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鹏: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总以为新冠病毒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事实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身为一名白衣战士,面对严峻的疫情,肩负着使命、责任和担当,自己也要为抗击疫情奉献一份应尽的力量。
4月1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接到医院通知紧急到医院门口集合,坐上大巴车才知道是去驰援鸡泽执行核酸采集任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当到达目的地时,才知道是在学校给学生和教师采集核酸。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都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圆满出色地完成核酸采集任务。回来时天色已晚,又不能回家,检测核酸后党校隔离,次日又参加全县域全员核酸演练。
4月3日早晨,正在睡梦中的我们,领队队长将我们从睡梦中喊醒,说接到紧急通知,再次支援鸡泽疫情防控。此前,有过两次实战,虽然自己也信心满满,也为此次抗疫任务做着准备,但心里也有一些未知和不安。鸡泽采集点疫情现在是什么情况,有没有阳性患者,核酸采集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都不知道。
到达目的地后,一下车与当地对接后迅速投入战斗。我们临时组建的小队,为4组8人,(小队成员:张苏敏、孙桂钊、王晓雪、霍远航、井圆圆、王绍鹏、郝海运、崔艺),负责全村2000余人的核酸采集任务,在各小队中是采集人数最多的一队,而且配置人数还少。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小队长张苏敏护士长分工明确,分发采集物品到各小组。我们密切合作,齐心协力,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采集完的的核酸标本核实无误后上交。
完成任务后大家都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由于核酸采集人数较多,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本身就热,又值强烈的阳光骄阳似火,队员们感觉头晕、乏力、浑身湿漉漉的异常难受,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到最后。
此时已到中午2点多了,大部分小队已经吃完饭,正在大巴车上等待着未回来的小队。 我和肿瘤科孙桂钊医生两人为一组,负责入户核酸采集任务。开始以为都是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没有什么风险。然而入户才知道 居家隔离的多为大数据筛查、次密接群众,危险系数很高,所以每次采集加倍小心,严格遵守防范措施。坐在入户的电动三轮车上,由于车速较快,入户道路狭小,路面高低起伏不平,颠簸得厉害,下来后很难受。每次回来,累得倒床就睡。还好,在我们正需要团队力量的时候,宁风周大队长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将手术室的李娟、郭阳博两名护士安排到我们小分队,让我们采集工作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提高了效率,大大扩充了我们团队力量。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是在鸡泽抗疫第11天了,疫情也在逐渐变好,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只要在一天,我们就坚守着,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守护着一方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王绍鹏,馆陶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文中图片已获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