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十万人研究数据敲响健康警钟,肿瘤防治科普来袭!
甜味是人类从母乳中尝到的人间第一种滋味,是人类成长的源头,但糖对于人类并不是完全友好的。近日,法国一项发表在《Plos Medicine》期刊上的研究表明,人工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该研究收集并分析了10,2865名法国成年人有关人工代糖摄入量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食用人工代糖的参与者患癌症的风险比不食用者高出13%。这项超十万人的研究足以在如今这个“减糖潮”风起的时代为我们敲响“健康”的警钟。学习更多肿瘤预防知识,刻不容缓!
早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癌症报告《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份报告共纳入了 487个癌症登记处的数据,覆盖了约3.8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27.6%。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共新发约406.4万恶性肿瘤病例,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有241.35万例。从这份报告不难看出,在我国,每分钟有大约7-8个人会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有超过5个人因癌症逝世。
谈及致癌因素,内外因却十分复杂,外部因素涉及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自身因素又涵盖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人们可能不会想到,细化到日常生活中,连平日多摄取一些人工代糖,日积月累之下也会大幅增加患癌风险。
近日,法国一项发表在《Plos Medicine》期刊上的研究表明,人工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该研究收集并分析了102,865名法国成年人有关人工代糖摄入量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具体到某种癌症而言,摄入大量人工代糖,尤其是阿斯巴甜,与乳腺癌风险提高22%显著相关,与所有以肥胖为诱因的癌症(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患病风险增加15%显著相关。
虽然形势严峻,但现如今已有专家明确指出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重要的是公众需提高癌症早筛意识,早早防患于未然。
在这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的话或许能大大减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开表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规范的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癌症,而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适逢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癌症防治早早行动”的号召,广泛传播防癌抗癌的健康意识,提高人们对癌症防治知识的了解,早筛网联合海南省医疗创新促进会、南方医学网、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共同推出「肿瘤防治·早筛先行」肿瘤早筛系列活动,连续7天不间断进行肿瘤早筛知识科普。
在这里,国内外癌症早筛行业精英汇聚,你的所有疑问都将得到解答。比如,癌症究竟会不会传染?防癌体检究竟是什么?现有的技术手段能检测出哪些癌种?如何选择合适的体检间隔时间?哪些机构拥有专业的防癌体检体系?
目前,「肿瘤防治·早筛先行」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直播活动已确定场次17场,邀请了多位专业大咖、医生专家及行业专家进行精彩科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胃癌、肝癌、肠癌、女性两癌”等癌症的早筛早诊知识科普以及“基因甲基化检测、miRNA检测”等早筛早诊前沿技术的介绍,深入浅出地讲解肿瘤防治知识,切实加强全民科学防癌宣教,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