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完成零造影剂冠脉支架植入术
近日,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尹波团队再传喜讯:在科主任尹波的指导下,毕方杰博士完成我市首例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的零造影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顺利在患者回旋支病变处置入1枚支架。
术前造影结果
术前IVUS检查
该患者为男性,61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曾于1月前在医院行冠脉造影术,结果提示回旋支中段95%狭窄。造影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全身大片团状红疹,伴皮肤湿冷及明显瘙痒,血压从120/75mmHg骤降至70/40mmHg,心率从72次/分骤降至45次/分,意识逐渐出现模糊不清。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手术过程,考虑造影剂导致患者过敏性休克,遂即终止介入治疗并紧急抢救,病情平稳后送回病房监护。
术后患者及其家属曾反复征求手术医生的替代治疗方案,虽经规范的强化药物治疗,患者胸闷症状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明确的手术指征、迫切的救治意愿、严重的过敏反应、迂曲的罪犯血管,无不考验着整个手术团队的智慧与术者的能力。
术中支架置入
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需要注入造影剂,在射线下观察冠脉的走行和形态指导导丝、球囊和支架的输送。但该患者曾发生如此严重的过敏反应,即使尽量减少造影剂剂量、预防性抗过敏的治疗,也不能完全保证患者的安全。科室就该患者专门针对性进行了多次术前讨论,参考之前冠脉造影结果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病变特点,最终制定了两套手术预案:1,拟行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零造影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2,预备围术期抗过敏治疗必要时造影剂干预。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患者1月后再次入院并于3月28日行冠脉介入治疗,指引导管到位、导丝通过病变、分支血管辅助定位、IVUS定位、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复查IVUS评估……一切都按照术前计划有条不紊进行,历时37分钟,手术顺利结束,最终IVUS提示支架贴壁良好并完全覆盖病变,无明显残余狭窄,整个支架植入过程完全零造影剂应用。由于术前已行充分抗过敏预案,最终决定更换造影剂并稀释后造影来检验手术成果,结果提示,支架内无残余狭窄,无夹层、血肿等,血流TIMI 3级。整个手术过程流畅、顺利,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不适,目前已病情好转出院。
术后造影结果
术后IVUS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支架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造影剂在常规冠脉介入术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对造影剂过敏或者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却往往因无法接受或不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而长期忍受病痛。零造影剂的介入治疗相当于“盲”操作,对介入团队要求极高。术者必须具备对冠脉解剖和血管内超声图像的深刻理解,凭借熟练操作经验,借助血管内超声影像定位来完成手术。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心脏中心开展了这类手术。
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得益于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勇于接受挑战的使命担当,更重要的是将为造影剂过敏或者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带来“心”的希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