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先锋】“青”力而为,携手战疫一家亲!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自4月3日以来,我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已出征上海六次并顺利完成任务,医疗队中的青年医务工作者用年轻的身躯,扛起支援上海的如山责任,今天我们来听听4位年轻队员讲述她们的抗疫故事。
郑红艳神经外科护士长助理
工作14年
时间:4月19日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
事件
早上8点,郑红艳和队友们来到张江镇华发四季苑点位,此时点位前只有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在排队等待。做好准备工作,郑红艳为这两位居民做完采集,阿姨突然问了郑红艳一句:“你们几点来的?”
“我们夜里12点出发的。”
“那你们肯定还没吃早饭吧?我去给你们做点吃的。”
说罢,阿姨就要回家做饭。郑红艳听完赶紧说:“阿姨,不麻烦了,我们车上垫了一些,不饿的!”
阿姨听完不乐意了,热情地说:“我也是淮安人,曾经也是一名护士,前两年刚退休了,来上海跟儿子一起过年的,年后疫情严重就留了下来。我们这里的物资很充足的,不用担心,我做饭很快的!”
“阿姨,真不用了,一会儿居民就都来排队了,根本没时间吃,您赶紧回去吧!”阿姨听完,也表示理解,只是很心疼这些后辈:“等疫情过去了,我们回淮安,我再请你们吃饭!”
郑艳红与惠南警务人员
抗疫所感
面对这场战“疫”,我们时刻保持着不松懈、不将就的态度,将所有知识要点牢记于心,在支援点位将自身所学、所知分享他人,在执行任务时我们积极控场调配,使仅限的场地和资源得到更好的分配,大大减少了密切接触的距离和人员聚集带来的风险,得到了当地工作人员高度评价。
护理部护士长助理何静
工作3年
时间:4月17日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
事件
经过6小时的长途跋涉,何静与队友们到了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点位,下车那一刻,一声声感谢穿过密闭的防护服进入耳边,一个个口罩无法遮挡的微笑温暖着所有人的心。
和以往一样,高桥镇不是所有的居民都能来到点位采集核酸,有一部分无法走出家门的居民,需要医务人员上门采集。已经有多次上门采集经验的何静自告奋勇,再次和志愿者一起,一家一家去敲门。
按照规定,采集人员只能在家门口为居民进行采集,其中有一户居民,家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走出家门。“爷爷好,我们是来为您采核酸的,麻烦您张大嘴巴配合一下。”采集完毕,老人微微鞠躬,恭敬地说:“谢谢你,小姑娘,我腿脚不便,麻烦你了!”“不客气,爷爷,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何静此时才看到老人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的荣誉徽章。作为年轻党员,何静内心充满了力量。
何静顶着烈日坚守疫线
抗疫所感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在这一刻也是我勇于作为的责任和担当。因负责采集的区域基本都是一个个相距较远或者路较窄的独幢民房,每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封控区的一座座错落的民房,有时在逼近30℃的高温下,艰难的迈着步伐,采完经常是感觉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但是看着一张张口罩无法遮挡的微笑的眼睛,一句句“谢谢您”“您辛苦了”,瞬间感觉充满了力量,希望自己这微弱的力量,能够给他们带来帮助。
冯路坤急诊科护士长助理
工作5年
时间:4月9日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
事件
当天8点,冯路坤和队友魏敏、杨倩三人在朝阳村支援,预计采样人数2100人,另外还有一个工地点位400人左右,人数多、任务重。三人商量后决定,冯路坤和杨倩留在朝阳村采样,魏敏在快结束时去了工地采样。11点左右,朝阳村任务结束,但是魏敏那里的工地采样点还没有结束的消息,于是冯路坤和队友们带着采样所需物品,坐上志愿者的车奔赴工地。
“你们怎么来了?我一个人可以的。”魏敏看到前来支援的队友,感动中又有一丝愧疚,感觉好像是自己进程慢了所以需要大家来帮助。“我们是一个队伍的战友,当然是要互相帮助了!”冯路坤与当地志愿者协调好桌子等物品,一起参加到采样工作中,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小伙伴们收拾东西,往集合点进发。
冯路坤为社区工作人员采集核酸
抗疫所感
出征的那天,大家在夜幕中拍了集体照,光线很暗,但是我仔细看了每个人的眼神,都透着坚毅和必胜的决心。我们坚信,疫情很快会结束,黎明就要到来!
耳鼻喉科护士吴春晓
工作3年
时间:4月19日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
事件
我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吴春晓在第五小组,别看她年纪不大,做起事来条理清晰,善于总结,与队员们共战疫线。同时,她还是物资小组成员,每次出发前,她都会提前一个小时下楼整理物资,把每个人的物资装袋发放到位置上。任务结束后,就算再累她也会整理清点物资,提前做好下一次作战的准备。每次出征地区都不一样,都是未知数,都是一次考验,她会主动承担特殊人群的核酸采集,发生特殊情况的调解与沟通,需要支援主动往前冲。
4月19日在浦东新区张江镇采集时,数量太大,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她熟练、标准、高效地操作着。“春晓,你好!”突然,排队的居民中有人叫了她的名字,只见另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女孩走过来,指着她防护服上写的名字说:“我也叫春晓,你是淮安的春晓,我是上海的春晓,感谢你来支援我们!”缘分如此奇妙,这句问候让忙碌中的吴春晓感到春意浓浓。
吴春晓在雨后为市民采核酸
抗疫所感
亲人生日、爸爸生日我都没能陪伴,但我告诉自己:虽然没能陪伴,但我正在为他们准备一份珍贵的礼物——抗疫胜利。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只要有我们的众志成城,就一定会等到花开的那天。
这些可爱的“大白”用平凡的力量,书写年轻人的担当。
致敬逆行者,等你们凯旋归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