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营养】喝太多「零糖饮料」可致癌,不仅要减糖,还要减代糖~

2022
04/25

+
分享
评论
临床营养网
A-
A+

为降低患癌风险,我们不仅需要不吃/不喝含有添加糖的食品/饮料,还要减少人造甜味剂的摄入。

作者:刘遂谦

12131650848500205

工作于:北京和睦家医院康复医学科,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澳洲DAA认证执业营养师,《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擅长:婴幼儿及儿童喂养、饮食教育及营养发育指导,孕产妇营养指导及健康管理,急慢性疾病及肥胖营养治疗,以及肠外內营养支持。

参与第35版《马丁代尔大药典》、《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手册》、《Krause营养治疗学》中重要章节的译校编审等。多家媒体营养专栏签约专家顾问,并担任过数本母婴类图书主编。

文章来源:遂谦的营养小屋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甜和咸,是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两大“味觉高手”。尤其是甜味,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满头白发的老人,几乎无人能够抗拒它的诱惑。让人上瘾,是自带天然糖的食物和含糖食品可以长期掌控大脑司令部的“铁血手腕”。从一颗糖到一包糖,从一杯奶茶到数杯奶茶,量级的激增,也就是个把星期最多个把月的事儿。搞定人类大脑,让它长长久久地依赖、甚至离不开自己——这对于甜味来说,易如反掌!

24621650848500437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甜,绝对是PUA高手!

可是,大家都知道吃糖会胖啊!肿么办?“幸好有了无糖食品/饮料!有糖可乐催人肥,那我就换无糖版,吨吨吨吨,喝上十箱我也不怕!”——这,恐怕是很多小伙伴心里的幸福对策。既能满足口欲又无需担忧热量,一举两得,我最快乐且我最瘦!

不过,今天这篇,恐怕会让酷爱「零糖」的小伙伴们丧到绝望。

除了提前为阅读导致的不适说声“抱歉哦,别恨我~”,还想请你们备好纸巾……

39991650848500623

近期,发表在Plos Medicine期刊上的来自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营养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室(EREB)的Charlotte Debras团队的一项纳入102865名成年人的队列研究给人们敲了一记大大的????:

大量摄入非营养性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

  • 乳腺癌风险升高22%显著相关;

  • 所有以肥胖为诱因的癌症如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的患病风险升高15%显著相关。

27651650848500732

在具体了解相关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非营养性甜味剂。

非营养性甜味剂,简称NNS(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代糖、零卡糖)。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热量,或者因甜度超高用量极少,因此热量可以忽略不计。成员包括: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甜菊糖苷和罗汉果苷等。

NNS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尤其是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算得上是这个圈里的三大巨头,也是资格非常古早的“老同志“们。如果大家细心研究加工食品的配料表,会发现,很多食品中都有它们的影子,哪怕是含有添加糖的食品。毕竟,降低成本、改善口感、降低含糖量等策略,但凡我们能够想得到的,食品加工企业是不可能放过的。

无糖食品/饮料,更是NNS的主战场。

如同所有一夜爆红的人事物,NNS入行一段时间后,被营养界发现了短板甚至弊端: 它们虽然不会产生热量,却并不能带来天然糖给人体的满足感,甚至还会提高大脑对甜味剂的偏好临界值(或者说是阈值)、降低人体对甜味的敏感度。所以,NNS并不能降低我们对甜味的喜爱与痴迷,相反,反而会刺激我们的食欲,让我们吃得更多,更容易发胖。 这在旧文   0热量的“零糖”可能正在悄悄帮你变胖……   提及的研究中已经被证实(NNS的成员之一三氯蔗糖会帮我们长胖)。

2019年,应世界卫生组织WHO需求,学者们对涉及非添加糖类甜味剂(包括NNS和上一期推文中提到的糖醇类等)的13941项研究进行了筛选、比较、分析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非添加糖类甜味剂并不能圆诸位“狂吃甜也能不长胖”的美梦……具体,大家可以点击旧文了解: 零/低热量代糖真的是你吃甜不发胖的黑武器吗? 。

而今天这篇研究,给之前的 「甜味剂的健康意义可能只是个泡沫」 结论上加了好几个惊叹号!毕竟,不能阻止长胖已经很让人失望,如果还会致癌,那简直就是人间绝望!

86661650848500795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研究背景  (不感  兴趣  的可略过)

研究者:  来自法国巴黎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的研究人员;

数据来源:  法国大型营养健康研究French NutriNet-Santé study数据;

研究对象:  102865 名参与者,平均年龄42.2岁,78.5%为女性;

随访年限:  7年多;

信息收集:  参与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活动、吸烟状态、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家族史、24小时内饮食信息回顾等;

评估内容:  参与者能量、酒精、钠、膳食纤维、添加糖、NNS的总摄入量、不同类型人造甜味剂的摄入量等。

????

▍研究发现

  • 在这10万参与者中,36.92%的人摄入了NNS,摄入量较高和较低的各占50%;

  • 人们最常选择的代糖是阿斯巴甜,占代糖摄入总量的58%,安赛蜜占29%,三氯蔗糖占10%;

  • 代糖的主要来源是无糖/代糖饮料,占53%。其次是零食、饼干、蛋糕、燕麦片等,以及酸奶或奶酪,分别占代糖摄入总量的29%和8%;

  • 在平均7年多的随访期内,新发癌症共3358例,其中包括982例乳腺癌、403例前列腺癌和2023例肥胖相关癌症(如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

  • 代糖摄入量较高的人,大多是女性、年轻人、身体活动少的人,他们患糖尿病的几率更高,且他们的钠盐摄入量也更高。

????

▍NNS与各种癌症的关系

与不吃代糖的人相比:

  • 代糖总摄入量高的人,以及阿斯巴甜或安赛蜜摄入多的人,整体的癌症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3%、15%和13%;

  • 代糖摄入量高的人(无论吃的是哪种),都更容易发胖,且肥胖相关癌症风险会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而增高。

女性中:

代糖总摄入量高的,以及阿斯巴甜或安赛蜜摄入多的,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6%、22%和17%。

男性中:

代糖总摄入量高的,以及阿斯巴甜或安赛蜜摄入多的,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26%、28%和18%。

以上结果是不是很惊人?经常吃阿斯巴甜代糖食品/喝阿斯巴甜小甜水的你,此刻有没有觉得体内某处一紧……

48051650848500871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小伙伴举手发问:既然非营养性代糖如此不安心,那,是不是应该回归添加糖呢?蔗糖也罢果糖也好,好歹是提取自天然食物,是不是比人工甜味剂还是要安全几分呢?

这个问题太棒了!

人家研究团队已经替我们想到了!他们专门对代糖和添加糖做了一组对比,非常细致周全。将零代糖/低添加糖、低代糖/低添加糖、低代糖/高添加糖、高代糖/低添加糖、高代糖/高添加糖、零代糖/高添加糖的数据分别做了两两比较分析。结果令人很心碎:

不论代糖还是添加糖,都会增加癌症、肥胖、以及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摄入量与癌症的风险程度都呈正相关——摄入越多,癌症风险越高。且代糖与添加糖在“促癌”方面的贡献度,并无太大差异。 换句话说,无论摄入哪一类,都增加差不多程度的以上风险。

至于代糖是如何祸害人类健康的,研究人员分析,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比如代糖可能引发超重或肥胖、导致代谢紊乱,促进炎症、血管生成和DNA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改变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等。当然,这些都有待更多的研究来探索。

唉,还能不能愉快地享受甜蜜的幸福了?就连屋主本人,都萌生出社畜人间不易、唯一快乐被剥夺的emo……太南了!

▍小结:

  • 非营养性人造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与癌症及肥胖风险之间存在关联(虽然还没有验证确凿的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人造甜味剂并不是糖的健康、安全替代品。

  • 为降低患癌风险,我们不仅需要不吃/不喝含有添加糖的食品/饮料,还要减少人造甜味剂的摄入。

74151650848500990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后记:

欢愉感固然重要,健康也不容忽视。过量吃糖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已经被各种高质量研究广泛证实:不仅会让大家变圆(月半),还会增加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糖尿病、骨关节炎等等。这些知识,相信经常读科普文的读者们都不陌生。

伴随着各大官方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国疾控中心、各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专业团体的不懈努力宣传,大众对于添加糖的认知已经较以前有了比较大的转变。一部分明星网红甚至掀起了「抗糖」风尚。而怕胖、对自己形象有要求的朋友们,正在一股脑地冲向「零糖」市场:零卡饮料、零添加糖食品、甚至零糖糖果,雨后春笋般涌现。近两年,光是各大老牌饮料公司推出的零卡饮料,就已经数不胜数,再加上新品牌的大量入驻。貌似饮品市场正在形成两极化的“掰头”场面:一端是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奶茶类,另一端是含有大量代糖的零糖饮料类。

饮料以外的货架上,从糕点到乳制品,到各种加工小食品,都在开辟自己的“零添加糖”品类。 中国人,正在迈入「零糖」时代。

对于新兴事物,我们应该积极尝鲜,还是保守观望呢?我个人的态度向来是:静静观望,不阻挠尝试,但也决不大肆鼓励。原因很简单:但凡新兴事物,都需要时间来检验其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举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当年振奋了加工食品界,以为既能高度模拟天然动物脂肪的口感,又能规避对人体伤害的反式脂肪酸——经历了20年的广泛实践和数据收集,发现当初被认为可以健康美味兼得的顶流,实则是应当被打入大牢的“渣脂”。

而今天这篇关于阿斯巴甜、甜蜜素和三氯蔗糖的故事,给我们敲了一记类似的警钟。虽说既往关于NNS早就有各种警告,但致癌性方面,本篇可谓是最响亮的一记,也是绝对无法忽视的!

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故事发生。真心想养生的朋友们,请记住:

天然食物可以提供的营养是复杂而“聪明”的,人体也是复杂而聪明的。能天然就天然,实在天然不了就少量适可而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文末爱心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游离糖(即我们常说的添加糖,如蔗糖、果糖、麦芽糖等)每日摄入量上限为全天总能能量摄入的10%以下(如果按2000大卡热量摄入则大概是50克),且最好能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相当于6茶匙)。

—— 全文终 ——

喜欢就转发

(文中用图部分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Charlotte Debras, et al.,(2022).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icine, DOI: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3950.

https://www.fda.gov/downloads/food/ingredientspackaginglabeling/foodadditivesingredients/ucm404332.pdf

FDA Statement on European Aspartame Study,https://www.fda.gov/food/ingredientspackaginglabeling/foodadditivesingredients/ucm208580.htm

Yunker A G, Alves J M, Luo S, et al. Obesity and Sex-Related Associations With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ucralose vs Sucrose on Appetite and Reward Processing: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J]. JAMA Network Open, 2021, 4(9): e2126313-e2126313.

Mark A. Pereira,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Sweetened Beverages in Relation to Obesity Risk,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Adv. Nutr. 5: 797–808 

Fowler SPG,Low-calorie sweetener use and energy balance: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animals, and large-scale prospective studies in humans.,Physiol Behav. 2016 Oct 1;164(Pt B):517-523.

Sharon P. G. Fowler, MPH, et al., Diet Soda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Increases in Waist Circumference in a Biethnic Cohort of Older Adults: The San Antonio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JAGS APRIL 2015–VOL . 63, NO. 4.

L.Cooke, Fildes, The impact of flavour exposure in utero and during milk feeding on food acceptance at weaning and beyond,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Appetite Volume 57, Issue 3, December 2011, Pages 808-811

Mark A. Pereira, Author Notes,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Sweetened Beverages in Relation to Obesity Risk, Advances in Nutrition, Volume 5, Issue 6, 1 November 2014, Pages 797–808

Nettleton JA, Lutsey PL, Diet soda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 Diabetes Care. 2009 Apr;32(4):688-94. 

Gardener H, Rundek T, Diet soft drink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vascular events in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 J Gen Intern Med. 2012 Sep;27(9):1120-6. 

Julie Lin and Gary C. Curhan, Associations of Sugar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Soda with Albuminuria and Kidney Function Decline in Women,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1Jan;6(1):160-6.

Matthew P. Pase, Jayandra J. Himali, Sugar-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the Risks of Incident Stroke and Dementia-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troke. 2017;48:1139-1146.

Jotham Suez, Tal Korem,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Nature volume 514, pages 181–186 (09 October 2014).

Jin Hong Park, Gil B., Sucralose Suppresses Food Intake, DOI: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17.02.011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Artificial Sweeteners), http://www.heart.org/HEARTORG/HealthyLiving/HealthyEating/Nutrition/Non-Nutritive-Sweeteners-Artificial-Sweeteners_UCM_305880_Article.jsp#.WsHhZKEYxCA

http://www.efsa.europa.eu/en/topics/topic/aspartame

《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149782/9789241549028_eng.pdf;jsessionid=0093107B88CD06C6B25D977CBA475F2A?sequence=1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减少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sugar-guideline/zh/

世卫组织敦促全球采取行动遏制含糖饮料的消费和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6/curtail-sugary-drinks/zh/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代糖,研究,营养,添加,甜味剂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