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质量|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近年来,我国输血安全与管理工作的重心已经由血站采供血管理向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转移。本研究以射频识别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发了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可自动完成身份验证,实现自助取血,提高取血效率。
设备构造
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包括箱体以及支撑架和控制器。支撑架上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存储通道,存储通道中设置可滑动抽屉,支撑架上设置与抽屉对应的电子锁。支撑架位于存储通道的后端,设置有安装盒,安装盒中设置锁控板,与控制器连接,电子锁设置在安装盒上。安装盒上设置有指示灯。箱体上设置门体,门体或箱体上设置门锁。
设备功能
(1)信息采集。在将血袋存储到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的过程中,血袋先通过信息采集模块进行信息采集,包括血型、采血时间等。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完血袋信息后,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存储。控制器将控制某一空载的抽屉所对应的电子锁解锁,操作人员将血袋放入指定解锁抽屉中。
(2)身份识别。用血科室需要用血时,医护人员向输血科室提交取血请求,输血科室审核通过后将取血信息发送给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用血科室指定医护人员直接在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处进行取血。针对用血科室指定取血医护人员,需事先在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上进行用户注册,后期申请领取血袋时,该医护人员身份信息将与所对应取血请求合并为取血信息一并发送给设备。
(3)自助领/发血流程。 ①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血液存入流程见图1。
②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血液领取流程见图2
应用效果
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自2021年7月1日启用,截至8月26日,累计发放红细胞156袋,合计284 U;血浆186袋,合计33 900 mL。经人工核查,未发生发血差错。输血科将完成交叉配血的血袋存入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取血人员从身份识别开始到取出血袋核查,总共耗时不足2 min。 该设备可直接放置在用血科室,将血液前移到用血科室,解决了临床用血顾虑,实现了“血液零浪费、用血零等待、信息零距离”,保障了患者用血及时、安全、有效。与传统血液管理模式相比,智慧血液前移管理方案优势明显。
讨论
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的研发,探索出了物联网无人值守自助发血新路径,实现了医疗机构内血液资源的科学、合理、优质、高效调配,降低了临床取血风险,是积极贯彻“健康中国”策略,响应国家、省、市关于智慧血液管理要求,探索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践,也是在政策与科技驱动背景下向“医工结合”发展模式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获取血袋的详细信息、患者的配血信息、临床的取血信息等内容,以及实现血袋的效期预警、发血二次校对和自动计费等功能,必须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并要进行互联互通安全性验证,对医院各信息系统提供方的配合度和信息数据共享建设的要求较高;同时,本研究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血液管理模式,目前在医院输血科的普及率尚不高,相关管理制度、院感消毒管理、使用场景设置标准和运行数据安全性监管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未来,随着其在医院输血科的推广,将尽快组织血液管理领域专家编写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用于指导医院血液管理建设。
作者来源: 青岛市市立医院 王国安 等
全文拟发表于本刊2022年第5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