里来不及洗把脸,他就被蜂拥而至的乡亲们叫去看病了。

此后数小时再也没有见到他的面,和马主任的父亲闲聊得知他每次回家都是这样。他家在街道的最末端,等到我们返回,很多乡亲们热情相送,场面感人至深,那年他还不到30岁,在老乡心目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马纪琳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工作者,“定西县骨干人才”、“定西市首届优秀青年” 、 “群众满意好医生”、 “安定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安定区劳动模范”、“安定区区级领军人才”、“安定区区管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是对马纪琳辛勤工作的最大褒奖和肯定。

35811651276949636

“一根导丝系着生死,越过黑暗的险滩,任射线侵袭,永远不说放弃……你伸出双手,紧握那一线生机,你一身铅衣让生命不再游离,透过厚厚的玻璃,清晰可见你晶莹的汗滴,无影灯下用生命守护生命……”

这是什么歌,这是一首赞扬介入大夫的颂歌!他们穿着厚重的铅衣,所以有人称他们为“铅衣人”;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治病救人”,所以大家又亲切地称他们为“铅衣战士”。经常穿着30多斤重的防护服,只要上台手术,就同时遭受X射线辐射,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帮助危重患者与死神赛跑,挽救一条又一条生命,造福一个又一个家庭。

这就是马纪琳的工作常态。他冒严寒、战酷暑、练站功,秉持着医者永不言弃的诺言,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节日与假日,常年奔波在救援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尚德精医”的院训,使市二院精神深入民心,为市二院的发展赢得了口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德医风,导管室,植入术,铅衣,心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