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 | 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2022
04/24

+
分享
评论
玖玖骨科
A-
A+

对于肘前擦伤、过度肿胀、骨筋膜室压力高、皮肤皱缩或手部灌注不良,应紧急进行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在儿童患者中较为常见,大多数移位骨折需要手术复位和克氏针固定。本文主要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技术要点来帮助大家了解和掌握这种常见骨折。

适应证

肱骨远端髁上骨折移位明显和成角畸形。

移位很小或无移位的骨折伴内侧撞击(肘内翻风险)。

移位很小或无移位的骨折伴内侧撞击,但是合并有其他损伤的(例如: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复合骨折或软组织缺损)。

禁忌证

出现上肢远端的缺血现象,开放探查表明如果复位不能恢复灌注。

术前准备

体格检查内容包括:

  • ⑴皮肤完整性和瘀斑评测;

  • ⑵肌肉中骨折碎片的撞击皱褶征评估;

  • ⑶远端脉冲[触诊和(或多普勒]和灌注分析;

  • ⑷远端神经功能评估;

  • ⑸评估是否有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证据。

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如有必要可行健侧肘关节X线检查。

悬吊和固定患肢(避免肘关节过度屈曲)。

对于肘前擦伤、过度肿胀、骨筋膜室压力高、皮肤皱缩或手部灌注不良,应紧急进行治疗。

如计划进行非紧急治疗,密切观察,需反复检查远端肢体运动、感觉和血管状态。

大多数骨折适于从外侧置入骨针,无须从内侧置入骨针。

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一侧置入骨针的稳定性与交叉置入骨针相似。

体位和麻醉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同侧肩置于手术桌边使用固定带并考虑缠绕患者头部。

患者的手臂置于C臂上,以C臂台面作为手术平台。肘关节正好位于C臂台面中。

对于不稳定骨折,可以在延展性臂板上伸展手臂进行手术。旋转透视机以获得正位和侧位片,避免旋转手臂时造成复位的丢失。

术中最好采用全麻。麻醉师应了解术中牵引复位时可能对上肢施加一定的牵引力。

手术技巧

让患者处于适当体位。消毒腋窝到手指的皮肤,勿用上肢止血带。如需要切开复位,可使用无菌止血带。

将受伤的手臂悬吊于倒置C臂上,另一种方法是放置于放射科臂板上。

尝试复位前记录远端神经血管检查结果。

骨折复位:

  • 第一步为将肘关节屈曲15°行纵向牵引,这样可以防止复位过程中骨折端切割血管神经,同时可以恢复肢体的长度。

    如果骨折近端碎片已穿透肱肌(屈肌征),则使用 milking操作将骨头从肌肉中分离出来。

  • 第二步是纠正内侧或外侧移位。

  • 第三步是在将骨折断端复位之前先纠正旋转移位。通常需要将远端骨折端外旋。

  • 最后,在尺骨鹰嘴上轻轻向前压,通过屈曲肘关节来纠正伸展。

    确认AP( Baumann's角>10°)、斜位(内侧柱和外侧柱完好)和侧位(肱骨前线与小头相交)复位是否充分。

11441650799854868  

A:肱骨远端骨折---正位像,第一步为纵向牵引为将远端骨折块过牵。

B:肱骨远端骨折---侧位像,屈曲肘关节,向前轻轻按压尺骨鹰嘴,纠正伸展

外侧克氏针

肘关节过屈后,经皮将针(通常为0.062cm克氏针)插入软骨,检查正位和侧位片以确定进针点是否满意。

将克氏针从远端穿入外髁,克氏针向内侧近端斜行进针。

目标是在骨折部位保持最大针距,以便与内侧和外侧柱接合。

将克氏针穿过远端骨折块再通过骨折线,然后直达近端的对侧骨皮质。

95821650799855269  

A:外侧针的穿入---侧位像,患者肘部屈曲,将针抵在肱骨外侧髁的远端,向内向近端倾斜进针。

B:外侧针的穿入---正位像(肘部屈曲),针穿过远端骨折块及骨折线到近端骨的对侧皮质

确保在近端和远端片段中都穿入足够的骨质。

Gartland-Ⅱ型(后皮质完整呈角状)骨折用2根克氏针,Gartland-Ⅲ型(完全移位)骨折用3根克氏针。

克氏针可以平行放置或发散放置。

内侧克氏针

大部分骨折仅用外侧克氏针即可获得充分稳定。

如果出现斜行骨折或内侧粉碎性骨折可能需要使用内侧克氏针。

首先放置外侧克氏针,在放置内侧克氏针前将肘关节伸展至45°以减少尺神损伤的风险。

触诊并保护尺神经。如果有严重的肿胀骨折在内侧髁远端做1个4mm真皮切口直接分离到骨面。

在蚊氏钳的两臂之间将克氏针插入骨面。

83631650799855725  

▲ 内侧针的穿入--正位像,如果需要使用内侧针,保持肘关节伸直位插入。在内侧髁的远端皮肤上做一小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至骨,针沿血管钳抵至远端骨面。

将克氏针穿过骨折部位至对侧皮质,确保克氏针不交叉于骨折部位水平。

最后再一次检查复位、固定情况和血管功能。

将克氏针尾端折弯,注意不要将克氏针抽出对侧皮质,贴近皮肤将克氏针尾剪断,并用无菌纱布包扎。

建议和要点

术前仔细地评估神经血管功能最为重要。尤其要注意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和前侧骨间神经分支的功能。

如果闭合复位后出现血管功能检查恶化,暂停复位与切开探查复位。

如果需要在肘关节内侧钻入骨针,肘关节应一直处于伸直位以保护尺神经。如果肿胀掩盖了骨性标志,可以考虑做一皮肤切口并钝性分离直骨面。

确保克氏针钻入骨折断端的距离要尽量长。

陷阱和误区

骨折复位时避免损伤血管。

在穿克氏针时避开尺神经。

避免克氏针不穿过对侧皮质。

避免克氏针交叉在骨折线上。外侧置入克氏针应穿过皮肤外侧,交叉克氏针应穿过骨折线的近端。

术后护理

石膏或夹板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或稍小。

术后12~48小时,患肢抬高,肘关节高于心脏,手高于肘关节。术后应频繁检查神经血管功能,要注意血管神经功能的变化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展。

如果有尺神经症状,应将内侧针拔除并伸直肘关节。

术后3~4周拔除克氏针。


来源:医贰叁云课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骨折,远端,复位,肘关节,内侧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