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5年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是追求临床治愈的理想选择
编者按:第31届亚太肝病学会(APASL)年会于当地时间2022年3月30日 - 4月3日在韩国首尔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
随着慢乙肝治疗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临床治愈的追求,多项临床研究均显示慢乙肝患者接受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提升临床治愈率。在APASL2022大会摘要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公布的一项结果显示:在长达15年的纵向研究中,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接受PEG IFNα治疗后,可诱导随访期间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高HBsAg清除率。PEG IFNα是追求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的理想选择。
研究方法
从2000-2004年的两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纳入接受PEG IFNα-2b 1.5 μg/kg/周治疗32周和LAM 100 mg/天治疗52或104周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并通过1:5倾向评分匹配将他们与接受ETV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
分析累积病毒学应答率,包括功能性治愈,即HBsAg清除、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抑制。
研究结果
PEG IFNα-2b组有85例HBeAg阳性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3(4.0-16.5)年。ETV组42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8(3.2-8.4)年。
长期随访期间,PEG IFNα-2b组和ETV组分别有8%(7例)和2%(9例)的患者实现HBsAg清除。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访期间的累积HBsAg清除率
PEG IFNα-2b组84%(71例)患者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而ETV组30%(126例)患者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5年累积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82%和30%,10年的分别为93%和45% (P < 0.001)。
随访期间的累积HBeAg血清学转换率
PEG IFNα-2b组中65%(55例)和39%(33例)患者始终保持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 < 2000 IU/mL。
基因型B(与基因型C相比)和PEG IFNα-2b治疗结束时HBV DNA检测不到是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因素。
研究结论
PEG IFNα-2b可诱导长达15年的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为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功能性治愈选择。
肝霖君有话说
本研究纳入的两项对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的研究,应该是早期针对初治患者的,PEG IFNα仅治疗了32周便停药了,但通过长达15年的随访,患者在随访期间获得了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说明了PEG IFNα的持久的免疫应答作用。但从目前临床治愈的探索来看,我们可能通过改变治疗策略(延长治疗或间歇治疗)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初治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相关链接一、二、三),更早期的预防远期结局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Lai JCT. Functional cure of peginterferon treatment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 a 15-year longitudinal study. APASL2022, Abstracts (OP-055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