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也能安“起搏器”?脊髓损伤患者真的很需要!
告别导尿管
告别尿路感染
植入式骶前神经根刺激系统
助力脊髓损伤患者重建膀胱功能
长期卧床 年轻小伙遭遇排尿烦扰
众所周知,脊柱损伤患者长年饱受膀胱功能障碍之苦,有的失禁,有的排不出、排不净,有的失禁与潴留交替…… 这不仅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会影响肾功能,危及生命安全。近期,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徐瑞生成功为一位长期卧床患者安装了“膀胱起搏器”,有效解决患者自主排尿的问题。
2年前,年仅23岁的小陈(化名)在工作中不幸被机器绞伤致胸3、4椎体爆裂性骨折伴脊髓完全性损伤,减压手术后脊髓损伤没有改善,从此长期卧床,至今大小便仍不能自解,且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和因排尿排便不通畅导致的头痛、出汗及恶性高血压现象。
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家里人一直积极寻求治疗,经多方咨询,了解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徐瑞生主任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恢复自主排尿。徐主任接诊后,经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诊查后判断该患者符合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技术(SDAF-SARS)的手术指征,可以通过这一手术恢复控制性排尿功能。“天天看着他躺在床上小便不能自理,挂着导尿袋,作为父母真的很心疼,现在终于盼来了好消息”。此时的小陈父母按捺不住惊喜。
自主排尿 膀胱“起搏器”助力解决
手术当日,徐主任带领团队行骶神经前根后根切断术,术中测试膀胱功能,膀胱容量较术前明显增加,SDAF扩大膀胱容量获得成果,同时在骶神经前根上安装“起搏器”电极后进行测试,显示膀胱收缩达到排尿所需压力,手术效果满意。
术后1周在徐主任的指导下予拔除导尿管尝试使用电刺激排尿,当看到近100ml的尿液自行排出时,患者及家属都乐开了花,整整两年来,终于可以自己排尿了,小陈的母亲高兴地鼓起了掌,眼角不禁泛起泪花。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大家顿时信心满满,个体化地调整电刺激参数后膀胱收缩更加有力,排尿速度和量都逐步增加。经过两天的训练,小陈就可以自己使用这套电刺激器来排尿了,一次性排尿量达到250-300ml。在全体骨科医护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终于看见了希望的曙光,卧床2年的小陈拿着像遥控器一样的骶神经刺激器,往肚子上一放,尿液马上就出来了,并且可以让膀胱完全排空,这使得他兴奋不已。“我虽然站不起来,但我非常想能恢复自主排尿,现在徐主任让我告别了导尿管,我也不再那么自卑了”。
据了解,骶神经电刺激排尿技术的手术难度堪称骨科手术的“哥德巴赫”,该手术不仅要将比头发丝还细的马尾神经一根根分开并按上电极,还要为不同的神经根量体裁衣,精准设置好电刺激的参数和程序,这样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电刺激后膀胱和尿道能够协调工作而快速排空尿液。
创新突破 亚专科建设初见成效
随着现代医学及亚专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率先在医院推行亚专科建设的设置,分为脊柱、关节和肿瘤三个亚专科,同时在推行诊疗组“专科化”和专病专治后,脊柱侧弯、脊柱损伤、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颈椎病等脊柱疾病患者统一集中收治,专科诊疗更加精细化。
目前,脊柱外科在亚专科建设方面初见成效,徐瑞生和王全明两个诊疗组通力合作,对一些高难度的脊柱手术进行联合攻关,一举攻克了高难度、高风险的脊柱侧弯手术,尤其在老年人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方面取得突破,两个诊疗组已经独立完成多例微创脊柱侧弯矫形手术,让弯腰弓背的老人重新挺直脊梁,脊柱微创手术水平无锡领先地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