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 Cancer J:MM各风险分层的治疗模式相似,需个性化治疗
在过去十年中,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三联方案的使用有所增加,而二联方案在减少,并且OS也得以延长。当然除治疗因素外,患者的生存结局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特征如年龄和fitness、人种、肿瘤负荷和14、1p、1q、13、17号染色体基因异常等(根据这些细胞遗传学异常可以定义MM患者的几个风险亚组)。
约16%的MM患者存在染色体t(11;14) 易位,它历来被认为是标危因素,也包括mSMART3.0。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报告表明,与其他标危MM的患者相比,t(11;14)患者的预后可能比之前预期要差。此外与其他风险亚组相比,有关t(11;14)患者后线治疗结局的数据也较缺乏。
梅奥诊所Sikander Ailawadhi教授牵头,检索了美国去识别数据库6138例MM患者的治疗模式和结局,并在不同治疗线数(LoT)之间将t(11:14)患者与其他风险亚组(细胞遗传学高危和标危患者)进行对比。结论是在缺乏生物标志物驱动治疗的情况下,高危、t(11;14)+ 和标危患者在各治疗线的治疗模式均相似,因此,新型治疗药物需要基于基因组特征而靶向于特定亚组,为MM带来个性化治疗,从而优化患者结局。文章近日发表于《Blood Cancer Journal》杂志。
研究结果
患者
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作者筛选2011-2020年间,美国Flatiron Health database(约280家诊所)中10943例含有一线诊断时间的MM患者,并排除了无一线治疗、一线治疗无法识别、诊断后超过60天治疗等患者,最终纳入分析的是6138例患者。其中分别有6137例、3160例和1645例接受了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多数接受NCCN建议的治疗。患者特征见表1。
风险分层
75%(n= 4614/6137)的患者在一线治疗开始时进行了FISH和核型检测;后线LoT中有FISH和核型检测患者比例较高(二线2642/3160[84%]例患者,三线1422/1654[86%]例患者)。
在一线患者中,大多数患者为标危(n= 2544;55%),其次是高危(1624;35%)和t(11;14)+(446;10%);在一线高危的1624例患者中,199例(14%)同时携带t(11:14)。不同风险状态和治疗线数(LoT)的患者在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一致。
治疗模式
VRd方案是所有风险亚组中最常见的一线治疗(> 40%)(图2A, B);VRd和Rd是二线治疗中各风险亚组两种最常见的联合方案,而卡非佐米是二线方案中增长较快的药物(约5%的患者联合Rd,约7%联合地塞米松,约4%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图2A, C);三线治疗模式比较混乱,治疗方案各有不同(图2A, D)。与早期治疗相比,达雷妥尤单抗和elotuzumab在三线治疗中更频繁。此外随着患者进展至后线LoT,三药方案逐渐减少(一线治疗为46%,二线治疗为30%,三线治疗为26%),而两药方案增加(一线治疗为28%,二线治疗为30%,三线治疗为34%)。
在所有治疗线中最常见MM治疗方案是PI加激素加IMiD、激素IMiD、PI加激素和PI加化疗加激素。在各线治疗中,细胞遗传学状态不同的患者的治疗相似:在一线治疗中,高危亚组中约85%的患者接受含PI的治疗方案,而t(11;14)+和标危组分别约为79%和78%;在二线治疗中,高危亚组约63%的患者、t(11;14)+ 亚组约62%的患者和标危亚组约59%的患者接受了含PI的治疗;在三线治疗中,高危亚组接受含PI的治疗方案的比例略低于t(11;14)+和标危亚组(分别约49% vs 58%和52%)。
临床结局(TTNT和OS)
TTNT会随着患者进展至更晚期的LoT而降低(图3),在所有LoT中,高危亚组患者的中位TTNT均短于t(11;14)+和标危亚组。在一线治疗中,高危组、t(11;14)+组和标危组的中位TTNT分别为14.8、18.8和19.6个月,二线治疗的中位TTNT持续时间分别为11.5、15.5和16.5个月,三线治疗分别为8.6、13.3和12.4个月。
在所有治疗线数中,与t(11;14)+和标危亚组患者相比,高危亚组患者的中位OS最差(图4)。在一线治疗中,高危组、t(11;14)+组和标危组的中位OS分别为48.9、74.0和77.0个月,而二线和三线治疗的相应中位OS分别为35.3、55.1和54.8个月,及23.8、41.1和46.3个月。
灵敏度分析
VRd方案是≥70岁(1095 [36%])和<70岁(1525 [49%])患者中最常见的方案,且Rd两药方案在>70岁患者中更多。
3个风险亚组的TTNT似乎不受患者年龄的影响;基于年龄< 70与≥70岁进行分层未显示任何趋势。相反,≥70岁的患者OS较差的趋势在不同风险亚组中非常明显。此外,高危亚组中年龄< 70岁患者的OS与t(11;14)+和标危亚组中年龄≥70岁的患者相似。
t(11;14)且无高危因素患者的中位OS最长(74个月),t(11;14)伴任何高危因素患者的中位OS最短(41.9个月)。
在扩展的一线治疗的6944例患者(加入非NCCN推荐方案的患者)中,5140例(74%)在一线治疗开始前有FISH和核型检测结果,其中491例(10%)为t(11;14)+、1786例(35%)为高危、2863例(56%)为危;共使用了158种联合方案,其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案是VRd(2636例[38%]患者)、Rd(1082例[16%])、Vd(1002例[14%])、硼替佐米加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818例[12%])和地塞米松单药治疗(323例[5%])。
在扩展的一线患者中,高危亚组患者的中位TTNT最短(13.9个月),而t(11;14)+亚组为16.9个月,标危亚组为18.8个月。高危亚组患者的中位OS也最短,分别为48.5个月、74.0个月和73.7个月。
一线接受VRd方案的患者(n= 2636)的总体治疗模式见图5A。其中2082例(79%)在治疗开始前有FISH和核型检测结果,804例(39%)为高危,206例(10%)为t(11;14)+,1072例(51%)为标危。高危、t(11;14)+ 和标危亚组患者的中位TTNT分别为17.5、20.8和26.1个月(图5B),中位OS分别为48.4、未达到和94.1个月(图5C)。
讨论
本真实世界研究证实,在缺乏生物标志物驱动的治疗的情况下,一线和二线治疗中t(11;14)患者与高危和标危患者的治疗模式均相似。t(11;14)+组的中位TTNT和OS与标危组相似。
有学者认为,由于t(11;14)是早期基因组事件,后期治疗线数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会增加,因此,t(11;14)的存在可被视为中危因素,尤其是当疾病进展伴随额外的高危遗传畸变时。也有研究认为t(11;14)患者一线治疗后OS和PFS的趋势更差。
此外本研究针对一线VRd治疗患者的分析中,t(11;14)+和标危亚组患者的OS相似,长于高危亚组,t(11;14)+的TTNT短于标危(但长于高危亚组),表明VRd对高危患者的影响较小,也可能对t(11;14)患者的影响较小。这些数据表明患者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治疗方法(例如靶向)改善预后,这一问题不单是在高危患者,t(11;14)患者中也是如此,毕竟t(11;14)患者中有1/3(199/645)伴其他高危因素。
维奈托克+ Vd vs安慰剂+ Vd的III期BELLINI研究中评估了携带t(11;14)患者中的疗效,证实总体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但在t(11;14)或BCL-2高基因表达患者中风险/获益特征较有利。此外维奈托克联合其他药物的研究也在探索中,特别是维奈托克+地塞米松、维奈托克+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硼替佐米等。
参考文献
Shebli Atrash ,et la.Treatment patterns and outcomes according to cytogenetic risk stra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 real-world analysis.Blood Cancer J . 2022 Mar 23;12(3):46. doi: 10.1038/s41408-022-00638-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