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疗质量|2019年度全国产科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分析

2022-04-26 21:10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

剖宫产率和初产妇剖宫产率。总的来看,2019年,我国剖宫产率为43.40%,与往年基本持平;初产妇剖宫产率为37.68%,较往年略微下降。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优质的产科医疗服务是保障妇幼健康的核心。 本研究基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ational Clinical Improvement System, NCIS),收集并分析2019年度全国产科专业医疗相关数据,旨在为产科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

2020年,NCIS抽样调查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0 324家医疗机构,其中有产科专业的医疗机构共4 985家。最终将4 730家医疗机构纳入分析。

结果

(1)产科服务人群特征。横向来看,2019年,分娩产妇中高龄产妇(≥35岁)占比为12.12%,其中高龄初产妇和高龄经产妇占比分别为17.54%和82.46%。纵向来看,2016年-2019年,高龄产妇占比分别为11.40%、13.57%、12.49%、12.12%,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2)剖宫产率和初产妇剖宫产率。总的来看,2019年,我国剖宫产率为43.40%,与往年基本持平;初产妇剖宫产率为37.68%,较往年略微下降。

从地区来看,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剖宫产率及初产妇剖宫产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黑龙江剖宫产率(60.71%)和初产妇剖宫产率(56.37%)均最高;西藏剖宫产率(12.31%)和初产妇剖宫产率(13.80%)均最低。

从医疗机构类别来看,2019年,剖宫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三级公立综合医院(47.20%)、民营医院(45.38%)、三级公立专科医院(42.39%)、二级公立专科医院(40.66%)和二级公立综合医院(40.02%);初产妇剖宫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三级公立综合医院(40.16%)、民营医院(39.59%)、二级公立专科医院(36.15%)、三级公立专科医院(36.09%)和二级公立综合医院(35.34%)。

(3)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2019年,我国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为28.73%,上海、辽宁和浙江使用率较高,分别为52.37%、46.71%和41.67%。2017年-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均有所提升。

(4)足月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发生率。2019年,我国足月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为0.77%,较2017年(1.33%)和2018年(0.88%)有所下降。从地区来看,足月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西藏、新疆、青海发生率居前3。

(5)≥28周死胎发生率。2019年,我国28周死胎发生率为0.36%,略低于2018年(0.37%)。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28周死胎发生率低于西部地区,西藏、新疆和青海3省(自治区)发生率较高。

(6)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总体来看,2019年我国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92%,较2017年(0.81%)呈上升趋势,较2018年(0.93%)略有下降。从地区来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较大,其中:云南发生率最高,为1.88%;北京发生率为1.45%,仅次于云南。

建议

产科服务人群特征变化带来了挑战,各医疗机构应提高重视程度,结合产科质控指标数据,识别管理薄弱环节,完善高龄产妇救治体系。医疗机构在剖宫产质量管理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仍是产科持续改进过程质量的关键点。医疗机构应重视产科结果质量。针对阴道分娩造成的严重产后出血,建议医疗机构充分落实产房分娩安全核查制度,早预警、早处理,并对助产技术进行改良,对急救团队加强培训;针对剖宫产导致的严重产后出血,医疗机构应提高术前高危因素评估能力,落实术前讨论制度,改良止血技术,加强技术培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疗,产科,公立,医院,剖宫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