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介入血管外科成功治愈一例罕见的肝静脉-门静脉瘘患者
近日,我院介入血管外科成功治愈一例罕见的肝静脉-门静脉瘘患者。
两年前,73岁的王大妈突然出现间断的意识障碍,辗转多家医院进行检查却没查出病因,直至今年三月,王大妈再次突发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肝性脑病,在进行了详细检查后,消化内科医生意外发现王大妈有罕见的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立即请介入血管外科会诊并转入该科。
由于先天性的门静脉和腔静脉瘘已经比较罕见,而继发性的更为罕见,王大妈的情况就是继发性的门静脉和腔静脉瘘。除先天性以外,发生此病的原因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所导致的,第二种是因为外伤导致的,王大妈就属于第一种,由于瘘的形成,形成了一个门静脉和腔静脉的分流,这种分流就容易导致肝性脑病的反复发作。
所以把门静脉-腔静脉瘘堵塞住,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堵塞瘘口通常分为三个途径,第一是经颈静脉通路,通过肝静脉进入瘘口,然后进入门静脉,进行堵塞。第二是穿刺脾脏,进入脾静脉,然后进去门静脉找见瘘口,将瘘口堵塞。第三是穿刺肝脏,直接找到门静脉,然后进行堵塞。然而后两者对脏器损害较大,出血风险也比较高,经颈静脉封堵瘘口又存在肝静脉到瘘口寻找的困难。
由于王大妈年龄较大,且有多次肝性脑病病史,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白蛋白下降、电解质提示低钾血症,所以手术应该尽量减少对脏器的损伤。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团队反复论证,决定选择第一种——经颈静脉穿刺经肝静脉过瘘口之后到门静脉去进行封堵,这种方法对王大妈术后恢复也有很大的好处。
肝左静脉造影及瘘口选择造影
介入血管外科王虎医生积极为王大妈进行术前准备,备血、纠正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和血糖等。介入血管外科赵永建主任也没有闲着,手术的关键是寻找到瘘口,然后利用微导管导丝缓慢地从瘘口进入门静脉。
怎么样寻找瘘口呢?通过术前的阅片,阅读CT片时需要找见哪一支门静脉和哪一支肝静脉是有交通的,术前定位极为重要。定位好可以在术中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仔细地寻找,这样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对肝脏或其他血管的损伤。也可以尽量减少造影剂的使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3月29日,赵永建主任,闫慧军医生,王虎医生为大妈进行了介入下肝静脉-门静脉栓塞术,手术十分成功。
术后,杨欢欢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戴明针对王大妈的护理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并为王大妈做了个性化的饮食指导,以预防肝性脑病饮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酸性肠道环境,低蛋白饮食。
4月3日,王大妈生命体征平稳,康复出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