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疫”药市场:疫苗仍是现金奶牛,抗体、小分子药或后来居上
作者:小时光
随着各大药企2021年业绩的披露,新冠药物最终的市场表现也展现在大家面前,疫苗作为对抗新冠病毒的第一道屏障,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的 “钞能力”。
对于Moderna、BioNTech这两家多年名不见经传的Biotech而言,乘着新冠mRNA疫苗的东风,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甚至超越GSK等老牌药企。
“宇宙药厂”辉瑞的制药业务全球排名一度跌至第十,但在2021年又跃升为第一,这主要得益于其与BioNTech合作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该产品2021年销售额为367.81亿美元,创下药品首年上市销售的记录。
相比之下,由于安全性以及病株突变等因素,阿斯利康和强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增长态势略显缓慢。即便如此,阿斯利康新冠疫苗Vexzevria依然为其带来了39.17 亿美元的销售额。强生新冠疫苗 (JNJ-78436735)也贡献了23.8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而且公司预测2022年新冠疫苗销售额可能增至35亿美元左右。
再看国内,国药中生和北京科兴为新冠疫情药物研发中的最大赢家,销售额都在千亿元级别,其中科兴生物2021年盈利900亿元,中生制药30亿元投资科兴中维获得15.03%股权,分得136亿元利润。
康希诺销售额43亿元,绝大部分来自新冠疫苗。作为“港股疫苗第一股”,康希诺受益于新冠肺炎疫苗的销售利好,亏损十年,终于迎来了扭亏为盈的一天。新冠疫苗的成功上市销售,对康希诺的业绩拉动作用是立竿见影。 另外光是拿到BioNTech新冠mRNA疫苗大中华区的代理并在香港、澳门地区商业化,复星医药就在今年上半年营收超过5亿元;一鸣惊人的艾博生物,也靠着mRNA技术及产品融资超50亿元,成为中国biotech一颗耀眼的新星。
2021年作为新冠疫苗商业化元年,从快速研发、快速获批到快速大规模商业化,这个进度之快在全球制药史上是前无仅有的,可想而知,各大药企在竞速过程中付出了多大努力,而疫苗也用它超强的造富能力反哺了公司。
新冠疫情的下半场,不再是疫苗的主场,取而代之的将是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和小分子口服药。
中和抗体通过与病毒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防止它们与细胞上表达的受体相结合并进入细胞,进而防止病毒感染尚未受到感染的细胞。目前多款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都是靶向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RBD是刺突蛋白与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的关键蛋白域,通过阻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
由罗氏与再生元合作开发的Ronapreve,是由2种单抗(casirivimab和imdevimab)组成的一种鸡尾酒疗法,2种单抗分别针对新冠病毒棘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域的2个独立的、不重叠的位点,具有协同作用,可降低病毒变异逃逸的风险。
Ronapreve于2020年11月获FDA紧急使用授权(EUA),通过静脉输注或皮下注射给药,用于治疗未接种或未完成接种疫苗、与新冠患者密切接触或无症状但新冠检测阳性且有高风险发展为重症的人群。2021年其销售额为75.74亿美元。
礼来/君实合作开发的埃特司韦单抗/巴尼韦单抗,于2021年2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伴有进展为重度新冠感染和/或住院风险的12岁及以上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截至目前,埃特司韦单抗/巴尼韦单抗疗法已经在全球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紧急使用授权(EUA)。2021年其收入为2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
葛兰素史克(GSK)的Xevudy于2021年先后在日本和欧盟上市,并获FDA紧急使用授权,全年销售额为13.17亿美元。根据现有超过170万剂的供应合同(其中约40%已在2021年交付),GSK预计Xevudy在2022年的销售额约为14亿英镑。
阿斯利康的Evusheld(tixagevimab与cilgavimab组合包装)于2021年12月获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新冠感染暴露前的预防。其适应症广泛,包括目前未感染或未暴露于新冠病毒,且难以对新冠疫苗产生足够抗体保护的人群,包括不建议接种疫苗的人群。Evusheld在2021年的销售额为1.35亿美元。
腾盛博药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于2021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这是我国首款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目前,全球已有20款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国内在研治疗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至少有10款。有券商预计,中和抗体整体市场体量将达到80亿-100亿美元。
口服小分子药物
Molnupiravir是默沙东公司(MSD)与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公司合作研发的一款口服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物,于2021年11月份在英国上市,2021年12月23日,Molnupiravir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治疗轻至中度新冠肺炎成人患者。Molnupiravir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
上市仅一个多月,Molnupiravir就在2021年收获了9.52亿美元。默沙东预计,2022年底其销售额可达50-70亿美元,预计未来四年累计销售额可达到147亿美元。
Paxlovid由辉瑞公司研发,是由奈玛特韦片(Nirmatrelvir)和利托那韦片(Ritonavir)两种药片组成的复方抗病毒药物。2021年12月22日,获FDA批准紧急使用授权,仅仅51天后,2022年2月11日,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了该药进口注册。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在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中增加了新冠口服药Paxlovid。并于3月23日发布公告,将该药的适应症调整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
目前,Paxlovid以2300元一盒的价格,开始在吉林、浙江、广东等地投入使用。2021年,Paxlovid上市1周就获得了7600万美元收入,预计2022年的产能会达到1.2亿个疗程,销售额达到220亿美元。
国内君实生物的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已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得批准用于中重度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后续临床研究正在积极推进中,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递交新药上市(NDA)申请。目前君实公司已与旺山旺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承担VV116项目后续在合作范围内的临床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开拓药业的小分子口服药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患者由于事件数较少,中期分析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公司拟调整临床试验方案并继续推进普克鲁胺III期临床。真实生物的抗病毒药物阿兹夫定已完成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先声药业的3CL蛋白酶抑制剂SIM0417也已经步入临床阶段。
考虑到口服药物的便利性、产能优势及成本优势,预计2022年小分子口服药物将强劲增长。
新冠后遗症——康复患者的隐秘之痛
在WHO的官网中,列出了常见的新冠后遗症,包括:乏力、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记忆力、注意力或睡眠出现问题、持续咳嗽、胸痛、说话困难、肌肉痛、丧失嗅觉或味觉、抑郁或焦虑、发热等。甚至有人因为无法长期忍受新冠后遗症,最终自杀身亡。
新冠肺炎后遗症将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3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4.85亿例。约为10%-30%的新冠患者有后遗症。随着未来毒株变异、更多国家防疫限制松动,保守估计未来全世界至少将有5分之一的人感染或感染过新冠。
从上述研究可以预见,保守假设10亿人中只有10%有后遗症,而亦有10%的人后遗症严重并选择治疗,按人均1000元的治疗费用,对应的便是1000亿的治疗药物市场。
深耕自免疾病药物的创新药企、有治疗肺纤维化、肾损伤等前沿的在研管线的企业也有机会在新冠后遗症这一广阔潜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全球已深陷这场持续性灾害两年有余。从最初面对病毒束手无策,到普及疫苗注射筑起防疫屏障,再到新冠中和抗体和小分子口服药等治疗类药物的出现,人们逐渐在“阴云”中瞥见一缕战胜疫情的“曙光”。预计未来口服药物+中和抗体+疫苗构成的立体防控体系将是对抗新冠病毒的坚实城墙。过去两年时间,无数Biotech、Bigpharma、Biopharma竞相登台,试图把握当前大势,征服新冠肺炎,掘金“疫”药市场。最终谁能走的更长更远,静待揭秘。
END
参考:
1.The Antibody Cocktail, Ronapreve Approved for Additional Indication as a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COVID-19.
2.Michael Dougan, et al. Bamlanivimab plus Etesevimab in Mild or Moderate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1 Jul 14. doi: 10.1056/NEJMoa2102685.
3.瞪羚社:新冠肺炎后遗症治疗:一个隐藏的千亿级产业链市场?
*声明:本文由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艾美达医药咨询立场。本公众号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