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急诊患者遭遇“急性心梗”!上海市中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

2022-04-02 15:30   长三角健康

防疫不误救治,救治不忘防疫。

3月31日,浦西面临“核酸筛查”大考前夕,上海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联手,成功完成一例特殊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患者症状隐蔽,在特殊时期的身心压力之下突然发作,在医院完善的防疫危急重症救治流程、以及心血管内科“介入无植入”救治急性心梗的创新技术的“双重保障”之下,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53岁大姐“抢菜”诱发“急性心梗”,自己以为是“胃病”!

顾大姐平时身体健康,在我市集中开展核酸筛查之际,她像其他善于操持家务的阿姨们一样,忙于备货,四处“抢菜”。但最近她发现自己明显“跑不动了”,不到两百米就会呼吸气喘,得休息一下。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天多,直到3月30日晚上,她吃了家里的剩菜后开始拉肚子,胃部一直不舒服,她以为自己是得了胃病。31日凌晨,顾大姐的“胃部不适”突然加重了,无奈之下由老伴陪同来到上海市中医医院急诊看病。

急诊的接诊医生刘晓琳是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她发现顾大姐所说的“胃部难过”涉及整个胸部和中上腹部,同时没有伴随反酸、嗳气、胃部烧灼感等消化道症状,这些都不是“胃肠炎”的表现。追问病史,刘医生发现顾大姐绝经多年,有十余年的糖尿病,还有抽烟习惯。这些线索引起了刘医生的警觉,她立即为顾大姐做了心电图检查,提示有“心肌缺血”表现。同时,验血结果排除了“胃肠炎”,却提示“心梗指标”大幅度飙升——急性心梗!

心血管内科刘振华医生立刻前来会诊,确认顾大姐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时期的紧张情绪和奔波劳累成为这次发病的“导火索”。当得知自己不是“胃病”而是“急性心梗”后,顾大姐和老伴先是疑惑,转而又开始害怕,老两口的心里顿时充满了焦虑。

疫情特殊时期下的入院“绿色通道”  急救、防疫两不误

刘晓琳医生、刘振华医生根据顾大姐的检查结果,判断顾大姐的心梗(NSTE)提示“心脏血管有高度狭窄”,但血流还有一丝丝的联通,这个时候如果马上使用抗凝血药物,能够保住“这一丝丝的血流”并缓解症状。两位医生立即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顾大姐症状和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来。在随后的复查结果显示,“心梗指标”还在继续升高,顾大姐为列为NSTE心梗中的“高危组”,需要住院并在24小时内做心脏血管造影(冠脉造影)并开通血管(PCI)。

来医院前,顾大姐并没有想到会住院治疗,手里核酸检测报告已经“超时”。然而病情就是命令,一刻都不能不容耽误!医院根据制定的预案立即开启绿色通道,顾大姐的病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并需住院观察,医院立即安排给她做了紧急核酸采样,同时办理入院,准备急诊冠脉介入手术(PCI)。待手术顺利结束后,根据第一次核酸采样的阴性结果,顾大姐可以转入医院专门准备的“缓冲病房”,在单人单间、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观察。在首次核酸采样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得到阴性结果后,可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30481648883391657

患者行冠脉造影 回旋动脉堵塞99% 是导致这次心梗的“罪犯血管”,术后血管畅通

在防疫的关键时刻,上海市中医医院针对各类患者,制定了包括抢救、入院、手术在内的多项处置流程和“绿色通道”。医院党政领导反复强调,要严格落实救治原则“防疫不误救治,救治不忘防疫”,既要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挽救生命,又要杜绝防疫漏洞防止疫情扩散。

心血管内科 “介入无植入”创新技术治疗  急性心梗转危为安

37031648883528555

我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在做急诊冠脉介入

在接到急诊冠脉介入手术(PCI)任务后,心血管内科赵军礼主任带领医护团队立即到位,赵主任对顾大姐的心梗类型进行术前判断,属于营养心脏的血管高度狭窄但没有完全堵塞,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其中回旋动脉堵塞99%,是导致这次心梗的“罪犯血管”,需要马上开通血管。以往开通这种高度狭窄血管需要植入支架,赵军礼主任在评估顾大姐的病情后,决定采用“介入无植入”技术对她进行救治,即开通狭窄的血管又不需要放入支架。半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顾大姐在“缓冲病房”进行后续治疗、观察后,第二次核酸阴性,目前已经转入普通病房,病情稳定,恢复良好,顾大姐特别感谢上海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对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及时救治“能遇见你们,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急性心梗,冠脉造影,心血管,急诊,通道,绿色,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