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不充分或过早运动是再发损伤原因。
我们快跑、跳、踢、下肢爆发性动作或从地面搬动重物时,可发生腘绳肌损伤。运动员也常发生腘绳肌拉伤。据统计,欧洲职业男足腘绳肌拉伤的发生率是3-4.1每千竞争小时、0.4-0.5每千训练小时。运动员腘绳肌拉伤后,3-28天甚至更长时间无法参加比赛。此外,既往腘绳肌损伤的运动员再发腘绳肌损伤的概率可增加3.6倍。
康复训练不充分或过早重返运动是再发损伤的原因。
为此,美国骨科物理治疗学会、美国物理治疗协会的运动物理治疗学会共同编写了《运动员腘绳肌拉伤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导运动员腘绳肌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及重返运动决策,指南于2022年3月发表在著名的《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JOSPT)。
本指南不包括肌腱损伤,文中对腘绳肌损伤的干预仅针对重返运动、再损伤而言。指南的更新将在美国骨科物理治疗学会、美国物理治疗协会运动物理治疗学会的官网发布。
腘绳肌包括3块肌肉,分别为半腱肌、半膜肌以及股二头肌。
图片来源:stock.adobe.com
其中,股二头肌长头腱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占腘绳肌损伤的79%-84%。
腘绳肌拉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腘绳肌损伤史、年龄>23岁、前角叉韧带损伤、小腿拉伤、膝或踝关节韧带损伤等。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骨盆前倾可使腘绳肌处于受牵拉位,增加腘绳肌损伤概率。
不同机制引起的损伤不同。
过度负荷伤常发生于腘绳肌伸长位时,如快速跑步时的腘绳肌离心收缩,损伤常累及股二头肌及其周围组织。
相反,过度拉伸伤常见于屈髋伸膝时,如发生踢的动作时、或屈髋伸膝弯腰取物时,损伤常累及半膜肌近端。
腘绳肌损伤后的恢复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炎性期、增殖期、重塑期
1.炎性期
损伤后立即发生,持续3-5天。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瘀滞,导致局部缺血、肌肉损伤、水肿。2-4天后,吞噬细胞进入损伤部位并激活局部未分化细胞重建胶原及血管结构。在此阶段,临床表现为疼痛、水肿、出血、关节活动度下降。
2.增殖期
可与炎性期重叠,持续数周。在此阶段,星形细胞修复损伤肌纤维、胶原及血管重建。在此阶段,临床表现为无力、僵硬、水肿、功能受限。如症状及体征持续,恢复欠佳。
3.重塑期
此期可持续2年,取决于损伤程度。在此阶段,胶原形成并支撑损伤部位。早期关节活动训练及软组织松动术可改善瘢痕,较少粘连周围组织。
运动员腘绳肌拉伤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