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新冠感染到底有多大风险?

2022-04-21 15:48

对于风险自负, 由于对COVID-19风险理解的千差万别,很多国家对疫情的应对理念,就只能是 “风险自负” 。

感染了新冠病毒到底有多大风险,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差异已经越来越大了。

2022年4月17日,纽约时报(NYT)发了篇很好的抛砖引玉的文章,题目是Is Covid More Dangerous Than Driving? How Scientists Are Parsing Covid Risks.(新冠感染比开车更危险么?科学家如何分析COVID风险)。

十分推荐。

这篇文章首先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了在2022年春天感染新冠后的死亡风险,并解释了很多目前很多国家“风险自负”抗疫措施的原则

对于死亡风险  , 作者Benjamin Mueller列举了一系列有趣的数据,比如 65岁以上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Omicron后的死亡风险,和一个瘾君子注射一年半海洛因后的OD死亡风险一致。 但如果我问你:这个风险到底是多少? 不同的人有不同答案。对于新冠疫情也是如此。 (大约为3%死亡风险。作者注) 如果继续估算,如 一个65岁以上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性新冠后死亡的概率和在2011年在阿富汗服兵役一年死亡概率相当。 5岁以下儿童死于COVID-19和母亲死于分娩概率相当。 在6个月内接种疫苗的40岁的人群在感染后住院的几率与在170次越野车拉力赛中死于车祸的几率大致相同。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来说,未接种疫苗的61岁器官移植患者在感染后死亡的可能性是被诊断为乳腺癌1期后五年内死亡可能性的三倍。 移植接受者死于COVID-19的可能性是攀登珠峰时死亡可能性的两倍。 对于上述问题, 每个人对死亡风险的认知都是主观的 。 

55001650497126654 (上述问题对应的死亡风险,你的猜测如何?)   

对于风险自负, 由于对COVID-19风险理解的千差万别,很多国家对疫情的应对理念,就只能是 “风险自负” 。 即使美国COVID-19数量急剧下降,但其 依然是美国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死因 ,并造成了全因死亡率上升。 但是,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能力强制任何抗疫措施。 

23671650497126734 

比如Biden政府要求企业推广强制疫苗接种措施,但被诉讼到最高法后,最高法驳回了Biden政府的政策。 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能做的只是 告知公众感染后的具体风险和后果 。 另外就是“ 增加工具箱里的工具 ”,比如目前有2种以上高效疫苗可以加强接种,有1种高效口服药,还有2种有效抗病毒药和多种治疗型单抗。 还有就是有多重自测和检测手段可以早诊断早干预,同时建议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尽管美国建立起“ 疫苗预防、超早期自测、一站式确诊和取药 ”的三级防治模式,但 联邦政府只有权力普及这些资源和工具, 使不使用却完全是个人意志决定的 。 你阳性了可以去上班可以去公共场所,这也是个人意志,let your conscience be your guide。 这一切都是“风险自负”原则的具体体现。 就如你喜欢开车,但开车具有车祸风险,你享受飙车的快感、同时也自负其可能的风险和后果。 这个观念,你认同吗? 

编者按: 无论如何认识新冠疫情,有三个客观实事无容置疑:A,新冠病毒将长期存在于人类社区,B,未接种疫苗人群感染Omicron突变株的病死率仍很高,C,加强接种疫苗大幅降低感染后病死率、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所以,你认为疫情早就消失了,那么继续嗨皮去好了;你认为疫情仍很严重,那就继续戴好口罩,减少交往。 无论哪一种选择,前提都应该是: 好接种疫苗!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ytimes.com/2022/04/17/science/covid-risks.html


本期编辑 Henry,微信号healsan。 Hanson临床科研 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 作者: 王宇歌博士 ,一直在美国从事病毒新药和疫苗研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风险,疫苗,死亡,感染,接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