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基于中国50万人队列研究发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和呼吸系统共病增加死亡风险

2022-04-04 17:48

研究提示了预防共病发生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共同危险因素的预防、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管理以及制定关注共病的临床指南的必要性。 

近日,北京大学吕筠李立明等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发表了题为: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in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 的研究论文。

通过对超过50万名中国人群的基线调查和随访研究, 发现全人群共病率为15.8%,共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没有共病者相比,患心血管代谢共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患呼吸系统共病的死亡风险增加34%。 24601649027462817 什么是共病模式 共病(multimorbidity)通常指个体同时罹患2种或2种以上疾病。共病会增加机体功能下降、多重用药、残疾、住院及死亡的风险,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共病模式(multimorbidity patterns)指发生频率较高的2种或3种疾病的组合或是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得到的关联程度较高的一组疾病。疾病往往不是随机聚集的,同时发生的疾病可能具有共同的潜在危险因素;或者一些疾病的并发症或治疗措施导致另一种疾病的发生。 既往来自西方人群的研究证据显示,特定模式的共病组合可能具有不同的死亡风险,但尚缺乏来自中国人群的证据。  识别共病模式有助于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线索。 中国人群的共病率及共病模式 该项研究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  基线调查和长期随访的数据,纳入512,715名30-79岁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  全人群共病率为15.8%,共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研究发现了4种共病模式,分别为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  (冠心病、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  、  呼吸系统共病  (结核、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胃肠和肝肾共病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胆结石、慢性肾病和恶性肿瘤)  、  精神和关节共病  (神经衰弱、精神心理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炎)  。通过10余年的随访发现,与没有共病者相比,  患心血管代谢共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  (HR=2.98, 95% CI: 2.87-3.10)  ,  患呼吸系统共病的死亡风险增加34%  (HR=1.34, 95% CI: 1.13-1.58)  。 57961649027462974 中国人群的共病率及共病模式  

在中国人群中,心血管代谢共病  和  呼吸系统共病  是最主要的共病模式且死亡风险最高,值得特别关注。研究提示了预防共病发生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共同危险因素的预防、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管理以及制定关注共病的临床指南的必要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疾病,研究,模式,人群,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