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三叉神经痛(MVD)案例
文章转载自: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
基本信息
1.患者:陈XX
2.性别:男
3.年龄:64岁
4.因“右侧面部疼痛半年余”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右侧面部疼痛,每次疼痛数秒钟至数十分钟,疼痛如刀割样剧烈不能忍受,张口受限,触碰、吃饭、喝水等可诱发,无胸闷胸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三叉神经痛,予以卡马西平每天2次,每次1粒治疗,疼痛可缓解,因头晕副作用改为奥卡西平每日2次,每次1片,效果一般。
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门诊以“三叉神经痛”收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
因胃癌行胃大切手术史1年。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特殊家族病史。
查体
T:36.6℃,P:93bpm,R:20bpm,BP:111/72mmHg。
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MRI颅底血管神经成像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1-10-07日全麻下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中神经生理监测”,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
术后予以抗炎、止痛、止血、止吐、抑酸护胃、静脉营养、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切口照片
术后复查CT,骨窗被自体骨完全修复
专家介绍
熊南翔,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18年度荆楚楷模,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2016年度奖获得者。
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会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神经修复材料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术中电生理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术中电生理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
主持各类国家级课题6项,Cell Death&Dis, Oncology Report,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J of otology 和Toxicology Research审稿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Cancer Research,J Neurosurg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5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武汉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疗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采用全面质量控制式立体定向深部脑刺激手术治疗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个体化手术治疗先天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对婴幼儿脑积水的治疗有深的造诣;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植物人持续状态和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在全国先进水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