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歪歪扭扭的感谢信
一段暖心的对话
今年2月,恰逢春节,病房的走廊挂上了红灯笼,门上贴着卡通老虎,住院部满是浓浓的年味。
一天晚上9点半左右,大部分患者已经洗漱完准备睡下。夜查房结束后,我回到科室。在这静谧的夜晚,调暗灯光后的护士站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整个病区……
这时,一个高大的身躯拖着沉重的步伐,一瘸一拐地朝护士站缓慢走来。值班护士李娟听到响动,马上从护士站探出身来查看。看到那个身影后,她一路小跑过去,跟在他身后。随后,我就听到了以下这组对话:
“张叔,您别急!我在您身后,您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稳就行……”
张叔摆摆手说:“你去忙嘛,我已经好很多了,可以一个人慢慢走,不能总麻烦你们撒……”
图为护士在搀扶着张叔做训练
“虽然您已经恢复了不少,但左侧肌力还没恢复完全,平衡能力还比较差,还是很容易摔跤的。”李娟护士在他身后轻声说道。
“可是总麻烦你们,我实在不好意思呀!”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看到您每天都有进步,我们也为您感到开心呀!”
张叔说:“我们二妹幼儿园放寒假了,在家没人照顾。我和她妈妈商量了,让她一天来一趟,送完饭就回去。要不是你们帮忙,我还不知道怎么度过这日子,已经给你们添很多麻烦了。”
李娟护士说:“您要是不听话,有啥事不喊我们,万一摔跤了,这才是给我添麻烦呢!把您照顾好,保证您的安全、健康,这是我们的职责。”
张叔笑着回答:“好嘛好嘛!以后有需要就叫你们,一定再不跟你们客气啦!”
图为护士推着张叔出来散心
“这才对嘛!不然我们怎么向黄阿姨交代呢?她是相信我们才把您放心交给我们的。再说,您不是用一只手歪歪扭扭地写感谢信给我们吗?还表扬我们把你照顾得好呢!我们要对得起这份表扬才行。您好好配合我们做康复治疗,早点出院回家过年,好吗?”
“要得!你说得都对!”张叔爽快地答应了。
我坐在办公室,听着他俩的对话,感觉心里暖暖的。
一次巨大的改变
相比于张叔刚来我科时,现在的他开朗了很多。对于他的“不听话”,我们护士也总有办法说服他。
40多岁的张叔正值壮年,前段时间因为脑出血后遗症导致左侧肢体瘫痪,在我院外一科做完手术后转入我们疼痛康复科。
刚来时,他情绪低落,锻炼很不积极,也不爱言语,还无缘无故对着护士发脾气。由于身体不协调,他的床单被褥经常弄脏。可是,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发现他的床单脏了,护士妹妹都会默默地给他换上干净的。大家都明白,以前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变成一个需要人照顾生活起居的病人,他心里还没迈过那道坎,也没习惯角色的转换。
一天,病房的几个偏瘫病人在聊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自己生病前的工作、生活。只有张叔躺在床上一言不发,默默流泪。这一幕刚好被巡视病房的李娟护士看见了,她问道:“张叔,您怎么啦?”他却用被子蒙住了头,不愿回答。隔壁病友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了。
图为张叔在配合医生做康复训练
后来,我联系他爱人才知道,当天下午他的大女儿来看望过他。大女儿一直在校住读,已经很久没有跟他见面了。张叔不希望女儿看到自己现在的模样,不想让女儿对他这个父亲感到失望。
我立马和他爱人商量,一定要做好他女儿的思想工作,让大女儿鼓励他积极配合康复,引导他发泄情绪,哪怕是大哭一场。只有这样,这样他才会正视自己的病人角色,积极地投入到康复锻炼中。
那天后,张叔慢慢有了变化。他变得愿意跟周围的病友聊天,和大家一起积极地配合康复运动,还要和病友们互相比较谁的进步大。从此,我再也没看见过他发脾气,他脸上自信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
一封歪歪扭扭的感谢信
某一天,张叔到护士站找我们要了纸和笔,并趴在护士站的台子上写起了感谢信。他说,要感谢这群丫头的照顾……由于瘫痪的左手还不能协助固定纸张,张叔用右手在A4纸上写下了这封歪歪扭扭的感谢信……
图为张叔给护士们写的感谢信
当天晚上10点左右,我准备下班,路过病房时,看到李娟护士正俯下身轻轻地给张叔盖被子。
夜已深,护士在轻轻地给张叔盖被子
我们科室的这群女孩子,只有二十出头,在家都是父母的小宝贝,被万般呵护着。可一旦穿上这身护士服,踏进病房,她们就变成了幼儿园的老师,照顾着这群或肢体功能障碍的,或认知能力下降的,或无缘无故哭闹的,甚至不知缘由发脾气的大小孩、老小孩……
因为,她们始终在践行着我们疼痛康复科的护理理念:精干实干,卓越创新,慎独慎微,温暖温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