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玩游戏可以治疗童年情绪障碍?

2022-04-13 20:21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用游戏疗愈孩子的心灵

11岁的彤彤(化名)就读于广州某小学五年级。自2020年1月开始出现反复头晕,多在上课时,偶发于运动后,表现为晕沉感、做梦感,头晕的时候还会耳鸣,只能模糊听到他人讲话的声音;四肢轻微抖动,症状持续一分钟缓解。此后,彤彤反复发作。辗转多家医院就医,曾被诊断被颈椎病。治疗后,效果不佳,症状仍时常出现。

彤彤父母担心女儿是癫痫,便陪同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我院24小时脑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正常脑电图,未见癫痫样放电。继而找到我院心理行为医学科主任助理温友禄。

患儿长得高高瘦瘦,头发很长,经常绑着马尾,走路的时候头发一甩一甩的。据家长描述,患儿一直与奶奶、父母和3岁的妹妹同住,在3岁前与奶奶同睡,3岁后与父母同睡。父母均在医药公司上班,平时工作很忙,但也经常安排时间陪伴两个孩子。患儿的学习成绩中等,生病以前父母对她的学习看得紧,但只有数学成绩比较理想。“现在我们就只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坏都没关系了。”

结合患儿的病史病症及相关检查结果,温友禄诊断患儿为童年情绪障碍,在服药治疗的同时,也为患儿安排了每周1次、每次50分钟的心理治疗。

【游戏治疗】

患儿很爱笑、面部表情较丰富、表达能力强,咨询过程中能大方与治疗师进行交流。


动物家庭图(附图)

爸爸——大象:勤劳、喜欢玩手机,幽默、幼稚,讨厌撒谎的行为。

妈妈——狗:温柔,在外面总是笑呵呵的,可是在家里脾气暴躁,有时喜欢贪小便宜。

我——猪:懒得写作业、懒得下楼、懒得起床,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和萌系童趣玩具。

妹妹——绵羊:很可爱,喜欢喝奶、吃糖、很容易吐奶。

在问及亲子互动模式时,患儿表示父母总是跟她强调要独立:学滑板的时候,爸爸非要我大胆点;二年级参加冬令营8天,生病了,爸爸妈妈让我也要“独立”、“大胆”,坚持参加完冬令营;做作业时,觉得数学很难,他们也让我自己完成;就连周末,爸爸妈妈也给我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而当我头晕发作、差点晕倒时,妈妈表现得很紧张,她还哭了,而且也很爽快地给我买东西。


▲患儿的自我意识

在治疗过程中,当让患儿自己选取玩具来代表自己时,她选了如上的玩具,并取名“小核桃”。她描述自己是一个3岁的孩子,胆子小、怕黑,希望被保护,一直睡在摇篮里。“快要开学了,有些小紧张,不想做作业。”患儿说道。

【个案概念化】

其一,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患儿现在所处儿童阶段,顺利度过则能完成勤奋的任务,被认可、更加努力;而如果发展受阻,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结合患儿当前的表现,当她遭遇挫折时,不愿意去面对,表现出退缩、逃避,并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患儿更多认可与肯定,理解患儿在遭遇挫折时担心、焦虑的情绪反应,帮助患儿面对内心的负面情绪,并给予适当指导,提高患儿应对挫折的能力。

其二,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患儿比较需要的是第二层次关于对安全的需要和第三层次对爱与归属的需要。患儿表现出胆小、怕黑、担心自己会头晕等,缺乏安全感。同时,症状也透露出患儿渴求被爱、被关注、被理解。所以在患儿遇到挫折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以指导并协助她去面对,让她体会到自己是安全的,并且是被爱、被关注、被理解的。

其三,从亲子互动模式理论来看,患儿父母在S指导、E互动、N滋养、C挑战这四个维度上都比较做得不到位。当患儿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为她建立边界并提供有序的环境,令到她安心,有勇气去完成一些挑战自我的行为,而不应只是要求患儿独自去面对困难、面对内心的害怕与不安。当患儿出现害怕与不安的情绪时,父母在与其的互动中,能否觉察到患儿的状态并做出敏感的反应,这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治疗中,这一理论观点是治疗师与父母会谈的重要内容,并以此指导父母加强与患儿的互动,促进康复。

【治疗效果】

经过6周游戏治疗后,彤彤头晕的症状明显好转,已经能够正常外出、下楼活动、到商场逛街,也能正常地上学了。同时,与父母的互动也更加正向,慢慢能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懂得及时回应患者的内心需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互动,父母,患儿,治疗,自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