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40%!了解三级预防,一起远离口腔癌 | 全国肿瘤防治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包括舌癌、口底癌、颊癌、硬腭癌等,是一类能够预防、易于控制却常被疏忽的致死性疾病。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天(15日)启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倡导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口腔癌的预防:
口腔癌一级预防
远离危险因素
口腔癌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可知,诱发口腔癌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吸烟
吸烟是导致40岁以下人群罹患口腔癌的罪魁祸首!吸烟者的口腔黏膜上会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增生,严重者黏膜会增生发白,称为烟白斑,其被视为癌前病变,可以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2、饮酒
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呈正相关。酒与口底黏膜和舌反复接触,可造成口底黏膜化学性烧伤并促其癌变,增加口底癌与舌癌发生的危险。
3、槟榔
咀嚼槟榔容易诱发口腔癌。主要与其含有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亚硝基(致癌的化合物)有关,而且槟榔质硬,咀嚼时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的机械创伤和慢性炎症。
4、口腔因素
口腔不洁净及尖锐牙尖、嵴、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的反复刺激会导致口腔癌的发生,属于慢性刺激和反复感染的诱发阶段。可以改变机体对风险因子的耐受程度,从而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
此外,病毒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激素及免疫水平的变化和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可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疾病的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远离烟草、酒精、槟榔这些危险因素,就有希望降低口腔癌发生率。
而促进口腔整体健康,改善口腔局部环境,也是降低口腔癌发生率的重要举措。除了重视有效刷牙、使用牙线之外,还应该定期请专业医生检查口腔。
口腔癌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疾病的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口腔癌的发生部位相对表浅,通常会有以下症状:
1、溃疡经久不愈
口腔内出现口腔溃疡多是由于口腔黏膜创伤引起的,比如有阻生齿、尖牙,不小心咬破了黏膜,慢慢发展成溃疡。但若是口腔内没有刺激因素,总是莫名其妙就长溃疡,且溃疡的位置固定,2-3周后都没有好转,就需要考虑口腔癌的可能。
2、口腔新生物
口腔内的肿物、鼓包、硬结、隆起等新生物,是口腔癌的常见表现。其中,菜花状的新生物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3、口腔黏膜颜色变化
口腔癌及癌前病变,可以表现为口腔黏膜颜色改变。例如:红色(口腔黏膜红斑)、白色(口腔黏膜白斑)、黑色(口腔黏膜黑斑、黑色素瘤)、蓝色(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4、感觉异常
以疼痛与麻木为典型的感觉异常。能够定位、多数可以忍受、以牙疼与下唇麻木为常见。
5、口腔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是不明原因的、无法以牙周病、咬合创伤等来解释的局限区域的牙齿松动。此外,还有张口受限、伸舌偏斜、义齿不合翘动。
早期的口腔癌是可以治疗的,大家要提高健康素养,口腔内出现的颜色改变、外形改变、质地改变、感觉改变、功能改变,原因不明,持续两周以上未见缓解,就应及时就医,切勿拖拖拉拉能忍则忍,甚至乱购药物自我处理。
口腔癌三级预防
及时进行临床治疗
疾病的三级预防就是临床治疗,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口腔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发现越早、范围越小的口腔癌,手术越简单。因此,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仍是早诊早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