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最新一批老年新冠患者出院!上海公卫中心如何发力危重症救治?

2022-04-24 20:26   长三角健康

“平”时可用于常规诊疗工作,“战”时能迅速响应。

4月20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公布出院患者消息:7名80岁以上老人新冠治愈出院,年龄最大者89岁。本轮疫情以来,中心收治的新冠患者中不乏90岁以上高龄老人,甚至个别百岁老人也实现了新冠治愈。众所周知,新冠病毒对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威胁远远大于年轻人,且越高龄威胁越大!一旦感染引起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远远高于年轻人和儿童。作为上海市第一家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上海公卫中心是如何实现高龄老人治愈的?

除此之外,中心还收治了大量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孕产妇、血透等高危因素患者,他们的救治流程又是怎样的?

早干预,防重症

“上海有落地国际航班最多的空港,输入病例的救治任务非常艰巨,公卫中心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范小红说道。

作为上海战疫的“主战场”,今年3月上海疫情爆发以来,公卫中心新冠在院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在院病人数最高峰一度达到2300余人。为全力做好集中收治任务,院方不断挖掘自身潜力,通过不断改造、优化临床布局,整个金山院区所有医疗区域均纳入闭环管理,用于新冠患者收治。

在公卫中心,得益于“早干预、防重症”这个环节,重症患者的比例得到了大大降低。

结合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公卫中心的一线医生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早期更容易引发呼吸道症状。因此在收治病人以后,医生会尽早对有鼻塞、咽痛、咳嗽、低热等呼吸道症状的新冠患者进行干预,令其减轻症状,抑制病毒复制,以便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另外,这次疫情大规模来袭,做好重症患者的救治预案,非常重要。早在3月初,公卫中心果断抽调全院各科室精锐力量,组建重症团队,充实抗疫一线救治力量。据悉,公卫中心的救治团队不仅有长期进舱抗疫经验,且都参与过2020年上海抗疫初期的重症、危重症救治,临床经验丰富。

当前,公卫中心党委副书记、呼吸与重症医学主任医师李锋率领着一支110人的公卫中心重症救治团队承担一个病区的重症救治任务。

整个3月期间,公卫中心依靠自身重症团队,密切关注各类高危因素患者,提前预警,在保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增强机体免疫、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措施,及时成功阻止了一大批患者的疾病重症化趋势。这也是迄今为止,上海纵然有超十万的感染者,但重症病患很少的原因之一。

“一人一方案”,全力救治每位患者

4月以来,随着重症患者的增加,在上海市卫健委和申康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市六、市一、市九、肺科、胸科5家兄弟医院也派出重症团队整建制入驻公卫中心闭环救治重症患者。

在救治当中,许多病人除了新冠阳性以外,更多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基础性疾病,对于这些不同疾病状况患者的救治管理上,公卫中心是如何发力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类患者,公卫中心严格落实分类、分层、分区收治策略。其中,A区病房组团负责收治重症及严重基础疾病患者,C区收治高龄、高风险因素患者,外科大楼收治孕产妇、外科手术患者,门急诊楼收治儿童患者及其家属,B区承担血透等其他患者。此举不仅方便统一管理,更为集中专家团队和各类医疗资源提供了空间的优势。

“一人一方案”,同时组织多学科协作,救治重症患者,这是行之有效的模式。

在临床救治中,公卫中心与支援医院重症团队,就是按照一人一方案原则,动态调整救治力量,同时开展多学科专家会诊,针对重型患者伴随严重基础性疾病的特点,在积极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抗病毒、抗感染、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中医中药也全程参与救治,尤其注重中医药在对重症或危重症患者中跟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全力救治每位患者。

“我们也做好重症救治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措施、物质的到位,进闭环的人员又形成了我们医、护、技、感控全系列的梯队人员的储备,这是我们对进入隔离病房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健康管理的有关的情况。所有进入闭环管理的人员,必须要完成‘3+1’,包括核酸、血常和CT,以及后来规定新增的抗体(抗原)检测,”范小红如是说。

院感防控,重中之重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明显高于早期毒株,医护的个人防护必须加强,不能完全用以往的防护经验来对待奥密克戎,需更加重视院感防护。

公卫中心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应对应急处置能力,较早的启用了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对高风险区域进行严密管控。


(范小红学术报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筑牢医疗安全屏障”PPT截图)

对病区内病人活动的病房区域、医务人员穿戴隔离服的脱卸区做到全区域的语音视频监管,监控连接到感控科的办公室,可以直接观察到污染区域的情况。

除此之外,公卫中心作为传统的标准传染病医院,在建院之初,就将院感防控工作作为疫情防控当中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并设置了得天独厚的三区两通道的工作区域,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划分收治区域。

(备注:此图红色区域为隔离区,白色区域是病房,蓝色是清洁区,黄色箭头是工作人员工作通道,红色箭头是患者通道)

(范小红学术报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筑牢医疗安全屏障”PPT截图)

隔离区是患者活动和进病房的区域。工作通道与每间病房都有传递窗和观察窗,工作人员在二级防护的情况下,通过观察窗来进行巡视两侧的病房,极大减少与患者非必要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院感的风险。

潜在污染区域是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但是这个区域不需要进行二级的防护,因此可以减少相应的人员配置。目前每医生可以管到30~40个病人,每个护士负责的病人要达到9~10个。

(范小红学术报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筑牢医疗安全屏障”PPT截图)

对于闭环内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医生护士、一级人员还是工勤人员乃至安保人员,每天一次单人单检的核酸检测。

同时,全面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人员清点和责任人制度,并且运用信息系统完成在职人员的底线和第三方的统计报表。

范小红也提到目前各类工作人员梯度安排进入工作,且隔离病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实行“4+2+1”轮岗工作制(4周:在隔离病房里头工作;2周:完成工作以后,单人单间两周医学观察;1周:居家休息观察)。

目前公卫中心外科楼和门急诊都已经启用收治新冠肺炎病例,这些病房形成相应的组团,以每一个组团为单位派驻一名感控专员形成“楼长”,同时还有一名医疗组长,展开对闭环内人员培训、督导目标采样和健康管理等工作。“这是我们非常有特色的是组团制和‘楼长’负责制,”范小红这样说。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攻坚克难

任何一个机构的运行,都离不开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抗疫两年,上海公卫临床中心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为临床救治保驾护航。

中心主要做了四方面举措:一是共建立22项规章制度,来对所有院区医护人员的同质化管理;二是建立应急病房质控体系,由楼长和医疗组长负责病房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应急病房内医疗质量与安全;三是建立相关诊疗和院感流程,以此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据悉目前共建立流程20项,有效实现了医务人员0感染;四是强化对关键环节的督查与培训,迄今为止共督导86次,培训26次,牵头开展各类沟通会50余次。

除了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 在医疗设备的保障上也持续发力。在设施配备上,无论是重症所需的氧气供应储备上,还是有关诊断设备、急危重症抢救的大型仪器设备方面,都将逐渐配齐配足。此外,公卫中心还配备了方舱CT和车载CT,以应对突发传染病暴发事件。

(范小红学术报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筑牢医疗安全屏障”PPT截图)

四月份以来,市公卫中心经多方协调和筹措,紧急添置了10张调节体温的升降温毯、20台营养泵、10台CRRT、13台有创呼吸机、35台高流量吸氧机、3台血气分析仪,为临床救治提供全力支持。

多学科协作诊疗是此次新冠肺炎诊治成功的上海经验之一,而加强重症医学、五官科、精神科、内分泌科、呼吸治疗师等人员储备及学科建设,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也是未来科学抗疫的重点,这亦是公卫中心的建设重点。

当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异常的严峻复杂,应对新发的传染病,公卫中心虽是一个传统的传染病医院,却采取了“平战结合”的模式,战时能迅速响应,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有效开展疫情防控与危重症的临床救治。

范小红感慨到:有一种悲壮,叫做公卫中心的奉献;有一种速度,叫做公卫中心的拼搏!金山院区总部到目前为止,所有的住院楼和门急诊,目前都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病例。众志成城,未来终可期!

参考资料:新冠定点及方舱医院规范管理专题培训;文汇报;解放日报。

作者:孙国红 刘雪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区域,收治,中心,救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