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后侧入路
后侧入路可以显露肩关节的后面和下面,虽然很少应用,但可以用于以下情况:
1.习惯性肩关节后脱位或半脱位修复术。
2.肩胛孟截骨术。
3.肿瘤活检或切除术。
4.肩关节后方隐窝游离体摘除术。
5.脓肿的引流术(该入路有利于卧床的患者在正常位置下行体位引流)。
6.治疗肩胛颈骨折,特别是伴有锁骨骨折(漂浮肩)者。
7.治疗肱骨近端后侧移位骨折。
患者体位
患者侧卧位于手术台,患肩向上。铺巾时需使患肢术中能自由活动(图1)。术者可站在患者后面,还要注意患者的耳不要在头下打折。
图1 肩关节后侧入路的患者体位。铺巾时需使患肢能自由活动。
体表标志与切口
# 体表标志
肩峰和肩胛冈形成一连续的弓形结构。肩胛冈斜跨于肩胛骨背侧上部的4/5,终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一个呈扁平、光滑的三角区带,体表易于扪及肩胛冈。
# 切口
沿肩胛冈的全长作一直线切口,向外侧延长至肩峰后角处(图2)。
图2 沿肩胛冈的全长作一直线切口,延长至肩峰后角处,可以将切口的内侧端弯向远端以扩大显露程度。
神经间平面
神经间平面位于小圆肌和冈下肌之间,前者由腋神经支配,后者由肩胛上神经支配(图3)。
图3 位于小圆肌(腋神经)与冈下肌(肩胛上神经)之间的神经间平面。
浅层显露
辨明三角肌在肩胛冈的起点,从起点处剥离该肌。三角肌和下方冈下肌之间的平面很难分辨出,主要因为在分辨这个平面时容易过于靠近骨,从而导致将冈下肌从肩胛骨上剥离下来。在切口的外侧,分辨此平面比较容易。一旦找到该平面,将三角肌牵向下,显露冈下肌,这样就不难拓展平面(图4)。注意此平面也是一个神经间平面,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冈下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图4 辨明三角肌的起点、肩胛冈及其起点的附着,沿肩胛冈由外向内剥离该肌。
深层显露
辨明冈下肌和小圆肌间的神经间平面,用手指做钝性分离拓展该平面。此平面很难分辨(图5)将冈下肌向上牵开,小圆肌向下牵开,即可显露关节孟和肩胛颈的后方(图6)。现在肩关节囊的后下角显露出来了。要探查关节,则在接近肩胛骨边缘处,纵行切开关节囊(图7、8)。
图5 辨明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的神经间平面。注意该平面很难辨明。
图6 向上牵开冈下肌,向下牵开小圆肌,显露肩关节囊后部。
图7 靠近关节孟切开关节囊。
图8 牵开关节囊,显露关节孟、肩胛颈及肱骨头。
危险
# 神经
腋神经在小圆肌下缘穿出四边孔,沿小圆肌下缘进行的分离可能损伤此神经,故辨明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的间隙很重要,并要将手术操作保持在该间隙内。
肩胛上神经从冈上窝进入冈下窝时,绕经肩胛冈的基底部,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在肩关节后侧入路中,不可过度地向内侧牵拉冈下肌,以避免造成肩胛上神经被挤压于坚硬的肩胛冈的外侧缘,导致神经麻痹(见图9)。
图9 冈下肌的外侧部和小圆肌已被切除,显示关节囊。旋肩胛动脉及肩胛上神经围绕肩胛冈的外侧缘弯向内下,腋神经从四边孔中穿出,分成很多支。内侧支支配小圆肌。可见桡神经经过三边孔,进入肱骨上部的桡神经沟。三边孔由上方的大圆肌下缘、内侧的肱三头肌长头和外侧的肱骨干组成。
# 血管
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伴行,在小圆肌的下缘通过四边孔,此动脉损伤后出血难以控制。分离时保持在正确的肌间平面内,可避免损伤此动脉(见图10)。
图10 从肩胛冈分离三角肌后部,显露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还有肱三头肌的外侧长头。四边孔的边界上方为小圆肌的下缘,外侧为肱骨外科颈,内侧为肱三头肌长头,前方为大圆肌的上缘。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穿过四边孔。
冈下肌起点:肩胛骨冈下窝的内侧3/4。止点:肱骨大结节中央面。作用:外旋肱骨。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
小圆肌起点:肩胛骨的腋侧缘。止点:肱骨大结节最下面。作用:外旋肱骨。神经支配:腋神经。
如何扩大切口
# 局部措施
为了更好地显露深层肌肉,在切口的外侧缘劈开三角肌。为了更好地显露肩关节的后方,在距肱骨大结节上肌止点1cm处剥离冈下肌,向内侧牵开该肌,注意不要损伤肩胛上神经,此神经紧靠肩胛冈下进入冈下肌的深面,这样的显露对于正确放置后方骨块很有必要(图11)。
图11 靠近肱骨大结节止点处切断冈下肌,并向内侧牵开以扩大显露肩关节。注意轻柔牵拉冈下肌,以防牵拉肩胛上神经,该神经在冈下肌的深面进入该肌。
# 延长措施
没必要延长切口,因为该切口唯一的作用是显露肩关节的后面。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