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研 | 青岛科技大学(9.381):板栗 α-D-1,6-葡聚糖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
编译:微科盟索亚,编辑:微科盟索亚、江舜尧。
微科盟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微生态》公众号。
导读
2022年3月29日,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解万翠,李红燕团队等人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题为《α-D-1,6-glucan from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alleviates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colitis in vivo》的文章。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中提取纯化得到的α-D-1,6-葡聚糖(CPA)。本文研究了CP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的改善作用。CPA抑制了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的TNF-α和IL-1β水平。CPA(200或400 mg/kg/天)灌胃后,结肠炎小鼠结肠长度和体重增加,疾病活动指数降低。CPA通过提高ZO-1和occludin蛋白水平和抑制NLPR3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来调节TNF-α和IL-1β来减轻结肠组织损伤。小鼠肠道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富度发生变化,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尤其是丙酸、丁酸和异戊酸水平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CPA可以通过保护肠道粘膜屏障、减少炎症、调节肠道微生物和SCFA水平来缓解结肠炎。因此,CPA可以开发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炎的功能性食品。
关键词:板栗(C. mollissima Blume),葡聚糖,结肠炎,肠道微生物,抗炎症活性
论文ID
原名:α-D-1,6-glucan from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alleviates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colitis in vivo
译名:板栗 α-D-1,6-葡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
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
IF:9.381
发表时间:2022.3.29
通讯作者:解万翠,李红燕
通讯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DOI号:10.1016/j.carbpol.2022.119410
实验设计
从板栗(C. mollissima Blume)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CPA,测定其分子质量与结构。利用RAW264.7细胞评估CPA的体外抗炎症活性。设置小鼠实验,选择6周龄的C57BL/6J 小鼠为试验对象,利用DSS小鼠结肠炎模型,共有5个处理:正常组(蒸馏水)、结肠炎模型组(3% DSS)、阳性组(3% DSS+5- 氨基水杨酸)、CPA组(CPA-L组,3%DSS+5-200 mg/kg/d;CPA-H组,3% DSS+5-400 mg/kg/d)。处理9天后,采集小鼠结肠组织与粪便样本。进行结肠炎症状和DAI评估、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炎症细胞因子的测定与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粪便16S rRNA测序分析、粪便SCFAs定量分析。
结果与讨论
1. 多糖CPA的结构特征
采用冷水浸提法从板栗(C. mollissima Blume)果实中提取粗多糖CP,产率约为8.18%。采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均一的多糖CPA。CPA在S-400和HPGPC色谱的洗脱曲线如图S1a、b所示。CPA的蛋白质含量约为0.51%。CPA主要由分子量为2×103 kDa的葡萄糖组成。GC/MS分析表明,CPA中含有1,5,6-O-三乙酰基-2,3,4-O-三甲基-D-葡萄糖醇和1,5-O-二乙酰基-2,3,4,6-O-四甲基D-葡萄糖醇,其摩尔比约为98.5:0.01。根据CPA的1H、13C和1H - 13C单键的HMQC谱(图 S2),1H和13C信号如表S1所示,这表明多糖CPA是 1,6-连接的α-D-葡聚糖,这与我们的研究相一致。
2. CPA对DSS诱导的结肠炎的影响
模型组小鼠出现体重下降、粪便变稀、活动减少等症状,表明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成功建立。每天记录小鼠体重,体重变化如图1b所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SS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鼠体重。口服CPA后,小鼠体重减轻不明显。CPA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CPA-H)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明显大于低剂量组(CPA-L)。不同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如图1c所示。模型组小鼠DAI评分较高,说明其症状较其它处理小鼠更严重。CPA处理后DAI评分显著降低,表明CPA可以缓解DSS引起的结肠炎症状。结肠缩短是结肠炎的一个症状,与正常组相比,DSS处理后结肠长度显著缩短。相反,口服CPA可以防止小鼠结肠缩短(图1d,e)。高剂量CPA处理对结肠炎小鼠体重减轻、DAI评分和结肠长度的影响与低剂量CPA处理的小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总之,这些结果表明CPA可以显著缓解小鼠结肠炎的症状。
图1. 试验设计示意图(a)和CPA改善结肠炎小鼠的临床症状。(b)体重变化; (c)DAI评分;(d)具有代表性的结肠组织图片;(e)结肠长度;所有数据均表示为平均值±SD;** p <0.01,*** p <0.001。
3. CPA 对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通过H&E和AB染色检测不处理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与正常组比较,结肠炎模型组结肠组织出现严重的黏膜溃疡、炎症性细胞浸润黏膜组织、隐窝损伤等病理变化(图2a)。经CPA处理后,病变组织形态得到了明显改善。CPA-L和CPA-H组的结肠组织表现出较少的黏膜溃疡,炎症细胞浸润较少,隐窝损伤较少(图2a),但组间无显著差异。采用AB染色法对结肠组织杯状细胞糖蛋白进行标记。如图2b所示,与正常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AB染色阳性细胞减少。经CPA处理后,CPA-L和CPA-H组中AB染色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因此,AB染色结果表明了CPA 处理可以防止DSS处理后杯状细胞的损失。
图2. CPA对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a)H&E染色图像(放大倍数×200);(b)AB染色(Alcian blue staining)图像(放大倍数×200)。
4. 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
在结肠炎小鼠中观察到肠道屏障受损,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随后,毒素和微生物抗原可以穿过固有层进入全身循环,导致疾病产生。紧密连接蛋白在维持结肠组织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确定CPA是否能够缓解肠道屏障的损伤,我们检测了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情况。结肠组织用ZO-1或occludin蛋白抗体染色,结肠炎模型组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图3a、b)。然而,通过CPA处理后,两种蛋白质的水平显著增加,这表明CPA对结肠炎小鼠的肠道屏障损伤和肠道通透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同生物来源的多糖可使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黏膜恢复。橘叶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和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多糖能够提高因DSS处理后结肠组织中ZO-1和occluding蛋白水平的降低。前人的研究已经证,实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多糖结合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多糖可以通过增加结肠炎小鼠的ZO-1和occluding蛋白水平来缓解结结肠粘膜的损伤。血红密孔菌(Codonopsis pilosula)多糖能恢复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ZO-1的表达降低。因此,几种多糖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和保护结肠炎小鼠肠粘膜的完整性。
图3. CPA葡聚糖对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肠屏障功能的影响。紧密连接蛋白(a)ZO-1(放大倍数 × 200)和(b)Occludin(放大倍数 × 200)的表达。
5. 炎症分析
炎症是结肠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症状,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与结肠炎的严重程度有关。因此,使用相应的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和结肠组织上清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量。由MTT试验可知,CPA对RAW264.7细胞毒性较小,用400 μg/mL的CPA处理24h,细胞存活率大于80%。CPA可降低LPS刺激RAW264.7细胞(图4a,b)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在结肠组织中,结肠炎模型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图4c,d)。CPA处理后,CPA-L组和CPA-H组TNF-α和IL-1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低剂量CPA与高剂量CPA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图4c,d)。这些结果表明了CPA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症作用。NLRP3和NF-κB蛋白在调节肠道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炎症小体NLRP3与结肠炎的发展有关,可作为治疗结肠炎的靶点。NF - κB可促进结肠炎炎症因子的表达。为确定CPA在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来评估结肠组织NLRP3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如图4e和f所示,结肠炎模型组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这表明结肠组织存在炎症。CPA-L组和CPA-H组症状显著减轻。与结肠炎模型组比较,CPA - L组和CPA - H组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CPA在低、高剂量下均能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炎症症状,并能通过抑制NLRP3和NF-kB p65的表达来减轻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植物多糖在DSS诱导的结肠炎中可以表现出抗炎症的作用。从黄芩(S. baicalensis Georgi)中提取的多糖SP1 - 1可抑制结肠炎小鼠NF-κB通路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铁皮石斛(D. officinale)多糖和牛蒡(A. lappa)多糖联合黄芪(A. membranaceus)多糖和党参(C. pilosula)多糖的组合可以调节结肠炎小鼠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黄芪(A. membranaceus)还可以抑制NLRP3和NF-κB的表达。黄芩(S. baicalensis Georgi)多糖可以恢复预炎症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的表达,而菊花(Chrysanthemum)多糖可以调节结肠炎小鼠的NF-κB/TLR4 通路。因此,植物多糖可以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和蛋白质的水平来显著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
图4. CPA对体内外炎症细胞因子和蛋白表达的影响。1 μg/mLLPS刺激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炎症细胞因子(a)TNF-α、(b)IL-1β的水平;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c)TNF-α、(d)IL-1β的水平;(e)炎症相关蛋白NLRP3和NF-κB p65的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f)与β-actin相比,蛋白质表达情况;所有数据均表示为平均值±SD;* p <0.05,** p <0.01,*** p < 0.001。
6. 肠道微生物分析
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经常发生肠道微生物失调。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SCFA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口服CPA可以缓解结肠炎,为了确定这种影响是否与结肠炎小鼠的肠道微生物有关,对小鼠粪便进行了16S rRNA测序分析。不处理小鼠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如图5a所示。通过DSS构建结肠炎模型后,小鼠肠微生物α多样性显著降低。然而,在给药低剂量和高剂量CPA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并恢复到接近正常组的水平。但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小鼠变化趋势不明显。这一发现表明,CPA可有效增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在门水平上,丰富度前20细菌门如图5c所示。在前20个细菌门中,正常组的优势菌门是拟杆菌门(相对丰富度80%)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富度16.1%)。经DSS处理后,结肠炎模型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富度下降至41.3%,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富度上升至43.9%。然而,通过灌胃CPA恢复了小鼠肠道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失调。CPA-L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64.5%和30.7%,CPA-H组分别为49.0%和38.7%。此外,CPA还可以降低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升高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富度。低剂量和高剂量的CPA都能将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相对丰富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些结果表明,CPA可以通过改变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富度,在门水平上重塑结肠炎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如图S3所示,拟杆菌属是丰富度最高的菌属,其次是异杆菌属和Turicibacter属。与正常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中异杆菌属的丰富度显著降低(图S3)。同时,与结肠炎模型组相比,异杆菌属会在CPA-H组中富集。CPA-L干预导致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富度下降,而在结肠炎模型组中,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富度高于正常组。在确定了CPA对门水平上细菌组成的调节作用后,通过LEfSe分析了在属水平上与结肠炎相关的细菌。LEfSe分析以评估不同处理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分类和丰富度(图5d)。根据LDA值,正常组中差异显著的微生物分类群为S24_7(LDA=5.70)和拟杆菌属(LDA=5.42)。经DSS处理后,结肠炎模型组变化较大的细菌为厚壁菌门(LDA=5.32)、芽孢杆菌纲(LDA=4.83)和Turicibacterales(LDA=4.80)。然而,小鼠口服低剂量的葡聚糖CPA(CPA-L组)时,韦荣氏球菌科(LDA=3.80)和考拉杆菌属(LDA=3.80)变化最大。而CPA-H组Erysipelotrichaceae(LDA=5.00)和Allobaculum(LDA=5.00)显著改变。在发生显著变化的细菌分类群中,S24_7和拟杆菌属属于拟杆菌门,而芽孢杆菌纲、韦荣氏球菌科、考拉杆菌属、Erysipelotrichaceae以及Turicibacterales属于厚壁菌门。这些结果与肠道微生物在门水平上的丰富度相似。
前人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相比,IBD患者的拟杆菌门丰富度降低,而厚壁菌门的丰富度增加。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了相同的趋势,即正常组与结肠炎模型组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富度的变化。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在调节宿主免疫和新陈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增加可以改善小鼠结肠炎。例如,在使用益生菌B. adolescentis处理后,小鼠肠道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增加,从而改善了结肠炎症状。使用桑枝(Ramulus mori)多糖和PLGA构建的纳米颗粒可以增加因DSS处理而降低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比例。拟杆菌门丰富度的增加导致鞘脂的产生增加,这可以调节肠道功能并缓解IBD的症状。拟杆菌门还能产生降解葡聚糖的葡聚糖酶,降解以1,6-α-D-葡萄糖为主链、1,3-α-D-葡萄糖为侧链的葡聚糖。CPA是一种1,6相连的α-D-葡聚糖,拟杆菌门产生的葡聚糖酶也能降解CPA。同样,在我们在研究结果中,在口服CPA干预后,拟杆菌门的丰富度显著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些研究报告共同施用黄芪(A. membranaceus)多糖和党参(C. pilosula)多糖提高了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拟杆菌门的丰富度,并降低了厚壁菌门的丰富度。牛蒡(A. lappa)多糖通过增加DSS处理小鼠肠道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产碱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的丰富度,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DSS处理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但可以通过多糖的处理来逆转。CPA有利于调节肠道微生物,尤其是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的丰富度。ANCOM分析用于确定组间微生物丰富度的差异。使用log-ratio分析,确定了正常组和结肠炎模型组之间共有21个差异显著的菌株(调整后的p <0.05,表 S3)。经DSS处理后,模型组中丰富度发生显著变化的细菌包括未鉴定_S24-7的物种、未鉴定_毛螺旋菌科的物种、Turicibacter属和罗氏菌属(调整后的p <0.05)。如表S4所示,在阳性组中梭菌属、肠球菌属和Aggregatibacter属的丰富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调整后的p <0.05)。低剂量和高剂量CPA的添加促进了琥珀酸弧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的生长,并抑制了包括梭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在内的7个属的增殖(调整后的p <0.05,表1,表2)。值得注意的是,补充CPA-H后,肠球菌属、SMB53和Aggregatibacter属的丰富度受到显著影响(调整后的p < 0.05,表2)。通过Selbal分析以探究与结肠炎或CPA处理后相关微生物的“平衡”(图S4和图6)。微生物平衡是评估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关系的特定特征。如图S4所示,Turicibacter属和未鉴定_S24-7属是最能解释正常组和结肠炎模型组之间差异的菌属(曲线下面积,AUC=1)。有研究表明,DSS处理的小鼠中Turicibacter属的丰富度会增加。结肠炎模型组未鉴定_毛螺旋菌科和不动杆菌属的丰富度显著高于CPA-L组(AUC=1)。其中,不动杆菌属作为IBD一种已知的微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益生菌处理来富集。同样,在将CPA-H用于结肠炎小鼠后,未鉴定_S24-7和Faecalibacterium属之间的平衡是特有微生物标志(AUC=1)。S24-7能够降解多种天然多糖,可缓解结肠炎。总而言之,CPA具有修复DSS诱导的肠道微生物失调的潜力。
表1. ANCOM分析试确定的结肠炎模型组和CPA-L组之间的差异分类群。
表2. ANCOM分析试确定的结肠炎模型组和CPA-H组之间的差异分类群。
图5. CPA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a)不同处理α多样性指数箱线图;(b)在OUT水平上的NMDS分析;(c)在门水平上的细菌分类分析;(d)不同处理LDA值的柱状图。
图6. CPA对肠道微生物特征的影响。(a)结肠炎模型组和CPA-L组的平衡值的箱线图;(b)结肠炎模型组和CPA-H组平衡值的箱线图。
7. 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网络
通过构建微生物相互作用网络,分析CPA处理对结肠炎小鼠肠道微生物共现模式的影响。网络图由节点(即OTUs)紧密相连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ME)被归为特定的颜色。如图S5所示,各组间相互作用网络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DSS处理和CPA干预均可以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网络的拓扑结构。在正常组的网络中共识别出4个模块,而结肠炎模型组的网络中共识别出7个模块(图S5a)。阳性组中,共鉴定出6个模块,模块内类群数在27 ~ 74个之间。同时,CPA-L组和CPA-H组的微生物网络分别检测到7个和8个模块。图S5b说明了网络中各模块门级的分类学分类。图S5b表明了网络中每个模块在门水平上的分类。这些模块的组成在不同处理之间也有较大不同,但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几乎所有模块中都占主导地位。
8. 结肠组织中SCFAs 的定量分析
短链脂肪酸(SCFAs)是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在维持肠道稳态和减轻结肠炎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GC/MS分析表明,乙酸含量最高,丙酸和丁酸次之。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己酸的含量相对较低。在DSS处理后,结肠炎模型组小鼠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的含量显著降低(图7)。口服CPA后,CPA-L和CPA-H组小鼠的丁酸水平较结肠炎模型组显著升高,而丙酸水平仅在CPA-H组中升高,异戊酸水平仅在CPA-L组中升高。CPA-L和CPA-H组小鼠乙酸、异丁酸、戊酸水平均升高,但与结肠炎模型组比较,这些差异均无显著性。这些结构表明,CPA能显著提高结肠炎小鼠丙酸、丁酸、异戊酸的产生,使其恢复到相对正常水平。多组学研究显示IBD患者体内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较低。SCFAs,特别是丁酸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保护肠上皮屏障。因此,葡聚糖CPA对结肠炎小鼠的作用可能与肠道细菌产生的SCFAs有关。膳食多糖经肠道微生物代谢后的主要产物包括SCFAs,尤其是乙酸、丙酸和丁酸。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多糖能 够恢复DSS诱导的结肠炎患者的丙酸、丁酸和戊酸水平。黄芩(S. baicalensis Georgi)多糖和灵芝(Ganoderma lucidum)β-D-葡聚糖能能够显著增加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产量,而DSS处理后这些物质的产量会显著下降。有研究表明,黄芪(A. membranaceus)多糖和党参(C. pilosula)多糖显著增强了结肠炎小鼠丁酸和异戊酸的产生,这些发现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研究已经证实拟杆菌属能够产生乙酸和丙酸。因此,CPA-L和CPA-H组小鼠中乙酸和丙酸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拟杆菌属的丰富度增加相关,这对缓解结肠炎十分重要。厚壁菌门促进了己酸的产生,而厚壁菌门丰富度的降低是结肠炎模型组与CPA-L或CPA-H组之间己酸水平不显著差异的原因。
多糖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多种机制缓解DSS 诱导的结肠炎。例如,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多糖通过降低IL-1β、IL-6和TNF-α水平,抑制结肠组织IKKα/β、IκBα和NF-κB蛋白的表达,减轻DSS所诱导的结肠炎。同时,富集了Alistipes属和Odoribacter属,这些微生物丰富度与乙酸和丙酸呈正相关共现,与炎症性细胞因子呈负相关关系。在此过程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也会增加。有研究表明,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硫酸酯化多糖可降低TNF-α、IL-6和IL-1β水平,并增加claudin-1和ZO-1水平以缓解结肠炎症状。多糖还可以增加SCFA含量并增强肠杆菌属、脱硫弧菌属、Alistipes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的丰富度,保护因DSS处理受损的结肠组织。大蒜(Allium sativum L.)多糖可以恢复受损的结肠组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SCFA的产生,并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别是Muribaculaceae、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hnospiraceae、Mucispirillum、Helicobacter、Ruminococcus_1和Ruminiclostridium_5。通过比较α和β葡聚糖对化学物质诱导结肠炎的影响,发现海洋真菌P. herbarum YS4108菌丝体中的α-D-1,4-葡聚糖和来自板栗的α-D-1,6-葡聚糖均能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修复黏膜屏障、恢复肠道微生物和SCFAs等途径来缓解小鼠结肠炎。来自面包酵母和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的β-1,3-葡聚糖均表现出抗炎症的作用。灵芝(Ganoderma lucidum)β-1,3/1,6-葡聚糖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和SCFA来抑制结肠炎。食用菌P. pulmonarius的葡聚糖HWS(α和β相连)和ME(α链)通过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缓解结肠炎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具有α和β构型的Caripia montagnei葡聚糖改善了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结肠炎。然而,有研究表明,来自变形链球菌的α-(1→3,1→6)-D-葡聚糖增加了RAW264.7细胞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自Alcaligenes faecalis 的 β-1,3-葡聚糖可加重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炎症。由此可见,关于葡聚糖的结构表征没有规律可循。应深入研究不同构型的葡聚糖及其在UC中的抗炎症作用之间的构效关系。在本文中,CPA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和蛋白、肠黏膜屏障、肠道微生物和SCFAs对结肠炎小鼠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CPA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7. CPA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SCFAs含量的影响。(a)乙酸、(b)丙酸、(c)丁酸、(d)异丁酸、(e)戊酸、(f)异戊酸和(g)己酸。所有数据均表示为平均值±SD;* p <0.05,** p <0.01,*** p <0.001。
结论
从板栗(C. mollissima Blume)中提取的1,6-α-D-葡聚糖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CPA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和蛋白质的表达,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包括SCFAs,从而缓解结肠炎。本试验对CPA减轻结肠炎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板栗是一种安全的药食同源植物,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CPA具有一定治疗UC的潜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