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发布卫生健康发展建设计划,未来两年怎么干?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卫生健康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要求到2023年,福建省要适应时代新要求、满足群众新期盼、体现福建特点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区域资源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更趋均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福建建设迈上新台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福建未来两年的卫生健康服务建设方向吧!
一、实施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建设。
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 2023年完成推进市县37个疾控中心建设,其中市级疾控中心6个,县级疾控中心31个。2021—2023 年开展19个疾控中心项目建设。
实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体系建设。
● 打造 10 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提升突发、新发传染病 4~6 小时内的快速病毒鉴别能力,2023年底完成。
● 开展市县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突发核和辐射事件卫生应急救援能力,2022 年底完成。
● 建设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和指挥决策信息系统,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2022 年底完成。
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能力建设。
● 2022年底完成新建、改扩建全省131个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等发热门诊,新建或升级改造2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
● 每个设区市建设传染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传染病区,每个县(市、区)至少有 1 所综合医院设置规范的传染病区或分院,2023年底完成。
二、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能力。
加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支持59个县域医共体县级综合医院建设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呼吸诊疗中心,在2023年底完成。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 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建设、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
提升医疗水平建设。
● 支持建设1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巩固加强建设20个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推进13个省属医疗机构和113个市县医疗机构项目建设。
规范社会办医建设。
● 力争到2023年社会办医院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比例达到25.3%。
三、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县建设。
● 每年择优支持3~5个县开展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县建设。
提升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 争取到2023年,在除厦门外的其他8个地市至少有1~2所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完成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
加强产前诊断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
● 提升全省22家产前诊断机构实验室能力,2022年和2023年分别建设1个和7个产前诊断机构实验室。
推进普惠性托育园建设。
● 到2023年全省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力争达到13.2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1个。
四、持续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
● 到2022年底,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50%。
● 到 2022 年底全省建成一批评定一批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 全省创建3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五、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人才提升工程。
● 持续支持12所列入国家全面提升县级中医医院能力建设。
● 2023年完成遴选700人开展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遴选300人开展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组建1支高水平重大疫情救治中医应急医疗队伍。
六、强化职业病防治基础能力建设
● 2021年启动4个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建设,到2023年实现每个设区市至少有1家诊断机构目标。
● 到 2023 年全省将建成34 个康复站,实现常住尘肺病患者达到100人的乡镇都建设1 个康复站。
七、支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科研创新发展
推进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建设10个以上省级临床研究中心,力争获批 3 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
● 2023年完成推动高等院校等新建1~2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市级疾控中心规划建设3个及以上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县级疾控中心规划建设1个以上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加快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 精选支持50个左右科研项目。
● 遴选支持30名左右人才赴国内(外)研修。
● 支持全省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预计2900名基层医学人才,定向培养1900名本土化医学人才,培训4000名左右农村医生提升执业能力。
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加强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
● 2022年底逐步完善福建卫生健康公共服务平台,推广福建健康码“多码融合”应用。
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协同。
● 2022年底前,建立省级影像共享交换平台;
● 2023年底前,在全省普遍推广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影像共享调阅应用。
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化水平。
● 建立完善全省疫情防控信息平台;
● 逐步推进全省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
● 2022年底前对全省九市一区基层卫生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升级;
● 初步建立全省流调溯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发热预警监测信息系统等。
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
● 启动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平台建设;
● 鼓励医院开展临床科研数据中心建设;
● 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内重点专科联盟为龙头,建立专病专科数据库及AI 模型务;
● 2022年底前建设一批心脑血管、肿瘤等省级重点专病大数据示范中心。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