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病例报告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一例

2022-04-11 10:36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一例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一例

文章来源: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1, 2(3): 298-299 

doi: 10.3969/j.issn.2096-8493.20210062

作者:吴敏娟, 徐俊驰, 唐佩军, 陈慧, 吴妹英, 胥萍

作者单位: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中心/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检验中心/苏州市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吴敏娟、徐俊驰、陈慧、胥萍);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唐佩军、吴妹英)

通信作者: 胥萍,Email: 573311485@qq.com

基金资助: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SS2019074)

74381649643577984

吴敏娟 ,苏州市第五人民检验中心副主任,主任技师,苏州市职业病质控专委会成员,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和感染免疫相关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课题数项。

13771649643578275

胥萍,主任技师,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卫生拔尖人才”,苏州市姑苏卫生重点人才。现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临床检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自身免疫肝病管理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生化学会理事、苏州市肿瘤生物治疗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感染免疫(肝炎、结核、艾滋等)及细胞免疫治疗。发表文章60余篇,SCI 30余篇,承担省市课题20余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奖、省、市科技奖项多次。

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仍然要面对的重要挑战,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治疗周期是临床要研究的问题。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自体免疫治疗是体外应用细胞因子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出CD3+CD56+细胞,增强T细胞活性的同时也增强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的病原体杀伤功能。CIK在抗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目前已在国内外大量使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在耐药结核病患者临床应用中却鲜有报道。本文对1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CIK自体细胞免疫治疗的情况进行报道。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2岁,俄罗斯族,15年耐药肺结核病史,虽经多次抗结核化疗,但由于胃肠道反应、失眠等不良反应大而自行停止用药,未规范治疗。后因病情加重入院,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痰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阳性,一线抗结核药品异烟肼、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中介,链霉素敏感;二线抗结核药品阿米卡星、对氨基水杨酸敏感,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耐药,以“继发性肺结核双侧涂(+)培(+)和耐多药肺结核”收治入院。胸部CT扫描示双肺透亮度高,右肺明显,并见泡状透光区,双肺纹理粗,双肺见散在多发斑点结节、斑片及条索状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部分致密并见钙化,邻近胸膜增厚,其中右肺上叶部分病灶内见透亮影。予以6Am-Pa-Z-Lfx-Pto/18Pa-Lfx-Pto-Z方案(Am:阿米卡星;Pa:对氨基水杨酸;Z:吡嗪酰胺;Lfx:左氧氟沙星;Pto:丙硫异烟胺)抗结核治疗,患者再次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和失眠等症状,无法耐受。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患者在不改变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CIK细胞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通过细胞单采获取富集的单个核细胞,Ficoll分离淋巴细胞,应用细胞因子刺激诱导,体外培养10~12d,经微生物培养,内毒素检测等证明无感染,同时细胞数达到标准后收集细胞,隔天进行一个疗程CIK细胞回输,共3次。3个月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本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自体CIK免疫治疗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改变如下:

1.临床表现:患者经CIK细胞治疗后,第1天体温为37.8℃,可能因CIK首次回输后出现的反应,次日即恢复正常。CIK治疗前,患者常腹痛且大便次数多,可能为化疗药物不良反应,CIK治疗后该症状消失。治疗前患者食欲不振,失眠且盗汗,治疗后食欲和睡眠质量均改善,且体质量增加。总体情况有明显改善,见表1。

55641649643578675

2.实验室检查:患者CIK治疗前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第1个疗程CIK治疗后痰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第2个疗程CIK治疗后痰涂片及培养均阴转;常规检测中,血红细胞沉降率(ESR)逐渐恢复正常,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第1个疗程CIK治疗后稍有偏高,但无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能与初次CIK治疗后机体反应有关,肝肾功能主要指标无异常改变。具体见表2。在CIK治疗期间,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有上升趋势,见图1。

55831649643578910 44071649643579475

3.影像学改变:胸部CT扫描示CIK治疗前双肺密度不均匀,右上肺空洞,部分致密化和钙化(图2,3);CIK治疗后肺部空洞缩小,斑块和结节被吸收(图4,5)。

56501649643579987

讨论

目前,耐药结核病的散播仍是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其治疗时间长,治愈困难,并有较高的病亡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本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多次因服用药物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无法进行规范治疗,导致病情不断加重。CIK治疗通过对患者单个核细胞的诱导及扩增,产生大量的自然杀伤性T细胞,增强T细胞免疫能力的同时使机体产生γ-干扰素(IFN-γ)促进巨噬细胞的极化,并加快其凋亡,快速清除患者体内的MTB。本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CIK治疗后痰找抗酸杆菌涂片和痰分枝杆菌培养均阴转,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好转,并缓解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的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食纳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其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其细胞免疫功能不断改善。CIK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是:(1)CIK通过释放颗粒酶/穿孔素等毒性颗粒导致病原体感染细胞裂解;(2)CIK细胞释放大量的如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IL-2)等炎性细胞因子,不仅对病原体感染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间接杀伤病原体感染细胞;(3)CIK表达FasL(Ⅱ型跨膜糖蛋白)通过与病原体感染细胞膜表达的Fas(Ⅰ型跨膜糖蛋白)结合诱导病原体感染细胞的凋亡。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经过CIK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免疫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在第1个疗程CIK治疗后有一过性的低烧,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稍有偏高,可能与回输细胞悬液含有少量的IL-2和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有关,免疫系统处于暂时性失衡,从而进行适应性调整,其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遗憾在于,因患者家庭原因后期失联,无法进一步跟进情况。

参考文献(略)

注:除非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刊登的所有文章不代表《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观点。

END

编辑 | 章洁纯

审校 | 范永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感染,不良反应,免疫,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