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青大附院援沪医疗队凌晨4点进驻上海方舱医院

2022-04-20 16:38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在青大附院援沪的医疗队伍中,来自急诊外科的医生苏哲是位“90”后, 4月2日凌晨接到要出发的通知时,他不忍心打扰熟睡的妻子和没断奶的儿子,自己前去队伍进行集合……

正式进驻方舱接收病人!4月9日,从青大附院援沪医疗队伍获悉,当天凌晨,青大附院36人援沪医疗队正式进驻上海市徐汇区一家刚刚启用的方舱医院,接收入驻的首批新冠肺炎患者。

从凌晨4点到早上8点,4个小时共接收300位轻症患者。4月10日下午4点,他们将再次进舱接班接收病人,实行36小时换班制度。 75731650359156720  

青大附院援护医疗队凌晨4点进驻方舱医院

迎来首次“考验”

青大附院队伍4小时接收300人

4月9日凌晨,青大附院肾内科副主任、青大附院援沪医疗队队长蒋伟就已经醒来开始安排进入方舱的工作。4点,他就要带领其他35位医护人员进驻方舱医院,迎来首次“考验”。据了解,这是一个新的方舱医院,之前并未接收患者,4点到8点,4个小时,青大附院援护医疗队共接收300位患者。

蒋伟介绍,繁杂而忙碌的“接收过程”考验队伍中每个人。他们到方舱后,由专门的院感医生指导每个队员穿戴防护服,整个过程要花费15到20分钟。确保“万无一失”后,队伍分两批进行工作。一部分随着蒋伟在外围联系接收患者,一部分进驻舱内照顾患者。

患者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先根据患者的症状,比如感冒、发烧、咳嗽以及基础病史等,写初步病例,并且根据年龄段以及患病程度进行分类,症状相对严重的患者被筛选出来,蒋伟会帮他们联系其他救治条件更好的医院接收,确保每个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

“患者的床头有个二维码,只要轻轻一扫,就可以了解他们的病情,这些资料都是在接收时就已经写好的,这是个繁杂且细心的工作,影响着患者的后期治疗方案。”蒋伟告诉记者。

所有队员的防护服以及口罩必须4小时一换,才能有效避免院感。当天8点过后,为了医疗队员的安全,蒋伟开始安排队员撤离,由下一班人员交接。“撤离前,我们还要将所有的医疗垃圾清理干净,包括患者产生的垃圾,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蒋伟介绍,医护人员撤离的过程也需要2个小时左右,虽然是4点到8点的班,前后过程算下来需要7个半小时。据了解,4月10日下午4点,他们将再次迎来第二个班次。

蒋伟是青大附院援护医疗队的队长,也是一名肾内科的“80”后副主任,他带领的队伍里涵盖了儿科、麻醉科、心内科、肾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护士,可以全方位应对患者的紧急情况。

80321650359157633  

援鄂“老将”张孝田再次进驻方舱医院

援鄂“老将”再次支援上海

现场接诊患者,最大90岁

张孝田此次援沪医疗队中的一名“经验担当”。他是青大附院麻醉科的一名医师,在2020年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他就跟随队伍前去奔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为病区中危重症患者进行机械插管,负责援鄂医院17个病区的插管工作,他所在的小分队,被武汉同仁称为“敢死队”。当时半岛记者就曾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麻醉医生的生死30秒:直面确诊患者口鼻,若接触血液有致命危险》,凭借先进事迹,张孝田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奖 。

这次在方舱中,他和其他队员负责现场接诊病人,在他接收的患者中,最大90岁,最小的两三岁。

出发上海之前,张孝田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他的妻子是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耳鼻喉科的一名医生,同时在北京友谊医院进修。接到任务通知后,张孝田立即向进修医院请假,想即刻奔赴到青岛参加支援。但是当时由于疫情防控需求,到青岛的航班与高铁班次减少,没有合适的航班进行选择。“当时心里太着急了,无论如何,都要赶紧赶到青岛。”张孝田告诉记者,在好友的帮助下,他与妻子开车8个小时,从北京赶到青岛,顺利在队伍出发之前赶到。“一切都刚刚好,我有支援经验,去了还是能给大家帮上忙的。”

张孝田对孩子、老人都感到亏欠。但是在大家小家面前,他还是果断选择了“大家”。张孝田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幼儿园。孩子在家上网课,一些线上打卡,签字的工作全部都由老人代替完成。“希望疫情早点散去,一切美好如初。”张孝田说道。

68651650359158788  

青大附院援沪医疗队员

“患者连连对我们说‘感谢’”

“90”后急诊医生显担当

在青大附院援沪的医疗队伍中,来自急诊外科的医生苏哲是位“90”后, 4月2日凌晨接到要出发的通知时,他不忍心打扰熟睡的妻子和没断奶的儿子,自己前去队伍进行集合。这次是他第一次进隔离病房,面对确诊的患者。“苦点、累点都不怕,毕竟自己是急诊科室出来的医生,心里素质还是过硬的,但是心里总是担心自己防护哪个步骤出现问题,防护做不好,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集体不负责任。”苏哲告诉记者。为此,苏哲每次出酒店,必定在心中将防护流程一遍遍 地“温习”,他还经常在队伍的微信群中提醒大家防护的细节,动员大家即使在酒店休息的时候,也要多做些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进驻方舱后,他负责协调患者进院,一天要接听不少电话。“虽然累,但是听到患者发自内心地对我们说‘谢谢’的时候,心里是非常开心的,最累的还是我们蒋伟队长,他身上肩负着重要责任,不仅所有的事情都是他来传达,安排,还要负责整个医疗队的防感染工作,非常辛苦。” 苏哲说,进方舱的工作繁琐且要十分认真仔细,任务密集,一个班下来非常疲惫。

“这次是真正地上战场,必须打起十足的精神。”苏哲是一名党员,也是青大附院援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一员。当4月4日晚队伍举行临时党支部的第一次会议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苏哲心中油然而生。在进方舱之前,苏哲和队伍里的其他同事一起在上海徐汇区的田林街道为市民采集核酸。高温的天气下,他们为4000多名市民完成核酸采样,当地街道还给他们写了特别感人的感谢信。

61661650359159604  

青大附院医疗队收到上海当地市民的感谢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队伍,附院,方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