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麻醉医生,不愿意让患者充满恐惧,在术前我们会向患者解释相关的风险,以取得配合从而避免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本文由“麻不倒"授权转载
记得刚上硕士的时候,一个周末,一位老同学来看我,碰巧舍友都回家去了。就留他住了一宿,晚上自然是海聊。同学问我:你怎么想到要干麻醉,不害怕么?我说那有什么害怕的,习惯就好了。那天聊到夜深人静,他说时间不早了,讲个故事睡觉。他说自己有不少鬼故事,很恐怖的,听过他故事的人没有不害怕的,要我有个心理准备。我说开什么玩笑,我一个麻醉医生,见过多少生离死别,一个鬼故事岂能吓倒我,于是他就认真讲起来。
故事的确阴森,具体内容不再详述,我感到了恐惧,但也不至于让人六神无主。也许女生听了会睡不着,肯定会被子蒙起头来睡觉。讲完后他问我晚上还敢不敢上厕所?我说自己胆量足够大,这些小儿科不会把我怎么样。其实这故事蛮恐怖的,我也就故作镇定而已,早知如此宁愿不听这个故事,有点后悔了。
在成为麻醉医生之前,心里会有不少忐忑,对于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一个麻醉医生成长过程中的确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各种急救,甚至血流成河,然后慢慢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麻醉医生成长离不开值班。通宵达旦麻醉也不计其数。多年前其中有一个夜班,白天就来了一位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38岁男性,高血压,体重110kg。由于病情危急,直接从门诊拉到手术室,手术从中午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临晨2点,患者主动脉壁薄如树叶,内膜出现长长撕裂口,加上大体重,体外循环时间长,血细胞破坏严重,主动脉置换后一直在出血,无论怎么止血效果仍不满意,患者体内的血几乎被置换了两遍,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以及止血药等等还是无济于事,那时还没有ECMO,也没有IABP,体外循环一停,血压就急速下降,各种血管缩血管药物轮番上阵,血压仍难以维持,只能依赖体外循环,但是体外循环转机已经严重超时,血细胞破坏严重,这种情况下麻醉医生和手术大夫尤为崩溃,最后不得不向家属交待病情,只能放弃。主动脉夹层本来死亡率就高,早些年医学不如现今那么发达,但是患者真正在手术室里生命停止的情况很少,总会有各种措施维持血压的,但当时真的无能为力。忙碌到临晨,最终被送往太平间。大家心有不甘,毕竟努力了一场仍没有能够挽留住生命。术后大家都疲惫不堪,收拾完残局各自休息。
我也拖着疲惫的身躯倒在床上,此时突然想起值班手机撂在麻醉机上,于是挣扎着起来非常不情愿再进那个手术室。整个手术室黑漆漆一片,一时也摸不到照明开关,就凭着感觉进去,突然想起了那个恐怖的鬼故事:一种莫名的恐惧突然袭来,后背发凉,发根紧锁,总感觉有个幽灵站在身后,一只大手伸过来……,那也许是我经历过最恐怖的一个瞬间,因为这个主动脉夹层刚走。出手术室门的时候,崩溃的感觉阵阵袭来~天哪,杀了我吧!
记得小时候,爷爷过世不久。晚上我、妈妈和奶奶睡在一个窑洞里,半夜时分,突然听到有人敲我家水桶,声音响亮。奶奶点了油灯,查看窑洞四周,敲击声瞬间停了。于是吹了灯,接着睡觉,这时候敲击声又响起来,奶奶坐了起来,重新燃了油灯,看看水桶,完好无损,未见任何异样。于是熄灯继续睡觉,但是敲水桶声音复而又始。
妈妈说,会不会是刚刚去世的爷爷想家了,可能放心不下才来为家里帮忙。此时奶奶就开始大声诅咒了,大概意思是你既然已经去世了,不要惦念这个家,不要再来骚扰我们,阴阳两隔,我家不再欢迎他。我自然躲在被窝里,吓得大气不敢出。但是水桶敲击声依然没有停下来。奶奶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用火柴点亮灯。妈妈也从炕上起来,跳到地上,生气地狠狠踢了水桶一脚,水桶在地上翻了几翻,里面跳出一只青蛙来,一切真相大白,哪有什么爷爷的灵魂回家,原来被扣在水桶里的青蛙作怪,青蛙每跳一次会敲击一次桶底。如果真相未被发现,很可能这次灵异事件会一直萦绕着我的一生。
我虽然没有在古冢野墓附近露宿,但胆量还是足够大。也曾经在人迹罕至的路旁睡在汽车后排上,冷风呼啸,车窗霜凝,倒也没有觉得有多害怕。
也看过天葬,藏香混合着青稞粉,天葬师挥舞着斧头将人体肢解捣碎,一群秃鹫蜂拥而上,甚至将骨头也吃个尽光。这些镜头却不曾让我害怕,但是那个可怕的夜班却久久难忘。鬼魅魍魉,披头散发,半身镂空,悠悠而来!
鲁迅说过: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脖颈,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脖颈多了二三尺而已。
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自己给强加的。尤其是那些入戏太深者,更容易受到恐惧袭击。唐吉诃德和桑丘,直到生命尽头还未能走出自己。所有的恐惧也是来自未知,能够解释清楚的事情,也就算不上什么灵异事件,也就不足为惧了。被电影剧情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人们,就是入戏太深,半衰期过后就好了!
刚刚参加麻醉工作的年轻医师担心麻不好而惴惴不安,甚至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当然并不是年资高的麻醉医生就不会产生恐惧,甚至从事临床麻醉越久越变得小心翼翼,当然患者年轻力壮,重要器官功能良好,麻醉实施起来倒也不碍事。如果患者心功能差,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集于一身,麻醉医生的压力徒然骤升。患者本身也对麻醉充满恐惧,有一年我爸爸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一晚上紧张得睡不着,当然这是后来妈妈告诉我的。第二天手术麻醉很顺利,醒来的时候爸爸告诉我,他睡得特别香,好多年没这么舒服睡觉了,看样子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想想:自己的儿子从事麻醉多年,他竟然恐惧到这种地步。而且我妈告诉我,术前的晚上他辗转反侧,一直犹豫是不是该给我交待一下后事,哈哈,太过分了!医学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近些年麻醉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许多医院的麻醉死亡率达到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当然,麻醉学的进步可以让围麻醉期患者死亡率接近零,但永远达不到零。
作为麻醉医生,不愿意让患者充满恐惧,在术前我们会向患者解释相关的风险,以取得配合从而避免和减少相关并发症。有时候,患者倒是感觉不到风险,他甚至会问我:怎么麻醉还有风险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已经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就反问他:你在大街上走路,会不会有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