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在白天保持干燥(能控制小便,不尿湿)所需的平均训练时长是6个月,大多数孩子在学会在白天保持干燥之前或同时就学会了控制大便。
罗瑞桦 儿科医生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 曾执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儿童保健、婴幼儿喂养指导、早产儿/高危儿出院后管理。对儿童呼吸、消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经验。对于鼻炎、打鼾、口呼吸等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掌握如厕训练是儿童的一个重要发育里程碑。在开始如厕训练之前,重要的是家长要知道:孩子是否准备好了,如何帮助孩子,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该如何处理。
01
我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孩子准备好学习使用厕所的年龄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可能因人而异。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只有当儿童发育就绪或显示出准备就绪的征象时,才开始如厕训练。
大多数专家认为,在开始如厕训练之前,孩子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能步行去厕所
能在马桶上坐稳
能连续数小时保持尿片干燥,或在午睡后醒来时保持尿片干燥
能穿脱衣服
具有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能遵循两步命令
具有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表达如厕需求
通过说 "不 "来表明其独立性
对如厕训练表现出兴趣
想要取悦他人
能模仿大人或年长儿童的行为
如果孩子有便秘问题,建议在开始如厕训练之前先治疗便秘。因为慢性便秘会导致排便疼痛,继而忍便不排和拒绝使用厕所。
02
我准备好帮忙了吗?
父母在计划如厕训练时需满足条件:至少在三个月内,至少有1名照顾人能持续每天为如厕训练投入时间和情感能量。这通常意味着要经常给予积极鼓励,为意外大小便做好准备,承担额外的洗衣工作量。父母必须明白,在如厕训练过程中,意外大小便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惩罚孩子也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您正在准备迎接新宝宝诞生(计划生下一胎)、搬新家、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或者孩子要进幼托机构,可以考虑推迟如厕训练。孩子的生活中,一下子有太多改变会使如厕训练更难进行,增加挫折和失败的可能性。
如厕训练不是一场竞赛。许多家长错误地把如厕训练成功等同于更聪明或更优秀,由此认为如厕训练遇到困难或较晚开始训练意味着他们的孩子懒惰、固执、不聪明、挑衅或违抗父母的权威。
03
要多长时间才能学会?
孩子学会在白天保持干燥(能控制小便,不尿湿)所需的平均训练时长是6个月,大多数孩子在学会在白天保持干燥之前或同时就学会了控制大便。晚上保持干爽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预计5-7岁时才会实现不尿床)。
大多数儿童在24-48月龄时实现白天大小便自控。与男童相比,女童可更早完成如厕训练。头胎儿童完成如厕训练所需的时间比其后出生的同胞更长。
04
如厕训练的步骤
如厕训练的具体实施步骤:父母要遵循孩子的提示,从一个步骤进行到下一个步骤。
● 如厕语言:决定用什么词(如,尿尿、便便、便盆/小厕所)来描述上厕所,并尽量与家人达成一致。
● 挑选或装饰坐便器:儿童坐便器比马桶圈更易使用,而且排便时双脚有适当支撑力。通过让孩子帮助挑选坐便器(比如喜欢的颜色或卡通造型)、进行装饰或者将孩子的名字标注在上面,来鼓励其把坐便器当作自己的专属物品。
● 坐便器的便捷性:坐便器应置于方便的位置,如孩子的活动室或卧室。在多层住宅里,最好每层楼都放置一个坐便器。
● 让孩子感到舒适:应先鼓励孩子在穿着衣服(不脱尿片)的情况下坐在坐便器上看书或玩玩具。在父母或其他年长儿童使用厕所时可鼓励孩子进行模仿。可使用绘本或视频与孩子谈论如厕训练。
● 定期练习:特别是在“早晨刚起床”和“饭后”,这时孩子更有可能排便。
● 循序渐进:在孩子穿着衣服坐在坐便器上训练至少1周后,可以鼓励孩子脱掉尿片后坐在坐便器上继续训练。然后父母可以将尿片中的粪便或弄脏的尿片置于便盆中,并向孩子解释使用坐便器的目的,由此开始将排便和坐便器衔接起来。一旦完成该衔接过程,就可以开始向孩子展示将粪便或尿液丢弃入“成人”厕所中。由于冲厕所或粪便消失时可能惊吓到孩子,故开始时应让孩子来冲走卫生纸,或让其对着大便挥手说“再见”。
● 练习及鼓励:鼓励孩子告诉您他们何时需要上厕所。当孩子告知照顾人自己需要上厕所时,应对其表示称赞。平时留意孩子需要上厕所的迹象。无论何时,只要家长能预料到孩子有排便的需求,就应将其带到坐便器旁,并鼓励使用。此阶段的目标是让孩子能利用坐便器排便,并在成功尝试之后对其加以表扬。
● 要有耐心:父母不应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可能需要几天或几周的时间才能成功。请记住,挫折是常见的,如果孩子发生意外大小便或不愿意使用便盆,不要惩罚、威胁或对他们说粗话。
● 在孩子使用坐便器后,不要急于让他们白天不穿尿片。如果孩子不能保持干燥,允许他们重新或继续使用尿片。可使用贴纸或星星奖励表来对孩子的成功尝试进行正强化。不应将强迫孩子长时间穿脏尿片作为负强化手段。
● 一旦孩子成功使用坐便器,就可以从尿片过渡到“如厕训练裤”或棉质内裤。将训练裤作为尿片向内裤过渡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如厕训练的第一步。此时,白天不用一次性拉拉裤,因为这些产品让孩子感觉非常干燥,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经尿湿了。
● 一旦孩子熟练掌握坐便器的使用,就可以过渡到在马桶圈和梯凳的辅助下使用“成人”厕所。
05
要牢记的一些技巧
● 尽量保持积极和关爱的态度进行如厕训练,避免在孩子发生意外大小便时生气。
● 让孩子穿着宽松、容易脱下的衣服。在训练期间避免穿有复杂扣带的衣服。
● 在可能发生意外大小便的地方(如学校、车上、亲戚家)多带一套衣服。
● 增加膳食纤维,并减少奶制品(1岁后每天不要超过720毫升牛奶),以保持大便柔软。
● 应等到孩子能够始终在白天保持不尿湿后,再进行夜间及午睡间如厕训练。
● 应在孩子醒来时即提醒其排便,以免意外大小便。但是,不要反复催促。
● 对于男孩,先教其坐着小便。在他们学会在坐便器上排大便后,再教他们站着小便。
● 避免在如厕训练中起冲突。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没有取得进展,就暂停如厕训练2-3个月。
06
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如厕训练可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健康儿童中最常见的问题有暂时退步、夜间遗尿以及拒绝如厕。
1、 暂时退步
● 这是如厕训练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并不代表训练失败;预计会发生退步的情况有:患急性疾病、搬家、新宝宝诞生或家庭危机。
● 孩子发生意外大小便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在如厕训练的早期。提醒孩子放慢脚步,在需要的时候上厕所,特别是在玩耍时、饭后、乘车前和睡觉前。
● 如果孩子在训练方面没有进展,而且年龄在2-4岁之间,那么暂停训练2-3个月是合理的。
2、夜间遗尿
前边提到,预计孩子要5-7岁时才会实现晚上保持干爽不尿湿。尿床是一个常见的问题,20%的5岁儿童和10%的6岁儿童都有这种情况。
3、拒绝上厕所
多达20%的发育正常儿童存在此类问题。有些孩子愿意用坐便器排尿,但不愿意用它来排便。可能有多种因素与拒绝如厕训练相关:
过早开始尝试如厕训练
亲子冲突过度
对如厕的非理性恐惧或焦虑
不易相处的性格,如持久消极或适应性差
慢性便秘所致大便硬结或排便痛苦
大多数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不要惩罚或唠叨孩子。
鼓励孩子模仿您或他们的兄弟姐妹,邀请孩子到卫生间观看。
鼓励孩子自己换尿片。
可使用绘本或视频与孩子谈论如厕训练。
可使用贴纸或星星奖励表来对孩子的成功尝试进行正强化。
暂停如厕训练2-3个月,停止提醒孩子使用厕所,让孩子完全控制这个过程。
如果孩子有便秘问题,需要先治疗。排便疼痛或困难会导致如厕训练受挫和长期便秘问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