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D-二聚体新的应用方向

2022-04-06 09:17

随着人们对于血栓认识的不断加深,D-二聚体(D-Dimer)已作为临床实验室用于血栓排除最常用的检测项目。

随着人们对于血栓认识的不断加深,D-二聚体(D-Dimer)已作为临床实验室用于血栓排除最常用的检测项目。然而,这仅仅是对D-Dimer的初级解读,现在很多学者针对D-Dimer本身及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又赋予了D-Dimer更为丰富的意义,本期内容带领大家领略其新的应用方向。 

D-Dimer的应用理论基础

01

D-Dimer升高,代表体内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激活,该过程表现出高转化状态。D-Dimer阴性,可以用于血栓排除(最核心的临床价值);而D-Dimer阳性,不能证明血栓栓子的形成,具体是否形成血栓栓子,还需要根据这两个系统的平衡状态进行判断。

02

D-Dimer的半衰期为7-8h,并且在血栓形成后2h即可被检测到。该特点能很好的能与临床实践相匹配,不会因为半衰期过短而很难被监测到,也不会因为半衰期过长失去监测的意义。

03

D-Dimer在离体后的血样中,至少能稳定24-48h,使得体外检测的D-Dimer含量可以准确反映体内D-Dimer水平。

04

D-Dimer的方法学都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但是具体的方法学多而不统一,试剂中抗体多样化,检测的抗原片段不一致,在实验室选择品牌时,需要甄别。

D-Dimer的传统临床应用

1  

VTE排除诊断:

D-Dimer检测结合临床风险评估工具可以高效地用于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排除诊断。

用于血栓排除时,对D-Dimer试剂、方法学等具有一定的要求。根据D-Dimer行业标准,结合验前概率要求阴性预测率≥97%,灵敏度≥95%。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辅助诊断:

DIC典型表现是纤溶系统亢进, 能反映纤溶亢进的检测在DIC评分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临床表明,DIC患者D-Dimer会显著增高(10倍以上),国内外DIC诊断指南或共识中,均将D-Dimer作为诊断DIC的实验室指标之一,并且建议将FDP进行联合开展,可以有效提高DIC诊断效率。DIC的诊断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实验室指标及一次检查结果得出结论,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分析并动态监测,才能判断。

       

D-Dimer的新型临床应用

1

D-Dimer动态监测预测VTE形成:

前面介绍,D-Dimer的半衰期为7-8h,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D-Dimer可以动态监测预测VTE形成。对于一过性高凝状态或者微血栓的形成,D-Dimer会轻度升高后迅速下降。而当体内有持续性新鲜血栓形成,体内的D-Dimer会持续性升高,呈现山峰状的升高曲线。对于血栓高发人群,如急重症、外科术后等患者,若出现D-Dimer水平快速增高的表现,要警惕血栓形成的可能。《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中,推荐,骨科术后中、高风险,建议每隔48h动态观察D-Dimer变化,D-Dimer持续阳性或升高的患者,及时行影像学检查排查DVT。

2

D-Dimer作为多种疾病的预后评价指标:

由于凝血系统与炎症、内皮损伤等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感染、手术或创伤、心衰、恶性肿瘤等一些非血栓性疾病中也常观察到D-Dimer的升高。在研究发现,这些疾病最常见的不良预后还是血栓形成、DIC等,这些并发症中大多数恰恰是最常见引起D-Dimer升高的相关疾病或状态。所以D-Dimer可以作为疾病广泛且敏感的评价指标。

对于肿瘤患者,多个研究发现D-Dimer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1-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D-Dimer正常者,D-Dimer可以作为评价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对于VTE患者,多个研究证实VTE患者抗凝期间D-Dimer阳性患者后续血栓复发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2-3倍,另一份纳入7项研究共计1818例受试者的荟萃分析显示,D-Dimer异常时VTE患者血栓复发的主要预测因子之一,D-Dimer目前已被列入多个VTE复发风险预测模型。

对于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患者,一项入选618例受试者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MHVR后华法林期间D-Dimer水平异常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约是正常者的5倍左右,多因素相关性分析证实D-Dimer水平是抗凝期间的血栓或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对于房颤(AF)患者,D-Dimer可以预测口服抗凝中的血栓事件和心血管事件。一项对269例房颤患者随访2年的左右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口服抗凝期间,INR达标的患者中约23%表现出D-Dimer水平异常,而出现D-Dimer水平异常的患者发生血栓事件和合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D-Dimer水平正常患者的15.8倍和7.64倍。

对于这些特定的疾病或特定的病人,D-Dimer升高或持续性阳性,往往预示着预后不良或病情恶化。

3

D-Dimer在口服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D-Dimer决定口服抗凝治疗的疗程:对于VTE患者或其他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时限目前仍无法定论。无论是NOAC,还是VKA,国际相关指南建议抗凝治疗第三个月时根据出血风险高低,决定是否进行延长抗凝,而D-Dimer可以为此提供个体化的信息。

D-Dimer指导口服抗凝剂强度调整: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其均可降低D-Dimer水平,是药物的抗凝作用减少了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活化,从而间接使D-Dimer水平下降。有实验结果表明,D-Dimer指导的抗凝患者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4

D-Dimer在COVID-19患者的应用:COVID-19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免疫紊乱诱发的血栓性疾病,肺部弥漫性炎性反应及微血栓形成,据报道,20%以上的COVID-19住院病例发生VTE。

入院时D-Dimer水平可独立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率,筛选出潜在的高风险患者。目前在全球,D-dimer已经成为COVID-19患者入院时关键的筛查项目之一。

D-Dimer可用于指导COVID-19患者是否启用肝素抗凝治疗。据报道,D-Dimer≥参考范围上限6-7倍的患者,启动肝素抗凝,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动态监测D-Dimer,可用于评估COVID-19患者VTE的发生。

D-Dimer监测,可用于评估COVID-19的病情转归。

D-Dimer监测,在疾病治疗面临抉择时,D-Dimer可否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国外有多个临床试验正进行观察。

总之,D-Dimer检测已不再局限于VTE排除诊断,DIC检测等传统应用。D-Dimer在疾病的预测、预后、口服抗凝药使用以及COVID-19中均可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D-Dimer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将会开启其应用的另一篇章。 

参考文献

张李涛,张真路. D-二聚体2.0:开启临床应用的新篇章[J]. 临床实验室, 2022, 十六(1):51-57.


文章来源:赛科希德,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

审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应用,水平,形成,血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