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中青年医师风采 | 放射科李春媚
李春媚,中共党员,北京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同年在北京医院放射科工作至今。看似儒雅文静的她,却在医学事业的精进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能量。不执手术刀,也不在急诊室,她却是无数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幕后英雄”。
金睛慧眼,抽丝寻魔。李春媚书读得好,尤其擅长数学和逻辑推理。带着对医学事业的崇高敬仰,她坚定地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在她眼里,治病救人是她追求的神圣使命,医学事业赋予她更大的责任感。掌握最先进的医学设备应用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利益,成为李春媚的执着的向往和追求,并在影像医学领域逐渐养成一种抽丝剥茧的“侦探特质”。若称影像学检查为临床工作中的“照妖镜”,李春媚博士练就的一双慧眼,则是无影灯外的启明星。
立责于心,履责于行。刚参加工作不久,她发现有的患者虽然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为较为典型的前列腺癌,但病灶位于尖部,且极其微小,在常规的活检穿刺中经常穿不到癌组织,即前列腺尖部的小癌灶在常规穿刺中容易漏诊。由于没有获得明确的病理支持,很可能影响医生对患者更早一步的对“本”施治。对患者来讲,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解决这类问题!于是,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技术成为李春媚专业上的主攻方向。
天道酬勤,久久为功。2014年,北京医院引进了全亚洲第一套磁共振直接引导下前列腺穿刺设备。这让李春媚非常振奋,因为这个设备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前列腺癌,同时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活检穿刺对患者的伤害。于是,不分昼夜,她把设备实操流程背了一遍又一遍,也认认真真地一次次试操作,力求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次的实践中,她就成功地取到了癌组织!如今,临床经验日益丰富的李春媚,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明确癌症早期诊断,进而为后续治疗争取到弥足珍贵的时间。
一心赴救,追求卓越。截至目前,全国少数开展“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癌”这项世界先进技术的北京医院前列腺癌MDT团队中,李春媚练就的“火眼金睛”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发病特征进行精准分层并制定个体化的联合治疗方案,实现前列腺癌的精准发现、精准定位、精准治疗,被同行和患者亲切地喻为“神探”,为广大前列腺癌患者带来福音,也大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整体诊疗水平。
砥志研思,精进不休。放射科的工作环境常常使人忘记时间,在无数个日月交替中,繁重的临床工作并未减轻李春媚对科研的热情。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她善于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潜心进行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的系列研究,及时将多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和评估,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合成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的应用,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并提供“中国方案”。
见微知著,孜孜以求。当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和评估的磁共振影像标记物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时,李春媚就能够从已有的少量研究中发现磁共振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方面可能存在的应用价值。2011年起,李春媚团队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际上率先使用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进行帕金森病的诊断和评估,并开展了多种成像技术在诊断和评估帕金森病方面的对比研究,为攻克帕金森病作出积极的“中国探索”。
著书立说,大行德广。作为执行主编,李春媚顺利完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参与编写《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系统卷》、本科生教材《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材《腹部放射诊断学》等多部著作,作为副主译参译了《盆腔、骨肌系统影像学精要》等专业书籍。
授业解惑,教学相长。作为北京大学副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多所高校及研究院所的硕士生导师,李春媚注重临床思辨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的培养,她时常告诫学生们,读片不能只用眼睛看,还要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用知识和经验综合判断分析。当学生们对科研工作遇到瓶颈、不知所措时,她用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为大家答疑解惑。她还努力将“生命至上,心怀敬畏”的医者情怀与“竭心尽力,治病救人”的执业追求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医学生。由于深受学生们的拥戴,她被评为“2021年北京医院优秀教师”。
杏林春暖,恒有丹心。李春媚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分管科研工作的放射科副主任,她积极组织科室科研项目申报、标书书写、科研培训等工作,与大家分享个人心得体会。工作之余,她还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赴宁夏等中西部基层地区进行授课,促进放射影像知识的传播。
展望未来,李春媚希望能够通过努力,进一步发挥医学影像学在解除病痛、推进医学事业中的作用,将她的眼睛变成无数双眼睛,与同行一起并肩作战,让更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受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