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疫”路坚守!重症医学科党支部扛起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党员我先上”,一声呼,大家应,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一座战斗堡垒,淄博市中心医院党群干群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汇聚成守护淄博的坚强力量。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疫”线党旗红栏目,讲述疫情期间奋战在各个岗位上的党员先锋事迹,让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
再次出击
3月,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在淄博打响。白衣执甲,淄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立即行动,再次出击。
3月8日下午,科室主任、共产党员张汝敏正坐在回家的班车上,接到市疫情指挥部的紧急电话,她立刻下车赶赴周村,作为2020年淄博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这次她毫不犹豫地再次挑起这副重担!
东院重症医学科
冲锋上阵
3月8日晚上21:00,东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华接到护理部电话,“请立即从应急梯队里选择两名业务好、综合素质高的护士紧急集合”,疫情就是命令,简短的两三分钟时间,张华迅速电话通知李婷、陈业两名护士整理行装。22:30,她们就坐上了开往周村的车辆,成为全市第一支核酸采集队队员,连夜开始奋战,成为黑夜中的逆行者。
3月12日零时,疫情管控,这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而此时,科室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危重病人云集,面临着工作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因为工作需要,科室又相继于3月14日和3月17日分别派出李昌军医生和刘伟护士前往市传染病院援助新冠病人的救治。
没有多说一句话,宋玮玮、张华作为科室党支部委员,第一时间带头来到科室,24小时坚守岗位。其他医护人员也都自发打好行囊,毅然决然、想方设法离开自己的小家,回到医院。在离开小区时,他们都被小区管理人员问过一句话“您出去了,暂时可就不能再回来了”,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疫情不散,我不回来”。
“您出去了,暂时可就不能再回来了......”“疫情不散,我不回来”。
ICU
十多天的坚守,大家一起吃住在科室,克服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喊过累,工作之余科室组织业务学习和跳绳等体育锻炼活动,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心态。齐心协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保证了每位危重患者的安全,得到病人和家属的高度信赖和一致认可。
全力以赴
护士张伟家住十一中附近,她不会开车,丈夫又不能出小区送,她就写好保证书,拖着行李箱硬是靠步行走到了医院上班。
医生于勇家住桓台,他从3月11日就住在了科室,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晚上夜、白天协助采集核酸,因为睡眠不足,头痛难忍,只能靠吃药缓解。
护士张继豪原定于3月底订婚,疫情发生后,他立即和同为护士的女朋友达成协议,分别说服双方老人,取消订婚计划,他说:“小家服从大家,大家安全了,小家才能安稳”。
轮转护士耿明华被困小区无法出门,他就选择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行列,协助为居家隔离者采集核酸,在社区出入口值守,为社区百姓服务。
3月20日,80多岁的病人郭爷爷说特别想吃桃酥,也有很多病人的生活必需品都用完了,而家属们都无法赶到医院,他们都着急万分,护士长张华、护士长助理张坤就主动联系家属,承担起购物的责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居家隔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者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受到他们的鼓舞,外出援助护士李婷、陈业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将“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必全力以赴”铭于心、践于行,以专业精湛的医护技术守护生命之门,以坚定地职业信念和崇高信仰为危重病人站好岗、服好务。
我们无惧疫情,因为我们相信——春天终将来临!
西院重症医学科
面对突如其来,日益严峻的疫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挺身在一线、奋斗在“疫线”,她们勇于担当,驻守隔离病区;他们身先士卒,志愿坚守在防控前沿。
✓
守卫——众志成城,齐心战役
疫情之初,得知小区封闭管理的第一天,为保证正常工作,不被封在小区,西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爽,护士长高素芳早早来到医院,建议科室同事收拾行李尽早到达医院。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集结号!“今晚能准时到达科室人员接龙…" 一场微信群的战“疫”接龙开始了~~~
为了按时到岗,被封在小区里的同事们各显神通,积极与网格员,居委会沟通,“我们在医院每天都测核酸…… ”同事们都拖着行李箱和居委会协调,“我们出去以后会等疫情结束再回来……”业务主任王世富带着行李箱也赶到了科室里,每天参与特殊病人的查房,给予治疗意见。家住周村的张强也早早的来到医院住下,生怕封控后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全体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全科人员主动请缨,积极要求放弃休息,投身一线工作中去。
3月9日晚上9点,主管护师荆振振、张聪深夜整装出发,支援重点区域人员核酸检测。3月17日主管护师侯美晴再次逆行支援市定点医院。
随着疫情发展,科室收治患者有增无减,收治病人数量屡破新高。病人病情重,ECMO治疗,4台血滤机连轴转,空闲的呼吸机、微量泵成了我们心头的宝贝疙瘩。科室工作负荷日益增强,一走进科室就能体会到“走路带风”酷炫。
看,在护士站盯着排班发愁的就是我们护士长,是我们科的“管家婆”。管的多,干的杂,调配人员、防疫流调、采集核酸、协调患者出院、安排职工住宿,人、事、物样样都得操心,桩桩件件都离不开她。她已经在科室坚守十多天了,但没听过她一句抱怨。倒是听着她不停地打着电话协调大大小小的琐事, “我们科室人太多了,需要床垫和被子”“这群孩子都憋疯了,要是能安上网,看看电影也能让他们放松放松”。她用实际行动稳定人心,践行着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6床的责任护士入一下皮试结果, 赵大夫,7床可以转科了。喂,急诊么?病人可以上来了!” 在护士站不停打电话及传达医嘱的两个护士——丁亚星和张洁,是我们的 “保障”,对,就是那两个大着肚子的准妈妈。可别小瞧这两个准妈妈,她俩可是我们当班人员的坚实保障!处理医嘱、记账下费、转科出院、配送药品、传达医嘱,繁重的工作量丝毫没有影响到怀孕的她们。前方有难,后方稳战。这群可爱的孕妈妈挺着孕肚一直默默坚守岗位,她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坚守人。说到最美坚守,哺乳期的妈妈也不甘落后,她们牺牲中午回家的哺乳时间,舍小家为大家,为其他同事分担工作量。因为她们的坚守,抗击疫情的大后方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力量。
✓
守护——为爱奉献,用心坚持
“开饭了,开饭了,病房里倒着吃饭了,休息的出来趁热吃饭了。”这是我们的生活委员,护士长助理赵珊珊吹响了午饭集结号。自疫情开始,她就从周村“逃“了出来,扎根在科里。自从同事们都住在了科里那一刻起,科室六七十号人的一日三餐及病人用餐都是她负责,每天统计大家早午晚饭,统一订餐、取餐。晚上我们都要去上床睡觉的时候,她还在核对明天应订的午饭数量,早上我们还睡得正熟她就已经起床排队去领我们的早饭,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了后勤保障小分队。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生活保障我守护,“疫”不容辞。
因为这次疫情,同事们都住在科室里,也有了难得的集体生活。每个小组一起上班,一起吃饭,这段日子里,我们好似回到了上学时的那般,吵吵嚷嚷间也更像似一家人。
集体生活虽好,可时间一长,各种问题也随之浮现……为保障职工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助力科室更高效,顺畅的完成疫情防控及病人救治工作,王世富带头组织读书分享活动,高护士长协调安装网线,组织职工观看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在观影中忆苦思甜。组织2020年支援武汉的赵珊珊、亢晓玲及支援传染病医院,省胸科医院的曾庆蕾给同事们分享抗疫故事,让大家汲取奋进强动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
守候——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大爷,昨晚睡得怎么样啊?现在还感觉憋的慌不?沉住气啊,现在是越来越好了!观察观察就能联系一下转到普通科室了。” 病房里是马爽在和心外术后的大爷说着话。抬头一看时钟,这才早上6点多,主任就开始转病房查看患者的情况。
从疫情发生以来,主任就住在了科里,守护大后方的重任,她默默担负在肩上,始终坚守在一线。每天早上和值班医生共同床头交班、查房、掌握患者病情,讨论调整治疗方案,始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在她的带领下,疫情下的重症医学科虽然每天超负荷工作,但却井然有序地运作着。
未雨绸缪,加强疑似新冠肺炎病人应急演练,三级防护培训,协调加强物资储备,她带领全科人员进行演练,从流调、信息登记、实验室检查、患者隔离到医务人员防护、上报等流程进行梳理,积极做好备战准备。利用碎片时间组织职工学习三甲评审相关资料学习,建立学习型科室,切实全面提升全员疫情防控能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重症医学科全体人员扎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践行初心使命,恪守职责担当,用务实肯干,奋勇争先诠释着重症人的担当。
供稿:重症医学科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