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催化,中药股再度起飞
新冠变异毒株 “破防”之下, 4 月 4 日 ,36000 箱连花清瘟运抵上海 ,配送到各家各户。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 (WHO) 确认中药有效性”的话题在5日登上热搜,引发一众讨论,并引发股市波动。清明过后,中药股在资本市场强势回潮。 事实上,WHO的“报告会”只是一场讨论会议,并未给出实际性的结论。不过,这并不影响“连花清瘟们”被抢购一空的火爆,和“以岭药业们”被资本热捧的飞涨。
本次中药股回潮,是去年年底来的“二次上涨”。 截至4月6日收盘,香雪制药 (300147.SZ) 上涨19.95%,维康药业 (300878.SZ) 上涨10.62%,以岭药业 (002864.SZ) 、红日药业 (300026.SZ) 、紫鑫药业 (002118.SZ) 、亚宝药业 (600351.SH) 、大理药业 (603963.SH) 等中药股亦强势上涨,涨幅在10%上下。
热潮之下,究竟原因几何?
一方面是市场热度所致。3月以来,上海疫情复杂多变。截至4月7日,新冠感染者累计增长超过10万人。而据行业媒体报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负责人房敏,4月5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上海确诊的阳性感染者中,中药使用率超98%。
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 (WHO) 确认中药有效性”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一众讨论,并引发股市波动。 事情的起因是,今年1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前往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循证评价研究报告》。 针对中国提交的这份报告和另外两份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报告,世卫组织邀请21位专家,开展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并在3月31日公布了会议纪要。 上述提交的报告显示,中药有助于降低新冠疫情从轻度发展到重度的风险。与会专家也集体认为——这些数据表明,当中药与传统抗病毒药物结合使用时,其结果“既安全又有效”。但据行业媒体健识局报道,翻阅会议纪要原文发现,相关讨论结果中并未使用语气强烈的结论性词语。
在疫情市场和利好政策“输血”的中药股,不断挑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连花清瘟们”从何而来,将走向何方?政策推动下,力挺中医药走向“星辰大海”的目标,何以实现?
01 连花清瘟的“出道史”
这已不是中成药第一次“大显身手”。自新冠疫情以来,双黄连、连花清瘟等中成药火遍大江南北。在海外留学生的抢购中,单价更高达300元。 没有中药企业不想乘上这班快车,但有的只是一时火爆,就像在2020年年初遭到“疯抢”的双黄连,随后便被辟谣叫停;有的则被纳入新冠诊疗方案成功“C位出道”,比如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诞生于17年前的“非典”疫情期间。当时,以岭药业针对SARS病毒研制出来一款“清瘟解毒、宣肺泄”的中成药处方,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只是,连花清瘟获准生产上市时 (2004年5月),“非典”疫情已经匆匆而去。
尽管从2005--2019年,连花清瘟被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个部门累计18次列为乙流等多项呼吸道疾病的诊疗方案, 但无论从销售业绩还是增速来看,不温不火是其常态。在以岭药业成立的20多年里,心血管类中成药 (通心络胶囊等)才是贡献其主要营收的拳头产品。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才成为连花清瘟“走红”的转折点,亦是以岭药业成为“资本宠儿”的开端。2019年以来,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零售终端,连花清瘟市场增速连连升高,仅2021年连花清瘟的营收达40亿元。
尽管最开始药物的有效性备受质疑,但是资本市场的力挺和市场规模扩大的数据,却是实实在在的。连花清瘟火了,以岭也赚得盆满钵满。自2011年上市以来,以岭最低市值仅125.75亿元,但今时今日 (截至4月6日) 以岭总市值超过最低市值的4倍,达579.57亿元。市值上涨的也不只以岭一家。 低调行事的红日药业,次次中药股上涨都处于领跑地位,总市值更是从最低点的37.76亿元增至今日的250.25亿元,翻了6倍不止。
02 政策支持,中药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尽管新冠检测试剂等产业,也因疫情而站上“风口”,但中药股的“起飞”,却不仅仅是疫情推动。中药股整体向上的走势,事实上指向一个终点——政策“开花”。 仅最近一个月内,政策利好就不曾间断。3月14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发布,连花清瘟等多款中药在列,中医药企业迎来一波春季高峰。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再次成为重大利好。叠加上海、吉林疫情的影响,中药股“容光焕发”随之抬头。众多券商分析师从多角度分析,政策何以利好中药企业和中药股。安信证券认为,《“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从医保层面来看,明确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定价一面更加灵活;监管一面,中药注册审批或将加快。首创证劵分析表示,中医药行业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产品方面具有稀缺性和自主定价权,长期来看利好中药创新药研发能力的提升。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当使用场景拓宽、需求满足时,或将替代中药饮片领域。当然,近年来中医药的扶持政策不只于此。自2019年以来,有关部门大大小小共出台了七份利好中医药的文件,政策扶持之下,中药企业春风吹又生。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21年这一年来,医药股波动不休,但最终中成药坚挺的走到了前面,在中药、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等一众细分领域中,中药屹立在最前方,年内增幅达46.16%;而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等,要么徘徊在0%上下,要么游移在-10%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还重点提到了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走出去”的战略。换句话说,中医药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中药股的“天花板”,也将被进一步提升。但问题是,中医药如何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仍然亟需探讨解决。1998年,天士力 (600535.SH) 的复方丹参滴丸正式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FDA的I期临床研究 (IND) 申请,20余年过去,这一流程尚停留在临床III期阶段。在前文提到的“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上,WHO专家组主席Elisabetsky在讨论时便直接表示:会议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在未来改进中医药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