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损伤是他汀类药物使用中十分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所有他汀类药物都有发生肝损伤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使用十分广泛的药物,不仅用于高脂血症的降血脂治疗,同时也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能够起着调节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但在临床上,不少患者在使用他听药物的过程中出现了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药物性肝炎。
那么,当出现肝功能损伤时,他汀类药物还能继续使用吗?又该注意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相关知识。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功效?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基酶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达到调节血脂的功效,特别是能够减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进而可以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抗炎、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因而目前广泛用于高胆固醇血脂、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以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二级预防中。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为什么会引起肝脏损伤?
肝脏损伤是他汀类药物使用中十分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所有他汀类药物都有发生肝损伤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基础疾病、合并用药、药物剂量、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妊娠等环境因素。
他汀类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该类药物引起肝细胞膜结构改变而致肝酶的渗漏有关,也可能与肝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下降继发性药物效应、合并脂肪肝,同时使用可能致肝酶升高药物、大量饮酒等有关。
转氨酶(ALT、AST)升高是他汀类药物肝损伤的最常见异常,绝大部分转氨酶升高都是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的轻度升高,严重肝损害较少见。
转氨酶升高了该怎么办?
他汀类药物使用后出现转氨酶升高,建议按照以下情况进行处置:
1、转氨酶升高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单纯转氨酶升高的无症状患者:可继续原剂量的使用,一般不需要调整剂量或停用。
2、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应考虑减量或停药,同时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3、转氨酶升高同时伴有肝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或凝血时间延长:应考虑停用。
我们该如何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为了减少他汀类药物肝损伤的发生,建议大家在使用前后应注意: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用药剂量,尽量避免和乙酰氨基酚、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非诺贝特等药物合用。
2、使用前需检查转氨酶,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应避免使用。
3、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者。
4、他汀类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肝功能,若无异常,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1次。
5、他汀类药物一般建议睡前服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饮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